- 国际直接投资收缩战线
- zt.wineast.com 发布时间:2001-12-20 8:54:15
作者:0 文章录入:网友(张金杰 本报记者 郄永忠) -
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起,全球的外国直接投资(FDI)流入规模陡然剧增,跨国公司进入了全新的全球化经营时代。然而,进入2001年,外国直接投资流入规模比2000年大幅度减少,使10年来逐年增长的情况第一次出现逆转。同时,受美国新经济热潮的降温、世界经济增速放缓和全球市场需求下降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众多跨国公司经营业绩急剧滑坡,总体上对外投资呈收缩态势。这样,对于国际直接投资及其主要载体的跨国公司而言,2001年是一个战略调整年。
国际直接投资逆转急下
从今年国际直接投资的规模与主要流向看,主要表现为国际直接投资的大幅缩水以及地区分布的不均衡性。主要表现为:其一,2001年全球外国直接投资总量比去年大大减少。
2000年,全球外国直接投资流入总量创下历史最高纪录,达到1.27万亿美元,比1999年的1.08亿美元增长18%。进入2001年,国际直接投资规模多年来直线上升的局面开始出现逆转,预计今年的国际直接投资流入资金将维持在大约8000亿美元的水平上,比2000年下降近40%。
其二,跨国并购规模大幅缩水。1998-2000年间,跨国并购活动迅速成为国际直接投资最主要方式,其比重已在80%以上。2000年,全球的跨国并购规模创纪录地达到1.1万亿美元,而2001年跨国并购规模大幅缩水。
其三,流向发达国家的国际直接投资显著下降。进入2001年,国际直接投资大幅下降。2001年,流入发达国家的国际直接投资约为5100亿美元左右,比2000年下降49%。这样,在2001年全球外国直接投资流入总规模中,发达国家所占比重下降到67%左右,这也是自1998年以来的第一次下降。
其四,流入发展中国家的外国直接投资额下降,但在全球中的比重上升。进入2001年,尽管发展中国家的外资流入规模也有所减少,约为2250亿美元,仅比上年大约减少6%。因此,其在国际直接投资流入总规模中的比重反而上升到30%左右。在流入发展中国家的国际直接投资很不平衡。亚洲和拉美两个地区占发展中国家外资流入的95%以上,非洲国家则是全球吸引外资最少的地区。拉美地区2001年引进的国际直接投资仍将与2000年基本持平,约为700-750亿美元之间。
其五,中、东欧经济转轨国家的外国直接投资流入规模基本稳定。2000年,中、东欧国家引进的国际直接投资额为250亿美元,比上年增长9%。2001年,这一地区国家的外资流入并未受全球外国直接投资下降的影响,基本保持在大约270亿美元的水平。
“追随潮流”开始失效
美国学者尼克布鲁克早在1973年就提出,大企业对外直接投资过程中呈现“追随潮流效应”(Bandwagoneffect),即一旦有一个企业向国外市场扩张,同行业的其他企业为了确保国内外的市场地位,也竞相向国外扩张。正是这种效应,在并购浪潮中出现了“快鱼吃慢鱼”新现象。这决定了近年来国际直接投资中,跨国公司战略性对外直接投资意图表现得淋漓尽致,并从规模上在2000年达到高潮。这种企业应对市场环境和竞争对手变化而实行的投资战略,是以长远发展目标为基础的。
进入2001年后,随着全球企业经营环境日趋严峻和再融资能力的下降,跨国公司战略性对外直接投资增长势头明显放缓,跨国并购无论从件数到交易规模都大大减少,“追随潮流效应”开始失去效力。
据西方某些咨询机构的最新研究结果,由于有企业文化的差异或并购方案的不成熟,有80%的联合企业不能收回并购成本,1/3左右的企业不得不重新卖掉收购的企业。所以,在目前越来越严峻的内外部经营环境下,跨国公司不得不对它们过去几年中的全球化投资战略进行调整,向“务实型和选择型”投资战略转变,对不同的国际市场分别实行有收有放的策略,从而在总体上导致全球外国直接投资增长放缓,并引发不同国家和地区吸引外资的激烈争夺。战略性对外直接投资大幅减少成为影响国际直接投资变化的主要因素。
影响国际直接投资变化其他因素还有,美国新经济热潮急剧降温和全球经济不稳定增加。从2000年下半年开始的美国新经济热浪急剧降温,大量高科技企业失去了一直依靠新经济迅速成长的市场环境,出口订单大量减少。众多的跨国公司开始陷入几年来最困难的经营窘境,股票价格不断下挫,投资者信心受到很大打击,影响美国和世界经济的不稳定因素不断增加。这些都造成跨国公司对外投资能力的下降,从而直接影响到全球外国直接投资的稳定增长。
