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谁在"重组"中国股市? 六大操纵手段曝光
  • zt.wineast.com 发布时间:2001-11-30 12:06:44
    作者:0 文章录入:网友((国信证券研究策划中心吴锋/文官兵))
  •   1997年以来,我国上市公司的资产重组(本文研究的重组仅限于上市公司的控股权发生实质性转移的外部重组行为)以超常规的速度进行,其中1997年发生控制权转移的公司为23家,1998年为56家,1999年为51家。在这类公司控股权发生转移的同时,这类公司股票在二级市场的表现也如日中天,而且成为了一个新的板块——重组股板块。 

      重组股的市场表现分析

      从1997年-2000年,深沪两市个股和板块的整体走势来看,重组股板块不仅远远地跑赢了大盘,而且也跑赢了许多板块。根据笔者的统计,在1997年1月2日以前上市的514只个股中,从1997年1月2日到2000年12月29日的4年间,涨幅超过200%以上的个股达到182只,其中125只为重组股,占182只涨幅超过200%个股的68.68%,占514只个股的24.32%。其中涨幅超过400%的个股达到了63只,而重组股为42只,占63只涨幅超过400%个股的66.66%。

      由于我们只统计了1997年1月2日之前上市的514只个股,因此该结果还不能完全囊括我国所有的重组股在二级市场上的表现,但基本上反映了重组股在股票市场的疯狂特征。从表一可以看出,有五只重组股在1997-2000年的4年间涨幅超过了10倍,即平均每年按算术平均计算涨幅超过了250%,这在世界各国的股票市场中也是十分少见的神奇数字。我们再认真分析一下部分已经发生控股权转移的PT公司在今年的市场表现,就可以进一步发现在我国股票市场重组股的疯狂情况。

      按照《公司法》中关于资不抵债企业破产的法律规定,这三只个股已经不具备在证券市场存在的基本条件。特别是2001年2月23日中国证监会发布了关于上市公司暂停上市和退市的规定后,这三家公司已经面临着退市的极大风险,但是由于所谓的资产重组,使这类严重资不抵债的垃圾公司得以乌鸡变成金凤凰,其股价更是扶摇直上,在2001年深沪两市大盘出现了较大幅度调整的市况下,这三只昔日的苦菜花依然出现了翻倍行情。由此可见,我国的重组股已经疯狂到无以复加的程度。

      重组股的操纵手段分析

      分析我国重组股的基本面走势和市场走势,笔者认为,我国的许多重组股之所以能鸡犬升天,最基本的原动力并不是来自于基本面的彻底改变,而是来自于庄家的恶意操纵。那么,这些重组股的恶庄们是如何操纵重组股的呢?

      手段一:价格操纵

      所谓的价格操纵就是庄家利用自身的资金优势通过大量的控制重组股流通的筹码,造成这类个股股票的供给和需求严重失衡而自行决定股票价格的一种违法行为。关于重组股的价格操纵行为,我们依靠下面的一组数据进行举证。由于深圳证券交易所披露了1999年和2000年各家上市公司流通股不同持股量的分布情况,更能通过股票的筹码集中度说明重组股的价格操纵问题,而对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的股票,我们只能以各年份的股东人数变化来说明问题,其实股东人数减少的过程也是筹码向庄家手中集中的过程。

      从表三可以看出,不论是从筹码集中度看,还是从股东户数的变化看,大部分重组股均不同程度的存在着价格操纵行为。需要说明的是,由于部分个股在1997年完成了重组,庄家在2000年前已经完成了筹码从集中到派发的行为,因此,我们看到2000年年底部分个股的股东户数大幅增加,但是在2000年前依然是筹码的高度集中过程,存在着严重的价格操纵行为。

      手段二:题材操纵

      所谓的题材,说穿了就是庄家炒做一只股票的借口和理由,是庄家用以诱导中小投资者跟风从而牟取暴利的道具,是庄家事先设计的一场彻头彻尾的骗局和事先掘好的一口陷阱,是一朵绚丽多彩的罂粟花。而事实上,不明就里的中小投资者经常落入恶庄黑庄的彀中,成为他们的牺牲品。而恶庄们操纵重组股最常用的手段就是题材操纵。一般来说,题材操纵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所谓的高送转题材,从表一可以看出部分重组股在1997-2000年四年间通过送股和公积金转赠,流通股本大幅扩张,如1997-2000年4年间湘火炬(000549)的流通股扩张了196.40%,合金投资(新闻,行情)(000633)的流通股扩张了520.74%,世纪中天(新闻,行情)(000540)的流通股扩张了115.03%;二是所谓的基本面改变题材,如某项重大项目的投资,接到很大的定单等等,其中,1999年下半年开始,重组股的庄家们编制的大大小小的网络股题材使中小投资者蒙受了惨重的损失。在1999年的“5.19”行情中,受美国NASDAQ网络股大幅上扬的刺激,国内的某些恶庄黑庄在国内的所谓网络股中大举建仓,但由于当时的经济环境影响,“5.19”行情最终夭折,而此时NASDAQ网络股依然大放异彩。

