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创业者:创业难难于上青天
  • zt.wineast.com 发布时间:2003-8-21 8:47:58
    文章录入:网友(任我行)
  • 文/孙虹钢

    目前的情况是:政府鼓励创业,专家倡导创业,媒体宣扬创业。
    创业者如何说?创业之难,难于上青天!

    创业吧,去赚钱吧,去创造自己的饭碗吧……当“政府尝试造一批小老板”这样的标题出现在报纸的头版头条时,你有理由怀疑,那些创业理念的鼓动者们是不是把热脸贴在了冷屁股上……
    北京市劳动局、市商委等系统都开办过免费的创业培训班,但报名者并不十分踊跃,培训效果亦不十分理想。难道是我们对创业者支持得不够吗?
    目前的情况是:政府鼓励创业,专家倡导创业,媒体宣扬创业。创业者如何说?创业之难,难于上青天!
    业内人士指出,在为创业者构造创业环境的问题上,目前存在六大误区。这些问题不解决,驱动创业热潮阻碍多多。

    误区之一:兵马未动“监管”先行
    从行业归属角度讲,“创业”涉及到劳动就业、科技创业、中小企业、非公有制、民营经济、投资融资等部门,据了解,许多地方都在热衷于设立上述管理机构,以便把“创业”这项“跨世纪工作”“管起来”。有人据“惯例”推理:设了机构必然设人,有了人就要有房子、车子、位子……就要有钱,办公经费显然是不够的,怎么办——管谁,就向谁收费呗!
    据媒体报道,深圳不久前取消了一些政府机构对企业的200多项审批、收费权,企业为之雀跃。此前,该市总共有400多项收费项目。据国家有关部门统计,目前各行业管理部门对企业的收费项目有2000多项,正在清理和改革之中。那么,会不会这边清理,那边新增?
    业内人士呼吁,创业型企业多数本小利微,恐怕经不起那么多“婆婆”你来我往地伸手要钱。况且,这类企业完全依靠市场生存,恐怕也无须那么多管不了什么正事的“婆婆”。

    误区之二:雷声阵阵雨点稀疏
    自去年年初以来,国家已经数次“号召”银行系统“增加向中小企业贷款”,央行还要求各商业银行设立专门部门。其他有关为中小企业和创业提供扶持的政策也连番出台。但一年下来,算一算账,中小企业的普遍感觉是,贷款不是增加了,相反还减少了;其生存环境也并未见得宽松。
    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局长谢平在一次主要面向民营企业的研讨会上坦称:中小企业普遍反映的贷款难,主要是银行的观念未转变过来,总觉得麻烦,数额小,来回跑,资信及项目评估费事……
    经济学家樊纲日前表示,中小企业资金不足的问题,已不是“政策”问题(政策是“松的”),也不是“认识问题”(思想上是“积极的”)。现在情况暴露出中国经济中的一个重大体制问题:在过去20年中国发展起了一个占工业总产值75%的非国有经济(目前主要是中小企业),但一直没有发展起、或没有允许发展起一个与之相适应的非国有银行业。而运行成本较高、效率较低的国有银行由于与所有制关系“不兼容”,因而只愿做大额贷款、不愿做中小企业的“微观信贷”。能够对中小企业提供贷款的其实主要就是地方性的中小非国有银行,但这些年来中国一直没有鼓励非国有银行业发展,一些自发发展起来的地方性“钱庄”,一直属于非法的、应该取缔的范围,合法经营的便只剩下了一些由地方政府所有的信用社,包括农村信用社和城市信用社。因此中小民营企业贷款难几乎就是“先天注定”。
    日前在北京召开的一场研讨会上,许多不请自来的中小企业负责人呼吁,应将中小企业摆到重要地位。据了解,国家经贸委中小企业司正在组织针对中小企业的立法工作,试图从法律上明确中小企业的地位。迄今为止,并无所谓的中小企业划分标准。

