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菲奥莉:一个卓越女性的权力之路
  • zt.wineast.com 发布时间:2004-6-25 11:56:10
    文章录入:网友(evsp)
  • 菲奥莉:一个卓越女性的权力之路

    《逆火》一书的价值,并不仅仅在于它是一本商业明星传记,就像惠普CEO菲奥莉纳的价值,也绝不仅仅是一个男权社会的商业符号点缀而已。它揭示了人物显赫的光环背后,那些鲜为人知的商业较量的细节。
    人们注意到,在素来男人当道的商业世界里,有越来越多富有个人魅力的杰出女性,在跨国企业的管理高层崭露锋芒,甚至登上全球商业世界的顶层。
    而说到全世界最为成功、最风光的女总裁,恐怕没有几个人不同意这个殊荣非惠普公司的卡莉·斯尼德·菲奥莉纳莫属。
    身为惠普董事长和首席执行官,菲奥莉纳曾连续3年被《财富》杂志评为“全美最有权势的商界女性”。她是硅谷为数不多的几个年薪逾500万美元、外加650万美元跟业绩挂钩的高额奖金的高级经理人之一。
    她精力过人,作风泼辣,口才出众,魅力超群,爱穿名牌服装,出行有豪华轿车,出差有“湾流”喷气式商务飞机。
    闲暇时,她常与丈夫弗兰克·菲奥莉纳一起驾着她钟爱的“炼金术号”船出海;而她手中掌控的,是一家规模和实力属于“航空母舰级”的跨国高科技企业。
    作为一个大学时就读历史专业的女性,菲奥莉纳最终把自己塑造成了一个影响力巨大的商业名人。她的成功故事成为世人关注的热门话题;而她在惠普公司的一举一动都引人注目,惹人非议。
    美国《商业周刊》资深记者彼得·伯罗斯的《逆火:惠普女总裁的权力之路》一书就讲述了菲奥莉纳的传奇人生。除了序幕和尾声,全书共分十二章,以倒叙的方式展开。作者从菲奥莉纳的德克萨斯州家族渊源,写到她充满变故的青少年时代,到开始甜蜜终于崩溃的第一次婚姻,再到她在朗讯科技的那段备受争议的工作经历,以及她最后在惠普公司的崛起。
    然而,本书的价值,不仅仅在于它是一个商业明星的传记。
    通过对发生在惠普公司的一番公开化了的公司政治斗争进行深入剖析,作者探讨了公司经营管理中的一些重要问题,特别是公司治理中董事会的独立性问题,高级管理者的薪酬问题,高级经理人的职业道德问题,股份公司重大信息批露和中小股东权益的保护问题等等。
    联系到像安然、世界通信、波音和帕玛特等大公司的“丑闻”和国内频频见诸报端的股份公司“黑幕”,人们不得不承认,无论是在市场经济和法制建设相对更成熟的国家,比如美国,还是在经济增长迅猛但商业游戏规则尚在建立当中的发展中国家,比如中国,公司治理都不是一个过时的或不切实际的话题。
    而惠普是一家声名显赫,富有传奇色彩,受人尊敬的硅谷高科技公司。以它和它的首席执行官为“解剖对象”,更显出本书的份量不一般。
    在上个世纪的90年代,惠普公司曾一度陷入了经营困境,销售增长缓慢,员工士气低落。
    为了挽回颓势,重振雄风,惠普公司的董事会于1999年7月延请朗讯科技公司的前高级经理人卡莉·菲奥莉纳出任首席执行官。
    卡莉·菲奥莉纳不仅给惠普带来了鲜明的个人风格和商业新思维,还带来了摧枯拉朽,触动多方利益的变革运动。菲奥莉纳狂飙突进的改革举措,却不幸跟惠普公司创始人比尔·休利特和戴维·帕卡德从一开始就灌输给惠普员工们的,而且广为人知的“惠普之道”和诚信为本的公司理念频频地发生冲撞。
    很多人都认为,她的改革举措,到目前为止并没有显著改善惠普公司的时运。随后,她又祭出一招永远地改变了惠普公司面貌的“杀手锏”——和它的对手康柏电脑公司进行总价值超过190多亿美元的超大型合并计划。
    由于董事会的随声附和,做成这桩交易本应该是顺理成章的事。不料,兼为董事会成员和公司创始人后代的沃尔特·休利特,却将两大公司的合并视为惠普公司潜在的灾难。
    由于惠普董事会站在卡莉·菲奥莉纳一边,休利特不得不面临一个严峻的抉择:要么接受他明知道不妥当的战略决策,要么掀起一场公司政治斗争。而争斗势必将公司内部的不和暴露在公众视线之中,给公司带来毁灭性的影响。最终,休利特还是选择了斗争。于是就有了美国公司史上声势最为浩大,烧钱也最多的,被称为“股东代理人之战”的那场官司。
    事件发生后,很快就有一些财经记者写书来记录这件事情,并试图从分析有关核心人物出发,多角度地探讨企业文化,公司治理和商业伦理等诸多问题。
