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 帮助
  • 会员助手
  • IDC服务
  • 安内攘外
  • zt.wineast.com 发布时间:2006-2-10 12:07:00
    文章录入:网友(None)
  •     改革进行了20年,剩下的“骨头”都是难啃的。国有企业改革是中国经济改革的攻坚战。国家明确提出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就是建立产权清晰、责权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看看世界范围内经济发展和企业竞争的大背景,想想中国企业的现状,的确是任重道远。中国的改革是渐进式的,从对企业的放权让利,到承包制,到提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企业在逐渐走向市场。北京天则经济研究所在最近的一次研讨会提出,我国经济市场化程度目前已达60%,“中国经济体制已经不可逆转地过渡到制度创新阶段,即建立市场经济新体制框架阶段”。改革主要解决的是制度问题,制度设计是非常重要的,但市场竞争并不是完成制度设计之后才开始,改革不是在与世界隔绝的条件下进行的。如果我们的企业眼睛只盯着上市的额度,只想从政策中捞取利益,看不到外面世界的变化,自己的核心能力没有增强,就会失去自己在市场中的位置。而如果一个企业在市场中没有位置,那一个企业家在企业中的位置就是空的。 
        前些时候,笔者参加了在广西举行的关于广西国有企业改革整顿的成果交流和研讨会,在会上听说柳州一个私企的老板曾经说过这样的话:“你想要柳钢的高炉我也能找人把它弄来”。可见柳钢当时的管理混乱到了何种程度。高炉都能被人家搬走,这样的企业面临的都不像是管理问题,倒像是社会治安问题。这样的环境里,谈管理思想和经营理念都只会添乱,如果这时候企业的经营者对你说我们要与国际接轨,搞计算机系统建设,你完全有理由猜测他会把买来的电脑搬回家里。柳钢在改革整顿中,通过减员增效,职工从2万多人减少到1万多人,堵住了明显的“跑冒滴漏”,1998年就实现了扭亏为盈。 
        近几年来企业学习邯钢经验。邯钢经验的精华是成本否决法,即根据市场可以接受的价格给产品定价,然后根据价格和预期利润计算出成本,再把成本分解到生产的各个环节,每个环节控制住自己的成本和质量并且对下一道工序负责,企业的利润效益就有了保障。今年国家经贸委又在推广山东潍坊亚星集团的经验。这个企业通过加强采购环节的管理,在5年时间里使采购成本下降了7个百分点,增加效益1 亿元。具体的做法就是在原材料采购环节采用比价采购,要买东西,就要经过几家比较,价格要公开,决策要公开,不能一人说了算,主要要堵住采购环节的回扣。国家经贸委郑斯林副主任说,国有企业采购成本约占总成本的75%。如果在这个环节降低3个百分点,其效益就相当于国有企业1998年全年的利润总额。而现在中国已经是买方市场,很多产品供大于求,所以在采购环节回扣成风。成本否决和透明采购,都需要科学的管理,需要大量扎实的工作。现在,电脑和家电行业价格战风起云涌,在产品弱差异化的情况下,企业比拼的就是成本控制水平,在这方面电脑企业显然比这些传统行业走得快得多。并且随着竞争的激烈,光有一些制度建设和员工的责任心已经嫌不够,还要在手段上想办法,比如采用ERP这样的信息系统。而对于信息技术的鼓噪者来说,也应该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就是信息技术是建立在制度和责任心之上的工具,没有前两者做基础,信息系统就是一个只会耗钱的无用的东西。这是题外话。 
        企业改革下一个热点是什么?我推测是关于管理人员的薪酬体制改革。中共中央党校经济研究中心在近日完成的一项研究报告中提出,在实行股份制的国有企业,应考虑“经营者股权人格化”,就是当企业经营者经营有方,企业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时,可以从企业赢利中取得一定份额的股份,作为其优秀管理才能的回报。比如按照利润的一定比例提奖转为经营者个人资本入股。当然还包括其他的一些约束条件。总的看来这类似于国外的股票期权制度,很多观点认为年薪制加股票期权是对高层管理人员实现激励和约束的有效办法。这种制度的建立将解决的是企业长远发展的创新动力问题。没有这样的机制,企业经营者寻觅市场赢利机会的长期动力就没有根据。 
        当经营者摒弃了顾虑和杂念,实际上面临的是更加残酷的竞争,你需要承受的是没有任何借口的压力。今天中国企业面临的是全球化竞争,中国市场就是国际市场,中国的龙头企业必须学会利用全球资源开拓全球市场。另外一个非常重要的挑战是能不能用信息技术来武装自己的头脑,改造自己的企业,获得竞争的优势,包括成本优势,客户服务质量的优势,先人一步发现市场机会的优势,技术创新的优势,因为过剩经济和买方市场必将使高质量提供产品和服务成为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入门水平。企业必须建立新的优势才能赢利。 
        不知道有多少人在为21世纪做准备,哪怕是心理上的。 

 
版权说明:
  • 1、 中国创业投资网所有文章均来自网络,为网友原创或是推荐、收集、整理而来,其版权均属于原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 2、 中国创业投资网尊重每一位作者的版权,已在文章信息发布处要求网友转载时保持原文的完整并属上作者姓名及出处,但网友转载时部分文章因流传原因而无出处及作者,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敬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最短的时间内予以更正。
  • 3、 中国创业投资网开辟文章信息版块,出于传递更多有用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中国创业投资网不保证所有信息、文本、图形、链接及其它信息的绝对准确性和完整性。
  • 4、 中国创业投资网所有文章信息仅供网友及信息浏览者学习和研究使用,未经原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的书面许可,任何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或作为任何的商业用途。
  • 5、 中国创业投资网保留网站的其它所有权利。所有与中国创业投资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中国创业投资网不对其内容或形式担负任何直接或间接的商业或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