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商网突然宣布"下课"
  • zt.wineast.com 发布时间:2003-8-21 9:14:11
    文章录入:网友(任我行)
  • 童家威面临二次创业
        一个月前,美商网手拿订单,大声说,“我要赚钱了”;一个月后,美商网突然无声无息地实行了裁员,网站创业者黯然离职。好像一个动力无限的火车头正要加速越开越快,却突然熄火,嘎然而止,又好比一场激烈的足球赛进入加时赛,宣布“突然死亡”,参赛者出局。这怎么能令人不惊讶?! 
    童家威:找到感觉 
        美商网最后给世人留下印象可能是在2001年3月24日,首届中国库存商品贸易洽谈会的闭幕式酒会上,当时美商网总裁童家威把到会的记者召集在一起,号称他已经找到做电子商务感觉了。 
        因为美商网有好几笔大数额的买方订单――加拿大著名服务公司“511”集团来华采购擦拭型清洁用品,订单金额2500万美元;罗马尼亚长城进出口公司采购订单4000万美元;土耳其、希腊、以色列等七国组成的联合采购团“欧亚大陆桥采购团”采购纺织、电子、食品、工艺品、文具、体育用品等多个领域的商品,采购金额达2亿美元;最能给美商网打气的,当数全球最大的五金采购商史丹利的巨额订单,金额上升到8亿美元。 
        国内的同行多数都在为网站收入苦苦挣扎,童家威手持订单,等于是抱着一个个“金元宝”,说话口气当然不一样。央视为巨人集团老总史玉柱还钱录制了一档《对话》节目,同时邀请了童家威和联想集团的老总柳传志作节目嘉宾。童家威在电视节目中慷慨激昂不说,录完节目还余兴未尽,竟“毫不客气”地对柳传志直言,说美商网营业额3~5年将赶上联想,柳传志未置可否,童家威便一厢情愿地认为这是默认。 
        立刻业内就有人指责美商网太过狂妄。联想创办了15年,仅仅企业的体制改革就用了7年,现在已经建立完成了现代企业的大框架,“技、工、贸”一体,2002年集团赢利有望突破100亿,跻身世界500强,在实体经济氛围中有很强的实力。 
    美商网不过创办2年,主要是网络B2B(商家对商家)业务,没有明显的赢利记录,资金全部由风险投资支撑。光凭几张订单,钱影子还没看到,就想叫板联想。先不说企业的实际根底,企业管理者的心态、气度就有云泥之别。 
        再说,如果B2B企业的经营理念真是这么容易掌握,感觉这么容易找,那么B2B也未免太容易,这样的easy money(快钱)怎么轮得到美商网来挣。果然,经验老到的柳传志被美国哈佛大学邀请,携带联想的案例去讲演“跨国公司如何与中国市场对接”问题,回来以后又参加了2001年度《财富》论坛,不少人争相与联想会谈、合作,心情自然是“不错”,当初意气风发的美商网却不知去了何方。 
    美商网:鼠标+水泥 
        B2B战略最主要的特征是鼠标+水泥,网络配合传统企业,网上走信息流,网下走资金流和物流。理论上是这样,实际操作起来却不简单,因为对于跨国B2B贸易来说,需要双方有比较接近的信息化水平,而事实上,中国中小型企业的信息程度比预想的要恶劣得多,美商网“鼠标+水泥”的网络战略推进遇到很多困难。 
        拷贝商业模式容易,克隆商业成功艰难;扛起B2B的大旗容易,真正在中国商业环境中脚踏实地地去实践却是另外一回事。在美国,网络经济是传统经济发展终极的产物和延伸,新经济是在市场需求下自然而然地产生。传统企业本身发展得非常成熟,非常老到,网络企业可以在网下找到不少这样的合作伙伴――传统企业专攻网下,网络企业称霸网上。 
        然而在中国,网络企业是“早产儿”,它们的根基先天不足,它们可能是一时的弄潮儿,却不见得是长久的王者。更糟糕的是传统领域的各种经济关系尚且还没有完全理顺,传统商业机制没有发展完善。要么是传统企业不愿意甚至不屑上网,要么一时半会儿无法形成双赢合作。 