      据不完全统计,截止2000年2月29日,深沪两市披露涉足网络业务或将向网络业务投资的上市公司高达105家,占此日上市公司918家的11.43%,其中进行所谓网络投资的重组股公司达到了45家,而最为典型的当数原中科创业(该公司现已重新易名为康达尔)。

      从2000年1月4日至2000年2月28日,深沪两市涨幅超过100%的个股为26家,其中网络股为13家,而重组类公司达到7家。2000年的证券市场,除网络题材外,生物制药概念、光谷概念、纳米概念等等也大行其道,这些所谓的概念,题材最终兑现的能有几家,真正能为上市公司带来效益,为股东创造回报的又有几家呢?如原中科创业许诺投资的以上网络股项目,其实只是一纸协议,2000年根本没投一分钱。因此,所谓的题材只是庄家们设下的一口美丽的陷阱。

      手段三:利润操纵

      所谓的利润操纵就是被收购和重组的上市公司配合庄家为了拔高当期利润利用不正当的会计手段(如少提折旧、少提坏帐准备以及将庄家打入的资金虚构营业收入、联手坐庄将投资收益转入营业利润等等手段)进行利润控制和利润调节的一种非法手段。

      我们还是以原中科创业为例。1999年年报显示,原中科创业在北京中科入主后,经营业绩出现了较大改观。净利润较1998年增长32.09%,每股收益从1998年的0.14元提升到0.21元。2000年中期,原中科创业的中报显示,公司实现主营收入46,503万元、净利润4,969万元,与1999年同期相比较分别增加25.2%、370.6%,每股收益从1999年中期的0.0373元,增加到2000年中期的0.127元,如果考虑到2000年5月15日每10股转赠2.6股,每10股送1.2股红股的摊薄因素,2000年中期原中科创业加权的每股收益应为0.1752元,较1999年中期增长369.86%。

      那么,原中科创业出现的这种利润飞速增长神话是真?是假?根据原中科创业刊登的1999年年报和原中科创业十分简单的2000年中期报告可以看出,原中科创业1999年和2000年中期出现的这种利润飞速增长并不是重组后带来的效益,而是卖家底带来的一次性收益和利润操纵形成的操纵收益。1999年该公司转让了涪陵建陶的法人股和深圳市康达尔运输公司45%的股权,共获得转让收入13199万元,投资收益7783.71万元。2000年3月10日,中科创业发布公告拟将持有的深圳大信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广发证券、天津轮船实业开发股份有限公司、汕头航空投资股份有限公司的法人股转让给深圳市正星特电子技术有限公司,上述股份转让涉及总价款为30223796.8元。因此,从2000年中期中科创业的中报可以看出,中科创业的投资收益达到2788万元,较1999年中期增长793.4%。为了配合做业绩,原中科创业与美洲国民财务公司于2000年1月24日草签了《系列家畜饲料购销合同意向书》。据该意向书,美洲国民财务公司将在2000年3月5日至2001年9月31日止,分批向公司购买系列家禽饲料48万吨,涉及总价款为91200000美元,折合人民币7.93亿元。因此,原中科创业在1999年和2000年中期所披露的良好业绩实际上是一种恶意的利润操纵行为,其目的是为了树立该公司所谓良好成长性的市场形象以及为推高股价找到所谓的业绩支撑点。由于原中科创业的庄家彻底掏空了公司的家底,导致2000年和2001年中期ST康达(新闻,行情)尔(0048)出现了严重亏损。

      手段四:舆论操纵

      要达到诱骗中小投资者跟风炒做的目的,重组股的恶庄们除为炒做的股票编织无数美丽的题材外,还必须向外扩散这些题材。在资讯时代十分发达的今天,庄家要达到这一目的确实不费吹灰之力,于是我们便看到了大量的网上传闻。此外,庄家还利用所谓股评家和咨询机构的市场影响力拼命推荐即将出货的股票,于是我们便看到了大量的投资价值分析报告。试想一想,这些投资价值分析报告为什么在股票的底部没有出笼而在股票的顶部却连篇累牍地奉献给投资者了呢?我们再看看原中科创业(0048)的庄家是怎样利用舆论蒙骗投资者的?

