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施瑞德:漩涡中的花旗中国掌门
  • zt.wineast.com 发布时间:2006-2-10 12:07:03
    文章录入:网友(None)
  •     身材高大结实、面色红润、声音洪亮,如果换上条牛仔裤,花旗中国区行长施瑞德的形象酷似美国男影星布鲁斯·威利,这可与记者想象中的银行家大不一样。 

      “有什么问题你就问吧,我这个人最喜欢回答别人的问题。”这位形象挺“酷”的行长对待女记者态度十分热情。当然,为了接待记者,施瑞德刚学会的几句汉语里除了最常用的“你好”“谢谢”外,还有一句“不予评论”,最后一句在此场合非常好用,当记者连连追问他关于近来花旗参股浦发的传闻时,施瑞德的“不予评论”连用了两次。

      -对话

      “中国有个词叫“纸老虎”,这是一种看上去很凶但是没有牙齿、不能咬人的动物。我们外资银行究竟是大灰狼还是纸老虎?咱们还得“骑驴看唱本———走着瞧。”

      记者:你来上海的时间不长,但是你和花旗银行的一举一动却受到了舆论界格外的关注,你认为人们为什么会对你们这么感兴趣呢?

      答:虽然外资银行目前占有中国银行市场份额只有2%左右,但是在中国却颇受瞩目,这主要是因为我们对当地银行所造成的所谓“威胁”。现在许多中资银行对我们心存忌惮,认为我们的到来会伤害他们,但我认为,我们的进入带来的更多的是合作机会而不是竞争。

      我要在此表达的是,花旗在中国不希望、也不可能一枝独秀。我们在中国的生存发展取决于当地健全的银行体系。如果一个地方既有好银行又有坏银行的话,可以说所有的银行都是坏银行,一个捣乱者就可以破坏整个市场。所以说,虽然我们在整个世界范围有较强的实力,但是我们想在中国带动当地的同业一起达到更高的水准,在未来几年内,外资银行会更多地向当地银行进行技术转让,介绍在世界范围内的商业实践,以及引入更多的新产品,并在当地进行人才培训,这样做也是符合我们自身利益的。

      我要强调的另一点是,外资银行的进入也会创造新的市场。银行市场和工业市场是很不一样的,举个汽车业的例子,如果美国通用多卖了一辆车,很可能就意味着大众会少卖一辆,因为汽车市场一年能够卖出的汽车是有限的,行业内一个公司的强大就意味着另一个公司的衰弱。但是银行市场不一。随着外资银行的进入,会有更多新产品的推出,我们会看到市场不断扩大,整个市场价值也会不断提升。这个市场是由大家共享的,不存在外资银行抢走当地银行生意的说法。

      记者:那么你怎么解释南京爱立信倒戈事件呢?在该事件中,确实是中资银行的大客户跑到你们这边来了,而且引起全国银行界的一片惊慌。

      答:我更多的是从另一个角度去看这个问题。事实上爱立信倒戈事件发生后,很多中资银行立即做出反应,反省自身的问题,跟着推出了相应的产品和服务。这就是我们带动本地金融业发展的一个例子。当然表面上看这种“带动”方式可能不太受本地同行的欢迎,但我们的存在的确让本地银行感到压力,更加努力创新、学习。

      我看到中国很多报纸把我们外资银行称做“大灰狼”,叫喊着“狼来了”,的确,我们可能是狼,但有些狼不一定吃人。中国有个词叫“纸老虎”,这是一种看上去很凶但是没有牙齿,不能咬人的动物。我们外资银行究竟是“大灰狼”还是“纸老虎”?还有待时间去验证。

      “现在外资银行在中国的份额是2%,如果一切按计划进行,没有任何拖延和意外的话,15年后外资银行在中国的整体份额也不会超过15%。中资银行占到85%”。

      记者:你怎么评价中资银行的“网点优势”?花旗要在中国大力发展个人和公司银行业务,将主要依靠什么手段通达你们的用户?

      答:在美国本土,我们收购加利福尼亚银行之前,我们在全美只有400家分支机构,而中国四大银行之一的工商银行在全国有3万多家分支行机构,你可以看出这其中发展思路的不同。我认为,依靠分行来分销产品的时代已经结束了,因为金融产品是以信息为重要驱动的,而信息传播的最有效途径是互联网和电话,所以,电子银行业务的推广将是花旗全球战略的一个重点,也是我们在中国业务分销的一个重要手段。

      在中国,花旗已经在公司业务方面开展了电子银行业务,目前我们正在升级网络平台,把世界最尖端的科技运用到服务中,它很快将付诸实施。此外我们去年已经向央行备案,申请开展个人网上银行业务,估计明年早些时候会推出。对花旗的网上银行业务我很自信,这种高科技高投入的业务我们已经做了20多年了,强大的网上银行系统也是我们相对于竞争对手的优势所在。

      记者:你预计花旗在中国的个人银行业务未来会达到什么样的一个规模?