        尽管双方都愿意在概念炒作的基础上更进一步,但是在中国“鼠标+水泥”合作的基础是很脆弱的,尤其是网络企业赢利能力饱受怀疑的今天,容易陷入“饥不择食”的地步。若是标准严格,仔细筛选,在中国中小企业中,真正合适做B2B业务的,还真不好找。 
    美商网动用了上百人,在珠江三角洲忙活了2年多,培养中小企业电子商务交易,历经了一个痛苦而漫长的市场扶植阶段。投入、产出几乎是不成比例,会员不过3000多人,这笔帐算得不怎么样。 
        美商网的竞争对手阿里巴巴网站的总裁马云在上海的一次网络峰会上说,那些到现在还不会使用电脑,还上不了网的中国企业,就是应该让它倒掉一大批,真是一语中的。可是孤独的美商网实在是太需要从“鼠标+水泥”式的合作中,获得未来赢利的支持了。
    中国B2B:生不逢时 
        可惜美商网偏偏生不逢时,一方面是B2B模式与中国传统企业的合作隔靴搔痒,另一方面公司董事会还与经营者话不投机,背道而驰。一仆二主,使得企业局面愈发难以收拾。 
        首先是关于公司的定位。以童家威为首的创业者是掌握实际中国国情的,他们知道,把海外的模式照搬照套到中国市场是不行的,所以他们希望能在B2B应用上走出自己的道路――建立一个偏向于中小企业的网上独立第三方市场。从商业角度上讲,童家威们的思路是符合中国网络市场的国情的。 
        但是这不符合投资者心理对美商网的定位。他们要的是一个可以联合更多买家的力量来与供应商讨价还价,得到价格上的优惠的买方市场,一个入口型的“采购网站”。不少投资人既是美商网的战略投资商,也是有名的大买家,他们需要美商网来为自己的商业利益服务,可是网站过于浓厚的中立色彩不仅无法保护他们的利益,而且看起来“不商业”,更像“个体户”。 
    直到现在,风险投资者还怪罪美商网因此与上市“擦肩而过”,对几个网站创业者耿耿于怀,认为是他们“不听指挥”,搅了局。那些风险投资商应该扪心自问,美商网当初上市受挫究竟是为何。 
        美商网准备上市是去年夏天,时间已经错过了网络概念热炒的时机,中国概念已经先后有中华网、新浪、网易等公司上市。互联网公司市赢率很高,赢利能力低下的弊端已有所展现,科技公司之间充满了竞争。高盛公司的分析家认为美商网的商业前景只是“一般”,同比中华网融资8000万美元,新浪融资6000万美元,而美商网的上市却要挑战融资1亿美元的终极,其泡沫成分是显而易见的。 
        即便是算上股票上市承销商美林证券在海外资本市场的影响力,这样大胆无比的融资计划也是有问题,难以实现。如果这样的Case都能成立,那么,要么美商网是上帝格外关照的异种,要么美商网根本就是一个自欺欺人的泡沫! 
        美商网应该看看那几家差不多时候上市的中国网络股,它们在Nasdaq的处境很糟,美商网没有上市实在是庆幸,它毕竟还是得到了日本三菱、美国史丹利公司的3000万美元的融资,活得比别人更久一些。 
        美商网上市失败,最多是运气不好,可是后来,风险投资商强迫网站改换门庭,向着买家市场进发,那就不太理智,改弦易张使本来就不太稳定的企业大伤元气。关键就在那一张张的订单上,这是美商网放弃自己创业特色的根本标志。订单成了“催命单”,从那天起,美商网的命运就不受创业者控制了,在偏离的方向上越行越远。
    商振网:第二个美商网? 
        最终创业者出局,被投资人抛弃;下一个出局的将是美商网,风险投资者无心恋战,不是出售便是关闭,这家曾经风光一时的B2B网站正静静地等待自己的命运。 
        然而创业者并不甘心。童家威已经向媒体透露,自己要二次创业,重新建立一个面向中国中小企业的B2B服务网站――商振网,网站将包揽大部分美商网的业务,基本团队也由美商网的员工组成。 
        对于童家威来说,这可能又是一个创业历史的延续,融资、组构,一切都与创建美商网如此地相似。美商网的生命在商振网上得到延续,在商振网上甚至还多了一些创业者的期盼。伤痕累累的童家威可能在物质上是个失败者,但在精神上他决不是输家。这个时候我们也只能祝B2B领域的创业者好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