    在同一题材的书籍当中,美国《商业周刊》资深记者彼得·伯罗斯的《逆火:惠普女总裁的权力之路》口碑最佳。作为美国《商业周刊》负责科技报道的资深记者,彼得·伯罗斯也负责计算机报道部分的文字编辑工作。过去十年里,他多次为该杂志撰写关于惠普公司的长篇封面故事,并对菲奥莉纳在惠普掌权的主要情况有精深的跟踪研究。
    尽管本书的写作出版有点仓促,有些同样值得深挖的内容,比如休利特和帕卡德家族的散财之道只是点到为止,而且,在书中的描述和发表的看法——行文当中,他的“批判”似乎多于“吹捧”——未必就符合事情的本来面目,但是读者会注意到本书作者有着严谨的文风。
    而且,作者还就本书资料和信息的来源作过专门的说明。
    “本书中很多内容的采写都得到惠普公司的帮助。在1995年到2002年3月份之间,作者对惠普公司很多高管和董事会成员进行过多次采访,其中包括对卡莉·菲奥莉纳的很多次采访。本书中的直接引语都来自这段时期内作者对她,以及惠普的其他高管和董事会成员的采访”。伯罗斯写道。
    “自从2002年3月19日,在针对惠普-康柏合并交易的股东大会投票表决举行以后,作者就再也没有机会对惠普公司高管进行采访了。其实在我写作一篇刊登在2002年3月18日美国《商业周刊》网站上的文章时,我就受到惠普公司的警告,以后没采访机会了。在那篇文章中,我讲到有一些知情者对这次并购交易的长远前景表示担忧。就这一点,我在此声明,从那以后,没有任何惠普的高管接受过我的采访;除了乔治·基沃斯,再没有任何惠普董事会成员接受过我的采访。除了一封来自安妮·利弗摩尔的简短的电子邮件,惠普公司没有回复过任何一封我发过去,征询它对书中若干材料意见的电子邮件。”
    他还写道:“作者只有依据他的独立采访,和他在美国《商业周刊》发表过文章来撰写本书……”本书是一名记者在一段艰难的时期,在相当困难的条件下完成的。不参与本书的写作不说,惠普公司还授意其他潜在的消息来源不要跟本书作者交谈。出于各种原因,很多其他消息来源要求作者隐去他们的真名实姓。一些惠普公司前高级经理人得到数额可观的离职津贴,但同时被要求不得公开谈论这家公司。鉴于2002年的经济状况和高科技产业的就业形势,很多其他惠普公司的知情者因为惧怕丢了工作而不愿意接受作者的正式采访。
    正在审理中的诉讼案以及美国证监委的调查使得其他人,特别是那些现在或曾经在朗讯科技公司工作的人,要求匿名接受作者的采访。
    尽管本书在很多章节和段落中,倚重这些匿名者提供的信息,作者最后选用的均是得到不同消息提供者证实的材料。
    同样地,本书中来自匿名消息提供者的直接引语,也都反映了更广大人群的不同看法;在此加以引用,是出于反映一种更普遍的观点之目的。
    尽管遇到过种种困难,作者在书中还是批露了惠普鲜为人知的一些内幕情况,还有这家60“高龄”的老公司如何在新形势下为重现辉煌而艰难前行,以及休利特跟以菲奥莉纳为首的惠普董事会,围绕此目标展开的那场长达三个多月、惊心动魄的较量的详细过程。
    通过他那读来像小说般跌宕起伏的陈述,伯罗斯呈现给读者一个隐藏在这场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争斗背后的,既充满争议又扣人心弦的商业故事。《逆火:惠普女总裁的权力之路》不厌其详地记述了双方在争斗中你来我往的诸多细节。而这场争斗,最终将决定计算机制造业两大巨头的命运。
    作者伯罗斯好像对因惠普-康柏合并而被裁掉的大批员工,以及退休的员工,还有不情愿地被卷入“代理人之战”的广大中小股民的处境,都深表同情;他对曾经广为世人称道,在新世纪的前夕,却使公司陷入困境的老派“惠普之道”充满向往和崇敬。
    在本书的描述和分析当中,作者透露出这样一个另类的观点:在惠普-康柏合并交易引发的“代理人之战”中大获全胜,现在风头正健的菲奥莉纳,很有可能是以失败倒台而告终。
    总之,《逆火:惠普女总裁的权力之路》是一本背景材料翔实,细节描写出色,叙事节奏干脆流畅,被翻译成中文后仍不失其味道的好书。
    对于普通读者,它既是一本耐嚼的当红商业人物传记,又像一出惊险刺激的当代美国戏剧或一部财经小说;而对于关心企业管理和公司政治,特别是公司治理问题等话题的人们,这是一个撰写得既鲜活生动又行文严谨,具备相当思想深度,值得玩味再三的商业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