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毕马威分吃安达信(中国)?
  • zt.wineast.com 发布时间:2006-2-10 12:07:03
    文章录入:网友(None)
  •     “卖掉安达信”的序幕正在全球范围内掀起,“五大”的难题极有可能在中国率先破局———安达信中国的审计与咨询业务将在近期彻底分离.
        “基本上定下来了”
      “随它去吧,事到如今,到哪里都差不多。”电话另一端,安达信(中国)咨询部门的杨小姐一声叹息。这种对职业前景深感麻木的气氛,正日益在安达信(中国)的办公室内弥漫。
      整个3月份,安达信(中国)成为传媒的焦点———高擎“独立宣言”的安达信(中国)究竟何去何从?直到3月21日,谜底才浮出水面:安达信与普华永道在香港联合发表一个简短的声明———安达信在香港及中国内地业务加入普华永道。
      尽管这份极其简短的声明没有透露任何有关双方并购交易的细节,但首先可以肯定的是,安达信(中国)总算找到了第一个“婆家”———普华首先接下了这个“烫手山芋”。
      因为这份联合声明并没有就双方哪些业务、怎样合并进行任何说明,负责安达信(中国)审计和咨询业务的最高主管合伙人吴港平在3月21日对媒体的发言中也是模棱两可的说法———“决定将旗下业务并入普华永道。”
      外界起初普遍认为安达信(中国)的所有业务都将与普华永道合并。然而,事实并非如此。
      3月26日,普华永道一名高级顾问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证实:“普华只是并购安达信(中国)的审计业务。”
      3月27日,本报记者试图向安达信(中国)市场部经理助理陈南燕求解。“消息封锁得很厉害,我们自己昨天才知道咨询业务不并入普华永道,有关咨询业务并购谈判还在秘密地行。”这意味着安达信(中国)咨询部门的“买家”尚无定论。
      谁将收购安达信(中国)的咨询部门再次成为人们翘首以待的悬念。
      3月28日,本报记者通过可靠渠道获知———老“五大”之一的毕马威管理咨询公司正与安达信(中国)高层密谈并购重组。交易的大致框架己经确定。包括人员、业务及客户资源在内的安达信(中国)咨询服务部门将整体并入毕马威管理咨询(中国)公司。
      并购重组之后的毕马威管理咨询(中国)有限公司将不再使用“安达信”的品牌,安达信原有的合伙人制企业结构也将重新改造成有限责任公司制度,与毕马威咨询(中国)保证一致并与后者整合成一个新毕马威咨询(中国)公司。
      继与普华永道的审计业务合并之后,这一项新并购计划的实现将意味着安达信把自己在中国的业务全部“卖掉”,而“毕马威”也将成为继普华永道之后“分吃”安达信中国的第二个猎食者。
      这其间最具讽刺意义的是,安达信历史上无论是外部压力还是内部斗争都曾经无能为力的分拆难题就这样轻而易举地解决了,而且是在中国率先破局———“被迫出售”是一个直接的触发点,而最根本的动力源于此前震惊全球的安然事件及因此井喷而出的挤压力量。
      “来谈的人很多,基本上定下来了。”负责包括香港和内地在内的安达信(中国)咨询业务的主管合伙人施能自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兴奋而又极其谨慎地向本报者证实:“与毕马威咨询的合作只差最后一道关。”
      不难理解,施能自之所以兴奋,是因为他在安达信(中国)执掌的咨询业务与毕马威管理咨询(中国)有限公司的合并谈判已接近尾
    声。而施之所以谨慎,是因为安达信(中国)的咨询部门要与毕马威的合并很大程度上还取决于毕马威咨询美国总部这一方。
      很简单,作为美国第一家上市的管理咨询公司,毕马威管理咨询(中国)有限公司是毕马威咨询在中国的一间全资子公司。后者并购安达信(中国)咨询业务还需要等待美国总部的最后批准。

      “最后一线希望”
      “这是安达信(中国)咨询最好的出路,也是安达信咨询在中国寻求合作的最后一个希望。”
      毕马威管理咨询(中国)公司市场部经理王忠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
      王想要说明的是,安达信(中国)咨询选择毕马威几乎是“别无选择”。当然,王忠同时也说明了其中存在的一些变数。比如说,现在的安达信咨询团队成立一家新的咨询公司———改头换面,另谋出路。但这种可能对于安达信合伙人而言显然不是一条捷径。