另外,全球性反垄断力量增强,也使得跨国并购活动受到一定抑制。尽管全球性企业并购活动在2000年达到高潮,但由此产生的以垄断限制竞争并使消费者利益受损的负面作用,已引起国际组织和各国政府的广泛关注。随着反垄断力量的增强,对跨国并购活动具有警示和抑制作用。尤其是大型跨国公司之间所谓的“强强合并”,更是受到相关国家和地区监管当局的重点审查。在英国政府2001年8月发表竞争白皮书中,就对原有的竞争法做出修改,增强了对违反平等竞争行为的遏制因素,以及对包括企业合并实行独立和以公平竞争为基础的监督检查,赋予平等竞争申诉法庭以新的权利。
跨国公司实力大比拼
美国《财富》杂志每年公布按营业额排序的全球最大500强公司,代表了全球大型跨国公司的总体发展状况。大型跨国公司的实力变化说明了国际资本流向的最新变化。从2001年7月该杂志公布的数据看,尽管2000年“全球500强”的经营业绩比上年有所增长,但总体上并不理想。
跨国公司总体赢利能力在下降。2000年,除营业总额比1999年的增速略有持平外,跨国公司利润总额、资产总额及雇员总数的增速均低于1999年。进入2001年后随着大量的不良业绩报告频繁公布,人们有理由相信:2001年将有相当多的大型跨国公司财务指标出现大幅逼上梁山有甚至亏损。
美欧日企业实力差距明显。在来自28个国家的“全球500强”中,美国企业总体实力可谓独占鳌头。首先,其185家企业的营业总额和利润总额在“全球500强”中所占比重高达39.1%和48.7%,遥遥领先于欧盟和日本;其次,“全球500强”分属的49个经营领域中,美国企业在28个领域均居于榜首,并在其中的制药等15个领域垄断了前三名,显示了欧日跨国公司所无法比拟的群体优势;再次,从美欧日三强的企业经营效率看,美国企业的5.9%平均营业收益率也高于欧盟和日本。
由于近年来企业经营体制和发展战略发生明显的积极变化,以及并购浪潮使企业规模扩大,欧盟企业的总体竞争实力虽然仍逊于美国,但已明显强于日本。在2001年世界经济放缓的形势下,缺乏应变能力的跨国公司自然面临更加严峻的经营困境。以至当历来被视为日本企业的经营典范、世界家电王国松下公司8月宣告2001年第二季度出现历史上首次亏损时,在国际企业界引起不小的震动,更使得人们对未来日本大型跨国公司的整体前景凭添了几分担忧。
随着经济实力的提高,发展中国家企业进入世界级大企业的数量有逐渐增加的趋势。1997年,发展中国家企业进入“全球500强”仅为22家,平均营业收益率为3.6%;而2000年入围企业增加到33家。平均营业收益率提高到5.2%,并且高于“全球500强”4.7%的平均收益率,反映了发展中国家大企业的总体实力和赢利能力都有较大的提高。这33家企业中,亚洲占26家,而且中国已由3年前的5家增加到12家(含香港特区1家),成为拥有上榜“全球500强”最多的发展中国家。虽然发展中国家这些大企业在营业额上已具备跨国公司应有的规模,但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依然很大。
从2000年第四季度开始,面对世界经济增长乏力和市场消费能力下降,“全球500强”中的企业频频公布裁员计划,从而在全球掀起了企业裁员风潮。在裁员风暴中,不仅有那些已经亏损公司,还有一些业绩颇佳的公司。
形成这一裁员风暴的动因是与跨国公司新的战略调整直接相关的。在经过了几年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发展的黄金时期后,市场竞争日趋激烈,赢利空间逐渐缩小,跨国公司势必做出新的调整与改革,以适应新经济转入低潮所引起资本市场和产品市场的变化。企业裁员以及其首席执行官(CEO)等高管人员如走马灯似地频繁更换,是适应这种变化做出的正常反应。同时,还应提出,企业裁员风暴也是跨国公司并购浪潮的一种后遗症。
扩张欲望的破灭
受9·11事件的影响,原本就不甚明朗的世界经济形势更加扑朔迷离。同时,在许多产业部门出现生产能力过剩的情况下,许多跨国公司经营前景不容乐观。它们以往的投资并购活动还需要经历一段消化的时期,外部扩张的欲望与能力都较以前有所下降,而可能会采取“以静制动”的策略进行企业内部产品结构、组织结构等方面的调整与改革,以适应世界经济新的增长和国际市场需求的转旺。在这种大的背景下,2002年的国际直接投资规模是难以比2001年有所大的增长,而且不排除继续下降的可能。