      答:实际上我们在国际上有很多很好的产品目前还没法带到中国来,我们很多问题取决于人民银行对我们产品的审批,这将很大程度上决定我们在中国为什么样的客户服务。我们会按照中国的政策法规尽可能地扩大个人银行业务,在规模上我们永远无法和本地银行相提并论,中国的市场很大,我们也只能重点突出,服务众多人口中的一小部分客户。

      记者:花旗的公司业务在中国发展势头很猛,有人担心你们对本地企业的贷款获准放行后,会拉走中资银行的很多生意,对此你怎么看?

      答:在中国,我们是人民币业务做得最大的外资银行,在上海我们占所有外资银行人民币业务的30%。我们对在中国的跨国企业贷款中已经积累了很多经验,在未来过渡到对本地企业贷款时我想也不会有很大困难。但我认为,在公司贷款上我们未来不太可能超过中资银行,成为中国企业本地贷款的主要银行,首先我们没有中资银行那样雄厚的资金来源,其次我们也缺乏对本地企业的了解。恐怕在很长一段时间后,我们才可能在本地企业贷款上对中资银行形成竞争。

      由于政策上的限制、历史等因素,我们在中国根本不是中资银行的对手。但这并不是说我们在所有领域都不占优势。刚才我讲了,人民币借贷上我们可能永远也超不过中资银行,但是在对中国企业提供海外金融服务等特定的领域,花旗凭借庞大的国际网络以及在国际市场上的领导力,我们的优势是十分明显的。

      记者:你能否预测一下,10年后中国银行业会呈现怎样的格局,外资银行将占据什么样的地位?

      答:我有一个观点:现在外资银行在中国的份额是2%,如果一切按计划进行,没有任何拖延和意外,中国经济也继续保持稳定增长的话,即便如此,15年后外资银行在中国的整体份额也不会超过15%。中资银行占到85%,从数字上看去是被我们吃去了一部分份额,但是到那时,整个银行业的市场基数已经变了,市场已经大了很多,中资银行的业务绝对值是增加的,收益也会更加稳定。

      我为什么会做出这样的判断,这是基于很多方面:首先外资银行在本地开展业务还是会受到很多限制,即使中国市场全面开放,我们也无法与当地银行相提并论。我们会受到资本上的限制,在地域上也无法向中资银行一样向更多的地方拓展。另外还有我们的董事会和本国监管当局的限制,花旗在世界上100多个国家都有业务,我们不可能在每一个本地市场上都做大。

      面对本地同行,我要提出三个问题,大家可以一同思考:1.我们是“大灰狼”还是“纸老虎”?我们会不会成为当地银行的主要竞争对手伤害他们的利益?2.在中、外资银行的竞争中,到底是大家都得益,还是最后只有几个受益者,亦或到最后没有一个人得到好处?3.外资银行是细分市场只找几个专项领域来做呢,还是向本地银行一样致力于业务的全面开发。对于这3个问题,我本人现在也无法回答,还需要等待时间给我们答案。

      “对于花旗的个人银行业务和公司业务来讲,中国不仅是亚太区的重点,而且是花旗全球业务的“重中之重”。这不是我说的,而是我们集团董事长威尔先生的原话。”

      记者:银行之间的竞争很重要的一方面体现在对人才的争夺,据我了解,汇丰、渣打等银行近一段时间通过中国的公开网站大规模招聘人才,延揽内地银行业经营。花旗近期是否有人才扩充计划?

      答:你说得很对,人才确实是发展的关键。3年前我们在中国有150人,现在拓展到了400人,你也可以从中看到我们的发展速度。招募本地人才加盟是我们在中国的立足之本,鉴于花旗集团在中国的长期考虑,我们肯定需要进一步拓展我们的队伍。中国是一个人力资源很丰富的国家,我们不仅会有招聘计划,而且会有专业的人才培训计划。

      记者:随着央行政策的逐渐解冻,日益发展的中国市场在花旗的亚太战略中是一个什么位置?前一段时间香港媒体报道花旗正筹备在上海小陆家嘴地区修建自己的物业,这个消息我已经得到了上海浦东新区官员的证实。这是否意味着你们正逐渐把全球业务重心移至中国?

