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化”不足制约企业家群体壮大
  • zt.wineast.com 发布时间:2006-2-10 12:07:08
    文章录入:网友(None)
  •   在17日召开的中国企业家调查系统成立10周年座谈会上,该系统发布了10年调查总报告。报告总结十年来对中国企业家调查数据的分析和研究后认为,中国企业家队伍的成长与发展有三个关键问题要解决:市场化、职业化、制度化。

      首先,市场化是基础。企业家是市场经济的产物,又是市场经济的主体。要建设好中国企业家队伍,必须在市场经济的基础上进行。要做到这一点,有三个问题必须解决。这也是企业家市场化的三个基本涵义。首先,要真正承认企业家是重要的人力资本和稀缺的社会资源,可以作为一种生产要素,在市场中自由流动。其次,要正确评估企业家的市场价值,并且为他们实现自己的价值创造必要的条件。第三,要建立有利于企业家成长和发挥其价值的一系列市场机制。

      我国是在计划经济的基础上进行市场化建设的,企业家队伍市场化建设进程还存在需要突破的两个瓶颈:一是行政干预,二是市场不规范。

      行政干预对企业家队伍的成长影响比较突出的是:第一,选拔制度上过分依赖“组织任命”,难以推行真正的市场选择,国有企业尤其突出。第二,薪酬制度上沿用传统体制的单一模式,难以推行市场化的长期激励机制。第三,传统的“企业用人制度”与“户籍制度”造成了企业经营者人才流动上的困难。  


      市场不规范对企业家队伍成长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市场不够规范降低了整个社会的信任水平,增加了企业经营者通过市场机制实现自身价值的成本。第二,市场上存在的不守规则行为影响了整个社会的职业道德建设,不利于企业家队伍职业伦理的提升。第三,市场机制不完善增加了对企业经营者进行考核、约束与监督的难度。

      其次,要以职业化为途径。经营和管理企业是一项特殊的专业活动,企业家是经营管理企业的专家,要建立一支与市场经济的要求相适应、与国际接轨的企业家队伍,就必须走职业化道路。

      在职业化建设中,存在三个比较突出的困难:第一,由于处在市场经济的初期,职业化的大环境还不成熟,非职业化的做法还比较普遍。第二,缺乏比较现代的、有效的系统培训,职业化素质的培养任重道远。如何消化、吸收国外的职业化建设经验,并与中国的实际相结合,还需要一个比较长的时间来完成。第三,一些陈旧的观念妨碍了企业家队伍职业化的进程。例如官本位思想等等。 


      具备与工作责任相称的权利是职业化建设的一个必然要求。调查发现,在国有企业转换经营机制的过程中,经历了政府及行业管理部门逐步给企业和企业经营者“自主权”的变化。目前企业的经营自主权大体上已经落实,但企业经营机制尚未完全转换,部分企业尤其是国有企业在经营上受到的行政干预还比较明显,企业家职业化进程仍受到一定影响。

      最后,制度化是保证。如果没有有效的制度支撑体系,中国现阶段企业家队伍的成长就缺乏必要的保证。与企业家成长相关的制度是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选聘制度、激励制度、业绩考核评价制度、约束制度等。近些年来,这些制度都已经发生了很多变化,改革进展明显,但还存在着一些关键的障碍没有突破。例如,在激励制度上,真正体现市场化要求的薪酬体系还没有全面推行,而在监督约束制度上,相互制衡的法人治理结构在很多企业还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进行企业家制度化建设需要进行根本性的制度创新。因此,在探索制度化建设的途径时,需要防止就事论事,把制度建设技术化的倾向。应该认识到,如果没有根本的制度创新,只是设计一些选拔企业家的有效方法,提出一些很精细的薪酬方案,或者构想一些逻辑严密的约束监督手段,实际收效往往非常有限。(徐培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