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外企上市 热与冷
  • zt.wineast.com 发布时间:2002-1-10 8:49:01
    作者:0 文章录入:网友(中国证券报 记者 周军)
  •     外资企业在中国证券市场上市的政策大门不久前已被打开。允许外企上市,将为中国证券市场注入新鲜血液,提升上市公司质量,让中国投资者分享到外企现代化的经营管理带来的丰厚回报。在近来中国证券市场上所谓“绩优企业”不断出现“假帐”、“黑幕”等信任危机时,这种期望越发显得强烈。
      然而,外企对上市也有那样强烈的期望吗?对他们来说,到中国上市真有如此重要?外企会不会像我们的国企或民企那样,排着长队,等待审核,从而刮起一阵外企上市的旋风?
      记者在一番调查采访后发现,事实,并没有想像得那么简单。
        他们并不缺钱
      从一般意义上讲,企业上市的目的无非有几个:筹资、改制、扩大知名度。而同样从一般意义上分析,外商在华投资,他们看中的是中国潜在的巨大市场和相对便宜的劳动力资源,因此,许多外资企业来华投资,并不一定需要通过上市才能达到目的。
      许多外企其实并不缺钱。他们到中国投资,本身就是为了给自身巨大的资本找一个回报丰厚的出路。他们中的绝大多数的母体已在国际证券市场上市,有了筹集资本的管道。如果真的缺钱,他们所要筹集的资金,动辄十亿、数十亿甚至上百亿美元,这并不是当前的中国证券市场所能满足的。虽然我们的市场也有过像宝钢、中石化这样一次性筹资十亿美元左右的经验,但每一次都给市场带来了相当的压力,这一点,大家都有目共睹。
      此外,他们对筹资并不是那么的盲目。国际证券市场上多年的经验告诉他们,如果没有非常充足的理由,不要轻易向投资者要钱。他们对回报投资者考虑得更多,因此,许多外企的母公司向他们的股东的分红总量,都远远超过了他们从资本市场上所筹集到的资金。这一点,与我们有很大的差异。
      记者在采访中就碰到有外企问这样的问题:一方面中国自己优秀的特大型企业,如中国移动、中国联通等热衷于到香港、美国等地上市,另一方面现在又希望外企在国内A股市场上市,他们该怎样理解这样的现象呢?
      他们优先考虑全球战略许多外企,特别是那些世界
      500强的企业,他们都有一个全球战略。这是决定他们是否愿意将他们的在华企业在中国上市的一个最重要的因素。
      著名跨国公司在中国的企业,到目前为止,基本上还只是他们在全球众多的生产中心中的一个,或者是一个瞄准中国巨大消费市场的地区性销售企业。还很少有跨国公司将他们的采购中心和研发中心放在中国大陆,哪怕是区域性的采购中心和研发中心。这就决定了许多跨国公司在中国的企业其实并不是一个完整意义上的企业。
      事实上,这样的企业也并不符合我们的上市要求。如要上市,他们就必须把整个企业的各个组成部分一起转移过来,这就涉及到公司全球化经营战略的调整。而许多跨国公司虽然长期看好中国经济发展,但对如此重要的战略调整并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决定。因此,许多跨国公司在中国的投资企业最近在被媒体问及对A股上市有无兴趣时,都忌讳颇多,有的甚至直言,暂无A股上市计划。
      据了解,今年APEC会议结束后的短短一个多月内,IBM、雀巢集团、阿尔卡特、微软、拜尔公司等跨国公司便相继在上海设立本公司的技术研发中心。有关人士表示,一方面,上述动作只意味着跨国公司对中国未来发展的重视;另一方面,由于这些研发机构刚刚起步,要发挥作用还有待时日。
      至于那些赢利极好的外企,增发只会稀释外方的股权。而他们并不愿别人分享他们的成果。对于某些合资公司来说,外方甚至希望不再发行新股,而将原有的中方股份上市,以达到外方绝对控股的目的,以更好地服务于其全球的经营战略。
      他们“不想”赢利从上市的角度讲,一个现实
      的问题是,外企的帐面盈利能力差异极大,而许多外资企业的帐面利润并不令人满意。以中国目前水平极高的上海的外资企业为例,目前,全球500强企业中,已有260家进入上海。1999年上海外资企业(含合资、独资及股份公司,但不包括港澳台商在华企业)总数为2628家,利润总额为103.84亿元人民币,平均每家不足400万元,其中独资企业715家,利润总额9.88亿元,平均每家仅138万元。
      2000年的情况有所改善,外企总数2491家,利润总额达到184.79亿元,平均每家742万元,其中独资企业759家,利润总额35.95亿元,平均每家474万元。这样的水平,与我国现有上市公司相比,也不算强。考虑到外企还大量享受比现有上市公司优惠的各种税收政策,其赢利水平还要打一个折扣。
      何以如此?首先是他们的全球战略使然。对一些跨国公司来说,他们在中国的企业只是他们整个跨国集团的成本中心,而非利润中心。很多外资企业由于其在中国的企业仅为一个工厂,其原材料供应和产品的销售渠道都在海外,且控制在其母公司手中,跨国公司可以通过合法的跨国避税措施转移其在中国的赢利。这些跨国公司并不计较他们在某一国家投资的企业的赢利情况,而是从整个集团的角度来看待利润。因此,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现象:某外资企业经营多年不赢利,但其外方派来的主管却不断升迁,外商还不断地对该企业进行大规模增资。原因就在于此。
      另一个原因是,一些外资企业以更长期的角度看待在华投资。他们愿意牺牲短期甚至中期的赢利,以迅速占领中国市场。很多合资企业多年不赢利,原因就在于外方不想让它赢利。今年退市的PT水仙,虽然其退市的原因很多,但合资企业拖后腿是重要因素之一。
      外企上市还有一些不能忽视的成本,如会计资料的公开。
      根据我国《公司法》,上市的一个必备条件是前三年连续赢利,而很多外企目前不符合这一规定。即使一些有意想在我国上市的企业,由于他们对中国证券市场对外开放的进程估计不足,其A股上市计划多数都在几年以后。
      他们不乏渴望既然如此,是否我国
      A股市场对所有外企都没有足够的吸引力?调查表明,情况并非如此。
      据了解,一些规模不大的外资企业,或者产供销比较完整且主体业务基本上均在中国大陆的外企,对发行A股有着浓厚的兴趣。其中港澳台资企业或东南亚国家在华投资企业是这一队伍的主力。
      据报载,总部设在天津的顶新国际集团日前就传出消息,以“康师傅”为主打品牌的顶益控股正计划在适当的时候,争取其旗下在华投资企业在上海证券市场上市。此外,大霸电子、龙凤食品、旺旺集团等力拓大陆市场的港台企业,也已着手与券商洽谈上市的事宜。东亚银行、汇丰银行这些在大陆业务开展得不错且较有知名度的企业,也都在各种场合表达了将其境内业务分拆在大陆上市的意愿。
      专家认为,当前在国际资本市场普遍不景气的情况下,有着
      广阔前景的中国证券市场有着极大的吸引力。而且,相比港澳台市场,大陆证券市场的筹资功能并不逊色。大陆股票一、二级市场的市盈率普遍较高。
      此外,从长远看,跨国公司的本土化战略非常重要。随着他们在中国的业务规模不断扩大,本土化的紧迫性将越来越强。到那时,外企排队上市,也许将是水到渠成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