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鸡头文化与泛CEO取向
  • zt.wineast.com 发布时间:2006-2-10 12:07:05
    文章录入:网友(None)
  •   中国餐馆与犹太小店 

      在国外,中国餐馆里的中国大厨、伙计虽然都是给老板打工的,但谁也没准备就这么过一辈子。平时给老板干活都留一手,一旦攒出一点钱,就要另立门户,另开一家中国餐馆。结果是现在世界各地都有中国餐馆,中国餐馆越开越多,但谁也成不了大气候,永远不会发展成为麦当劳、肯德基那样的跨国企业。从某种意义上说,中国很多企业中的精英们都和中国餐馆里的大厨、伙计一样,“宁为鸡头,不为凤尾”,谁都想当个CEO。这种现象很耐人寻味,中国餐馆现象已成为中国企业做不大的掣肘,并影响到很多行业的发展。 

      有一个事例很有对比性,说一位犹太人到美国西部为淘金人开了一爿小卖店,而下一个来到此地的犹太人开的一定不是小卖店,可能是一家小饭店,或是一家机械维修店。如果换成中国人,那么第一个人开了小卖店,那么第二个、第三个人开的也一定是小卖店,这就是很多中国人的思维。以国内软件业为例,据2002年3月的统计,全国仅通过认证的软件企业就达3300多家,登记软件产品8000多个。即便是目前的龙头企业,规模也不大,比如用友、金堞、瑞星等企业产值不过数亿元。  

      麻将文化及其他 

      那么,中国企业为什么做不大呢? 

      一是文化因素。有人说中国文化是麻将文化,麻将里的最重要战略原则是防住上家,看住下家,自己和不了,也不让人家和。这种文化正是我们一些人缺乏团结、协作精神的真实写照。人们常说,一个中国人是一条龙,一群中国人就是虫。反映到企业经营上,人人都宁做鸡头,不做凤尾。不做凤尾的价值观时刻提醒着那些稍有成就、稍有市场经验和市场资源的人毫不犹豫地另立山头,成为山大王。这必然导致一些行业的企业数量多得令人瞠目,而绝大部分又都缺乏规模效应。  

      二是心理因素。在传统文化观念的影响下,导致一些企业管理者自视甚高,这种封闭式的思想观念严重影响了各种经营合作活动。美国学者福山认为,中国人家族成员之间的信任度十分高,相反,在非血缘关系的社会成员之间信任感却非常低,这种家族意识超强的社会必然使企业规模显得比较小。这也导致企业在创业初期,大家一般都能励精图治、艰苦创业,所有矛盾都被创业的激情所掩盖,但是,当企业达到一个规模时,每个人的想法都会不一样,对待荣誉和金钱的看法也会有分歧,在这种情况下,一山就不能容二虎。 

      三是体制因素。制度是塑造人们行为的最有效的模具。有什么样的制度,就会产生什么样与之相适应的行为。西方的企业制度有利于每个人都是平等的,他们一起发挥智慧来发展企业。而我们的由于企业产权单一,所能运用的社会资源较少,所以制约了企业的发展。比如地方保护主义和重复投资,限制了业界的整合和一些企业全国性市场的形成。正是因为体制上的问题,也造成了分散的经营环境,而并非分散是适合这种经营环境的最佳模式。  

      四是管理因素。企业还小时,项目小,人手少,资金有限,都在创业者的眼皮子底下,管理再不行,总也出不了大问题。而企业一旦做大,马上就会出现诸如资金短缺、项目短缺、市场竞争等一系列问题。此时,不是自己的管理能力跟不上,就是管理不过来,这反映出能够驾驭大企业的管理者和管理层是非常缺乏的。从巨人、爱多到春都是正当如日中天时突然坍塌,看似不可思议,实则却早已潜伏下了管理危机。  

      五是技术因素。目前,国外大公司主要依靠知识产权占领市场,而我们的企业还多是依靠低成本在扩张。在与国外企业竞争中,企业的核心技术少是十分突出的。跨国公司以专利为利器,已经抢占了国内专利申报量的半壁江山。近年来,在信息技术领域,国内企业与国外企业申请的发明专利数量比例为1:9。也就是说,国外企业在我国已经形成强大的发明专利战略优势,核心技术大多掌握在少数发达国家和跨国公司手中。而对于我国的产业界来说,没有自主知识产权就只可能成为跨国公司的加工中心。  

      中国有句话叫“宁当鸡头,不做凤尾”。我们的经济是从小农经济开始的。这种观念一直束缚着企业的发展。从经济全球化的角度讲,现在是一个恐龙的时代。世界上最伟大的企业,得失不仅反映在以弱胜强的层面上,更重要的是要遵循基本的商业规则,这是企业能做大做强的基本原因。 

      “中国餐馆现象”其实反映出的只是中国企业做不大的一个表象,内在本质东西有很多是值得我们深刻思考的。(夏志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