      事实上,王对安达信(中国)咨询的判断不无道理。安达信(中国)所能“嫁到的婆家”其实非常有限。作为一家咨询业务集中在高端IT系统应用与管理咨询的安达信(中国)咨询部门,在这一层面上与安达信咨询大的业务方向总体一致的公司不外乎此前的几个对手:老“五大”出身的“四大”———普华、德勤、安永和毕马威;已经从老“五大”中剥离出来并在美国独立上市的埃森哲、刚刚并购汉普的联想。
      首先不在合作之列是埃森哲。自1997年到2000年,1980年代后期脱胎于安达信的安盛(埃森哲的前身)与安达信咨询的“兄弟大战”持续了4年多时间,直到诉诸法庭才告终结———安盛被迫更名为埃森哲。埃森哲与安达信两家可以说“积怨已久”,再次合作的可能无从谈起。
      “我们没有,从来就没有过与其合作的打算。”埃森哲中国公司市场部的一位经理说。
      普华、德勤、安永也不可能并购安达信咨询业务。自从安然事件及美国司法部强令五大分拆之后,这“三大”自身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分拆压力———审计与咨询业务的“生死之恋”行将结束之前,普华、德勤、安永的咨询部门首当其冲的挑战是陆续分拆出来。以普华为例,早在去年下半年,普华永道就想把咨询部门卖给惠普,后来因为双方谈判条件分歧等原因没有成功。普华永道显然不希望再“揽一摊外来的咨询业务”。正是自身分拆问题还没有解决,这三家公司不太可能吸纳安达信的咨询业务。
      而正蓄势向IT服务转向的联想也不可能并购安达信咨询。道理很简单,以“ERP+BPR”为核心业务的安达信与正在重组过程中的新汉普不仅没有业务互补性,品牌及客户资源也没有特别的吸引力。  “同样的公司,联想没有必要并购两家。”联想一位高层经理此前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半斤”吃“八两”
      毕马威之所以被称为安达信(中国)咨询部门寻求合作别无选择的“最后一个希望”,一个最重要的原因在于,到目前为止,毕马威是“五大”中保持原有品牌并将审计与咨询业务拆分最彻底的一家。去年下半年,毕马威咨询分拆出来并独立上市募集了20亿美元,成为美国第一家上市的管理咨询公司。
      然而,不同于审计业务,毕马威咨询直到去年分拆之后才进入中国市场,无论是顾问团队的构建、咨询服务能力还是客户资源都还在起步阶段。在中国高端IT应用与管理咨询这个竞争无比残酷的市场,相比于IBM、埃森哲、汉普及安达信,毕马威还是一条掀不起波澜的小鱼。甚至有竞争对手攻击毕马威咨询在中国市场“还没真正进入状态”。
      然而,毕马威显然不这么看。
      “毕马威咨询的目标是两三年内成为中国市场上最大的管理咨询公司之一,毕马威不缺知识、也不缺钱。”毕马威管理咨询(中国)公司总裁黄辉博士此前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壮志凌云———“要在中国市场后来居上”。
      但是,黄辉很清楚,熟悉中国企业管理实际并具有很强实战能力的顾问团队是其碰到的第一道障碍———毕竟毕马威现有的顾问还是以“海归”为主体的一支新队伍。此外,由于与审计业务已完全分开,毕马威咨询要迅速在中国积累一批客户资源也是黄辉无以回避的一个问题。
      安达信咨询这边的情况就有所不同。尽管安达信咨询在中国市场还没有大的突破,但是由于进入时间相对较长,也己经取得了一定的市场业绩和客户资源———业内比较可信的一种说法是年收入在500万美元之内。包括中石油、中海油、上海大众、和记黄埔、东方通信、中国北方工业公司在内一批大中型企业相继进入安达信咨询的客户名单。
      能够取得这样的成绩,顾问团队是安达信咨询的一张底牌。安达信咨询业务主攻企业业务流程重组(RPQ)与ERP系统实施,有两个咨询团队,一个做SAP,一个做ORACLE,拥有80多人的高级顾问团队。
      不难理解,顾问团队与客户资源是毕马威相中安达信咨询的直接出发点。
      不过,也有业内人士指出,“政府及市场资源”将是毕马威并购安达信咨询的最大收获之一。由于安达信审计与咨询业务并有没完全分开,安达信咨询可以很容易分享其审计业务部门在中国市场及政府系统的强大资源关系网络。
      “安达信对包括国家行政学院在内的政府系统有大量的赞助活动,这种资源的价值也是不可低估的。”毕马威管理咨询(中国)公司市场部经理王忠微笑着对记者说。
      作为毕马威的员工,王忠会笑到最后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