      答:既然你已经问到了,我想我们不妨承认了吧。是的,我们非常希望在上海有自己的物业,目前也在和有关方面在谈这件事,但具体的方案还没最后确定。但有一点我可以非常肯定地告诉你,对于花旗的个人银行业务和公司业务来讲,中国不仅是亚太区的重点,而且是花旗全球业务的“重中之重”。这不是我说的,而是我们集团董事长威尔先生的原话。在中国,个人银行业务不仅是我们目前发展的重点,而且花旗集团也有一个中长期的战略考虑。至于是否把亚太总部迁到上海,目前我们还没有任何可以透露的计划。

      记者:上海正在努力建设国际金融中心,您认为这个城市要实现它的梦想还需要哪些努力?

      答:上海已经是中国的金融中心,我们看到跨国公司正加速往这里迁移,现在已有180多家。但比起中国香港和新加坡,这个数字还不算大。特别是设在上海的往往是跨国公司的营运总部,而公司的财务总部仍留在中国香港或新加坡,外币在这里不能自由流动是一个很大的原因。我想如果这个限制不能首先拆除,上海就不可能成为国际金融中心。

      “我要表达的一个重要观点是,中国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如果想充分带动国内需求,必须有一个非常健全的、广为传播的个人银行业务体系的支撑。“

      记者:你能否就中国正在进行的银行业改革谈一谈你的看法?

      答:我认为要保持中国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中国当前面临的一个很严峻的挑战,那就是银行业的改革。如果说未来有几个因素会阻碍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的话,我认为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银行改革缺乏力度。

      现在中国正处于一个中央集权的银行体系向商业化的银行体系的过渡过程中,这个银行体系非常不平衡,银行80%

      ~90%的存款来自个人,而绝大部分贷款却进入到公司手中,只有10%的贷款是针对个人的。我认为中国经济未来发展的主要动力是一个由消费者需求所驱动的经济,中国在这方面应该学习美国多年来的做法,即国内经济不是靠政府和企业来拉动,而是由消费者需求拉动。

      我要表达的一个重要观点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如果想充分带动国内需求,必须有一个非常健全的、广为传播的个人银行业务体系的支撑。中国需要一个发达的个人银行体系支持个人借贷消费、帮助个人投资,这也是我所阐述的个人银行体系的发展对拉动中国经济的作用。

      中国银行的另一个特点是流动性高、现金量充足,当然这也是有利有弊。一方面它体现了国民的高储蓄,是财富积累的一种表现,但是任何事物都是过犹不及,如果大量现金没有得到有效利用和配置、或是流向了不恰当的用途,就会造成整个国家价值的流失。所以未来一段时间,银行需要在更好配置储蓄方面发挥作用,同时我要指出的是,中国的资本市场体系也非常不发达,在金融体系中,银行所占的比重实在太大了,而债券、股票、保险等资本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都没有发展起来,中国急需扩大这些行业在金融体系中的比重。


    --------------------------------------------------------------------------------

        在中国媒体严密窥探下一直沉默不语的花旗忽然主动站出来开口讲话,言辞却如此温和谦恭。

      对话中,施瑞德巧妙地回避了所有触及本质的问题,反复地强调外资银行的“有限性”和中资银行的绝对优势。其间施瑞德风趣地说,“我们也许是大灰狼,但我们不咬人。”这句话如果被中资银行的老总们听到,恐怕会急切地卷起袖管展示新近遭遇的齿痕。

      据了解,外资银行的高端个人理财业务初开不久,在拉拢金领客户上用足了心思。一些中资银行的高端客户往往会在某一天忽然收到花旗或汇丰的“帖子”,从馈赠小礼物到邀请看歌剧到免费出国游,内容颇丰富。据说一位中资银行负责人闻此“出了一身冷汗”。

      在延揽人才上,外资银行对中资银行也意兴十足。银行的客户经理往往一个人走掉了就会带走一批人脉资源。近日花旗、汇丰等外资银行的网上招聘上均强调突出“行业内经验”和“利用个人关系网络开发客户”的能力。高薪挖去中资银行的高端人才,顺手牵过来一些客户资源,对于力图迅速扩大规模的外资银行,此路堪称捷径。

      此外,在产品开发上,花旗等也在偷着练自己的独门暗器。据了解从1996年起至今,花旗银行居然不动声色地在中国申请了19项金融产品的“商业方法类”发明专利,主要是他们的商业方法、配合网络技术开发的金融服务以及具有前瞻性的发明专利,相比中资银行的一些低端技术专利,外资银行的“商业方法”专利一旦获批,更具有垄断性和杀伤力。虽然花旗的19项专利目前还没有在我国专利局通过,但其潜在威胁绝不可轻视。

      听其言,再窥其行,或许会大概会明白花旗此次召集40多个财经记者发表这一番“低调”言论的用意。记者不敢说这是“麻痹术”,但可以看出,在中国久了,花旗把强者立身处事的一套“隐、忍”哲学把玩地颇为精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