首先,跨国并购规模难以扩大。1998-2000年出现的全球跨国并购热潮在2002年难以再现;反恐怕斗争直接影响着国际直接投资的规模与流向。
其次,恐怖事件和阿富汉战争对投资者信心的打击不言而喻的。如果反恐怖斗争在短期内难以收到人们理想的程度,那么,为回避投资风险,国际资本减少对美国等少数发达国家投资的可能性是完全存在的。这样,包括中国在内的东南亚地区、欧盟区内及中、东欧转轨国家的外国直接投资将可能适度增加;第三,新经济潜力的再次发挥
尚待时日。当很多电信、网络为代表的信息领域公司面临前所未有的经营困难时,人们对新经济产生怀疑。其实,新经济并不意味着高新技术企业的收益及其股价必然要以倍数增长,所产生的泡沫是人们对新经济期望值过高,投资过热所致。当这种热度降温时,市场变化企业重新定位,只要闯过这一调整关,新经济企业将会更加成熟与强大。同时,即使发达国家间的新经济水平差异也非常大,这也是美国新经济难以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只有世界各国高新技术差距的缩小和产业结构水平的普遍提高,新经济才有可能再次释放出新的更大能量,推动世界经济的稳定增长,跨国公司才能充分发挥其在国际生产体系中的积极作用。
第四,跨国公司努力寻求新的竞争方式以实现利润最大化。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产品生命周期的缩短,跨国公司对市场需求的反应需要更加灵敏。这导致
跨国公司要在2002年中继续寻求新的管理、新的技术以及新的组织形式,通过建立比较遍平的科层组织和关联企业的网络关系,以增强对市场快速变化的适应能力。同时,更多的跨国公司将会改变单兵作战或仅一两家企业联合的市场竞争方式,通过与多家竞争对手的网络式战略结盟,以提高在全球市场中的竞争能力。分别发生在欧洲与亚洲的多家钢铁巨擘结盟的现象,就反映了今后跨国公司一种新的战略趋势。
中国成为世界制造中心在跨国公司对外投资活动中
普遍采取谨慎以至收缩的情况下,中国市场的重要性反而日益引起跨国公司的广泛重视。中国已经取代20世纪90年代的东南亚,成为新的“世界制造中心”。
尤其是中国加入WTO后,其投资环境必将有巨大改善,客观上已使中国成为全球化对外资最具吸引力的国家之一。目前,中国已成为爱立信等跨国公司全球最大的市场。2001年,美国的戴尔公司、荷兰的飞利浦半导体公司等跨国公司,根据它们的供应链管理,相继把在亚太地区业务重心和研发中心从中国台湾移至香港特区或祖国大陆。日本企业有七成以上希望到中国发展业务。原来在东南亚直接投资的日本企业,现也修改其投资战略,加快到中国投资办厂的步伐。作为亚洲另一个重要国家,韩国对华投资也有了新变化。2000年韩国对美国的投资大大领先于中国,但2001年,中国已取代美国成为韩国最大投资对象国。2001年上半年,韩国中小企业和个人对华投资大量增加,其投资项目和金额分别占总数的99%和64%。因此,随着中国经济的崛起和日本经济的一蹶不振,长期以日本为首的“雁形”亚洲经济发展格局正在发生重大变化,中国经济的增长对改变该地区的外国直接投资格局也会产生重要影响,使得这一地区引进外资的竞争将更加激烈。
> 相关专题:
· 香港华润创业主席称不打算进行更多大规模收购
· (新闻分析) 遏制数字游戏 鼓励实质重组
· 民航重组有望明年传佳音 中航集团即将诞生
· 中国有线电视网(CCN)筹备大规模收购兼并
· 哈药集团重组迷雾:盛名之下难掩亏损事实
· 中国企业并购新趋势
· 华尔街投行看重国内A股 望直接进入中国股市
· 在希望的田野上
· 英雄股份ST中侨实施重大重组
· 中国将对地方炼油企业进行大规模重组
· 香港华润创业主席称不打算进行更多大规模收购
· (新闻分析) 遏制数字游戏 鼓励实质重组
· 民航重组有望明年传佳音 中航集团即将诞生
· 中国有线电视网(CCN)筹备大规模收购兼并
· 哈药集团重组迷雾:盛名之下难掩亏损事实
· 中国企业并购新趋势
· 华尔街投行看重国内A股 望直接进入中国股市
· 在希望的田野上
· 英雄股份ST中侨实施重大重组
· 中国将对地方炼油企业进行大规模重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