      在2000年12月25日之前,关于中科创业可谓好评如潮,有记者认为中科创业正在进行二次创业,前景辉煌,有股评家认为,中科创业是大市下跌的避风港。1999年8月31日《XX证券报》还发表了一篇有关康达尔的投资价值分析报告,报告称新入主的股东将通过大规模的资产重组,将康达尔打造成“金融+高科技”的中国的伯克希尔·哈撒韦。然而事实上的中科创业却给了这些抬轿者一记有力的耳光。

      此外,重组股的庄家为了达到洗盘和吸筹的目的,往往还会利用舆论进行打压市场,其中最流行和最通行的手法就是我们经常可以看到的各种澄清公告,即“公司近期没有任何的重组动作,通过向控股股东了解也没有任何的股权转让意愿,请投资者防范风险”等等。其实,只要投资者认真分析这些公司以后的动作就会发现,怎么昨天还在发布澄清公告的公司,今天就发布了关于股权转让的提示性公告呢?等到我们再看看这类个股的K线图就会发现,这类公司发布澄清公告的目的是为了洗盘和吸筹。

      手段五:内幕操纵

      所谓的内幕交易就是内幕知情人士利用内幕消息在二级市场上赚取非法利润的行为。而重组股的恶庄们操纵市场,操纵股价之所以大行其道很重要的手段就是通过内幕交易和黑箱操作来实现的。一般来说,重组类公司的内幕人士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被收购上市公司的高级管理人员;二是收购方的高层人士;三是财务顾问;四是所谓的二级市场炒做方,即所谓的庄家。

      就我国重组股的炒做情况看,收购方和二级市场的庄家往往是合二为一的。如果二级市场无利可图,收购方收购所谓壳资源公司的积极性将大打折扣。收购方和二级市场的炒做者合二为一便构成了完完全全的内幕交易。我们以亿安科技(新闻,行情)(0008)为例。

      亿安科技的前身为1992年5月7日的深锦兴,由于公司定位不准,机制不顺,缺乏业绩支撑的主营业务,导致公司的经营业绩年年滑坡。尽管该公司在1998年进行了一次资产重组和股权转让,但公司的经营业绩仍没有起色。1999年5月,在万般无奈的情况下,公司再次进行了实质性的资产重组和股权转让,1999年8月18日公司更名为“亿安科技”。

      广东亿安科技收购深锦兴后,首先进行了大规模的资产置换,使亿安科技成为了小有名气的高科技企业,经营业绩也出现了较大幅度的增长。1999年该公司的每股收益达到0.255元,2000年中期每股收益达到了0.348元。

      由于基本面的所谓彻底改变,公司的流通股较小,同时由于恶庄编织了各种高科技题材。于是,一场亿安科技的股价革命开始了。

      从K线图可以看出,主力庄家开始进驻亿安科技的时间为1998年10月下旬,完成建仓时间为1999年1月。在1998年11月29日至1999年1月14日的55个交易日里,亿安科技的累计成交量高达8191万股,换手率高达232.12%。按此计算,主力庄家底位仓的成本为10元。1999年5月,第一大股东移主于民营企业—广东亿安科技发展控股有限公司。这说明内幕人士和庄家至少在1998年10月后就得知了亿安科技的重组内幕。

      再如PT郑百文(新闻,行情)(600898)的重组方——三联集团在参与郑百文二级市场运做中也存在着严重的内幕操纵行为。尽管三联集团反复表白自己“在此次重组问题上不存在任何投机行为”,三联集团总裁张继升还在一次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中国股市有大量的庄家,而且是暗庄,但三联将是一个‘明庄’,一个透明度极高的‘明庄’。”

      然而,三联集团不仅是明庄,而且也是暗庄。它打着重组郑百文的招牌,暗地里操纵郑百文股价,以图达到名利双收的目的。2000年6月至7月间,三联集团共从二级市场买进郑百文股票105.255万股。其中以个人股东账户的名义买入郑百文股票87万股,盈利73.7万元。此外,它通过对郑百文的投机重组,最大限度地调动了人们的好奇心,获得了巨大的无形投机收益。一夜之间,三联集团成为了中国证券市场的“英雄”,通过对郑百文的重组,产生了比投入几亿甚至几十个亿的广告宣传都要广泛得多、深入得多的轰动效应。一些暗庄也借机与郑百文勾搭成奸,在二级市场掀起一波又一波投机狂潮。像三联集团这类在二级市场存在严重劣迹的公司,还允许它进行对PT郑百文进行重组,而且通过法院强制判决使三联集团的重组成为事实,实在是有违证券市场的公正原则。

      我们再以2000年乌鸡变凤凰的ST板块为例,看看中国证券市场重组公司二级市场存在的严重的内幕交易行为。

      从表四可以看出,以上的ST个股在第一大股东移主公告之日,绝大部分出现了巨大的涨幅,而公告后反而纷纷走低。那么,我们不竞要问:是谁在消息公告之日前在购买这些ST个股?这不是内幕交易又是什么?

      手段六:联手操纵

      当一家机构操纵一只股票的资金不足时,往往会找一些关系密切的其他机构如民间机构、基金公司和证券公司等联手操纵。一般来说,联手方往往为参与上市公司重组并为上市公司提供重组财务顾问服务的机构,这类机构一般是替主力庄家按照双方约定的协议进行锁仓,这样可以减少主力庄家的拉抬压力。

      关于重组股的操纵行为和操纵手段,我们还可以列举很多,但最基本的手段主要是以上六点。投资者一定要对重组股的庄家操纵行为提高警惕,擦亮眼睛,因为世界上绝对没有免费午餐,庄家最终还是要你买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