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警惕T类公司“保牌”重
  • zt.wineast.com 发布时间:2002-1-11 10:08:40
    作者:0 文章录入:网友()
  •     2001年年报将要陆续公布,t族公司的生死存亡颇受投资者关注。  

        今日的三大证券报上,又有一批“t”类公司公布重组情况。 

        有报喜的,如pt琼华侨推进债务重组,预计2001年度不会亏损;pt吉轻工称,公司2001年度有望盈利;pt凯地表示,考虑到杭州市政府的4000万元补贴收入,预计2001年度能实现盈利;pt南洋则称,公司2001年将摆脱亏损,有望赢利。 

        也有报忧的,st银山的风险提示公告则显示,资产重组事宜进展受阻,预计2001年公司仍将继续亏损。 

        但从最近一段时间st、pt公司披露公告的总体情况来看,t类公司在大面积扭亏,只有少数公司在2001年度继续亏损。 

        一直以来重组渺茫、沉疴在身的绩劣公司,这么快就“咸鱼翻生”,逃离生死线,着实让投资者感到有些意外。 

        去年12月5日,中国证监会发布了新的退市办法,《办法》规定,上市公司如出现最近三年连续亏损情况,公司股票应在交易所暂停上市。 

        迫于摘牌压力,t类公司纷纷使出浑身的解数,将起死回生的希望押在了重组这根救命稻草上。 

        但纵览此类公司重组公告的内容,多数公司重组均为“保牌”,实质性重组少之又少。 

        如,t类上市公司将严重亏损或处于停业状态的子公司高价出售给关联方,通过周瑜打黄盖式的交易获得进帐,保住上市资格。st中侨12月20日公告,公司将所持有的上海新海房地产公司72%的出资额(帐面净值为201万元),作价9500万元转让给大连柏兴,st中侨将由此产生转让溢价收益9299万元。 

        保牌重组可谓是弊端多多,一方面,这种仅仅是为了躲避生死劫而进行的报表重组,投机行为严重,对上市公司来说只会是饮鸠止渴,它们根本不可能由此从泥潭中彻底爬出来。二来它会造成资源配置的逆向激励机制,上市公司用不着努力为股东创造价值,只要壳资源具有价值,就会有外部重组方注入资产和利润。这种重组,并没有创造什么新价值。 

        从管理层近期出台的一系列政策来看,重组的规定越来越具体,过去常用的办法现在恐怕已经不灵了。新的《企业会计制度》对上市公司通过债务重组、非货币交易等方式制造虚假利润行为进行了规范。财政部12月27日出台的《关联方之间出售资产等有关会计处理问题暂行规定》更是明确指出,上市公司与关联方之间的交易,对有失公允的交易价格部分,不得确认为当期利润。 

        因此,t族公司通过转动重组魔方实现的所谓“盈利”,最终能否得到会计师和管理层的认可,目前还无法得知,t族公司的最终命运将以年报为准。但有一点是可以确信的,随着监管举措的稳步推进和法规的日趋完善,绩差公司通过报表重组苟延残喘的空间将愈来愈窄,投资者对缺乏实质性重组题材的此类股票,最好的投资策略仍是尽快远离。(华鼎财经 吴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