    误区之三:左审右核障碍重重
    在中国呢,如果你想注册一家公司,你要有足够的时间、精力、耐心去“跑”各种各样的“相关手续”,通常情况下还要准备一笔不算少的车马费、公关费和注册登记费、验资费以及多种手续费。如果你想省心省事,工商局附近多有营业执照代办机构,收你几千块钱帮你办手续。
    市场准入环节的成本和门槛太高,对创业者来说不啻是一种严重阻碍。
    经济学家杨小凯就失业问题提出几项改革建议,其中之一是改革中国创办企业的“批准”制度。文章说,中国加入WTO(世界贸易组织),但WTO要求所有成员国取消创办企业的“批准”制度,特别是取消创办特种企业(特别是银行、外资企业)的许可证制度!在中国,成立外贸企业需要许可,连出一本书都需许可证(书号)。
    中国还有很高的注册资本要求,从几十万到上百万,因地、因行业而异。杨小凯建议,中国能否改革这种制度,将成立企业的批准制度改为注册制,将注册资本要求降为1元人民币!为什么中国人在外国创业很成功,而在中国却不易成功,原因就在现行的体制扼杀或者限制了人们创业的愿望和机会。

    误区之四:政府授信自己挖坑
    不久前,北京中关村连续有几家电脑租赁公司的老板卷款逃跑,不少受骗者跑到工商局讨说法。这些人有一个看上去十分合情合理的理由:这些企业是经你工商局严格审核批准的,出了问题,你当然有责任!
    据深圳市注册会计师协会的调查,1997年在深圳登记注册的各类公司达1.2万家,仅有5900家是经过法定会计师事务所验资的。1998年4月,深圳市工商局企业管理处在一次专项检查中,对201份企业验资报告进行抽查后,竟发现有130份报告是假的!其中98份纯属伪造,32份是由会计师事务所造假申报。深圳市注册会计师协会秘书长郑学定认为,造假风的盛行与我国现行注册制度有很大关系。我国注册资本实行的是实收资本制度,注册多少就得打入多少,这种制度可能对防止“皮包公司”有作用(但在事实上也可以同样起到助纣为虐的作用——注册资金作假也很容易嘛!),但其运作方式不符合资金的流动规则,许多国家和地区已不采用,而是实行授权资本制度:政府授权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公司的实际资本,而不注重注册资本。
    郑学定认为,看一个公司的实力,不应看其注册资本,而要看其净资产和资本结构,现行的注册制度应当改革。
    老板们则反映,他们注册资金造假是被逼的!因为银行贷款就要看公司的注册资金,贷款额不能高于注册资金。另外,注册资金少,税务局都不卖给增值税****。
    中国的市场准入管理部门其实总在为企业信用是否先天不足而发愁,但是,平心而论,这是你管得了、管得好的事么?

    误区之五:创业观念先天不足
    从政府行政到家庭环境,过多的包办,过分的关爱,导致了创业观念的先天不足。许多创业者在谈困难时喜欢强调:政府应该支持我这个,支持我那个……你且看看现在的那些非官商老板,不论大小,哪个不是白手起家?
    针对当前的大学生就业问题,有人提出“就业不如创业”的口号。这种思路虽然有些道理,但问题是,创业能力差恰恰是中国学生的普遍弱点。据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和中国科协日前所做的社会调查显示,中国青少年缺少创造能力,具有初步创造人格和创造力特征的青少年比率很低。据负责这次调查的专家介绍,自信心强、有强烈好奇心、能够质疑和意志坚强的青少年仅占被调查者的4.7%;只有14.9%的青少年具有初步创造力特征。而过于严谨、思维定式、从众心理、信息饱和这些阻碍创造性思维的障碍,在这次调查中表现得相当明显。这就不得不使人想到中国现行的教育体制和教育方式了。中国的大学生们就业有困难,应该从这里找原因。
    这其实是我们多年以来已经当成笑话说的事:温室里的花朵。但市场是无情的。

    误区之六:致富要快风险为零
    你经常能听到一种特别有理的提问:“到底干什么赚钱?怎么干赚钱?怎么样能今年投下1万元,明年就能赚出2万元?”北京电视台《人才•择业》栏目制片人王卉说,我们的节目中就得这样告诉下岗职工。北京市劳动局创业培训项目负责人车志刚也说:“我们给下岗职工提供的创业指导特别细致,等于手把手地教。”
    专家警告说,在鼓励创业的问题上,如果我们只强调正面指导,忽视或有意识地回避风险提示,将可能是十分危险的:一个成功的创业者可能带动十个人去创业,但如果没有心理准备和预警提示,一个创业者的失败很可能让十位同道者心惊胆战,并且吓退一百个有创业意向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