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对话师永刚:“凤凰”成功奥秘何在
  • zt.wineast.com 发布时间:2006-2-10 12:07:17
    文章录入:网友(None)
  •   在电视媒体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香港凤凰卫视以其灵活、时尚、创新的风格,在华人圈中格外受人关注。在凤凰卫视创办8周年之际,一部揭示“凤凰”成功秘诀和内幕真相的书———《解密凤凰》日前由作家出版社推出。作者师永刚先生以《时事开讲》栏目为切入点,介绍了凤凰卫视评论节目从无到有,从一到多的发展过程,揭示了“凤凰”对重大事件的倾斜报道、不拘一格的用人机制以及“创造有创造性的节目”等基本经验。

        □对于许多人来说,吴小莉、许戈辉、陈鲁豫等是凤凰卫视的代表,对于另一些人来说,以老板刘长乐、崔强、王纪言为代表的管理层才是真实的英雄。而你却用曹景行、阮次山等的《时事开讲》作为切入点,去解密“凤凰”,这是为什么?

        ■我是带着好奇心来写“凤凰”的。对于凤凰卫视的了解越多,我越发现,许多成功的背面以及那些声名日隆的明星们,更像是一个巨大的谜团,我只是一个猜谜者。因为工作之便,我在与每个主持人、记者的聊天中寻找他们当年工作中的蛛丝马迹,或者在高层的某些讲话中寻找切入点,但仍然毫无头绪。这时候曹景行的出现解救了我。

        当时《时事开讲》刚1000集,一些出版社想对节目的内容汇集成册出版。于是,曹先生打来电话说,将这个节目本身的意义写成文字,告诉更多的观众,也许更有意义。我接受了这个建议。在采访中,我感觉,《时事开讲》节目也许会成为我了解凤凰卫视的一个通道。凤凰卫视立台的根本,除了影响力巨大的专题节目和直播新闻,就是评论。而这个开华语世界电视评论先河的媒体行为,早已超越了一个单纯电视节目的影响力,成为中国近年来多次重大事件的幕后解密以及民主进程的记录。这本书讲的就是凤凰卫视怎么把时政新闻作为紧俏商品来运作的全部过程,包括制作、销售过程等,最后让紧俏商品成为最贵重的商品的一个品牌制造的过程。

        □你写这本书的初衷是什么?你觉得达到目的了吗?

        ■对很多人来说,凤凰电视台是一个很神秘的、很时尚的、很先锋的电视台。她创造的奇迹和她在用人机制上的创新以及在国内几个重大新闻事件中的表现,都让国人对她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但是大家又没有好的渠道去了解她。我开始时也对这个电视台非常好奇,所以就想写一本有关凤凰卫视的书,以消除自己的疑问,把凤凰卫视的有用经验告诉大家。经过两三年的采访,现在书出来了,我个人觉得,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凤凰卫视的成功奥秘,是我们这些读者真正关心的。你们的老板刘长乐说,凤凰的成功并没有秘密,如果说有的话,那就是“创新”二字:不断地创新,不断地战胜自己。而曹景行则认为,“凤凰卫视之所以有影响力,是因为影响了一批有影响力的人”,你的看法又是怎样的?

        ■我觉得,她的诀窍是以最快的速度为观众提供了“第一解释权”。之所以有那么多人喜欢去看她的评论,是因为她解决了我们中国人信息匮乏的现状以及观点短缺的问题。在整个中国的改革进程中,人们对一些政策和观点有想了解的需要,而《时事开讲》提供了这些资讯。

        在这本书中,我讲述了几个人与一个节目的关系。他们相互依存于一个电子媒体而创造了传奇式的经历。仔细想想,他们其实并没有什么杰出的作为,他们只是寻找到了一个平台,而在这个平台上随口说出的话,则发挥了他们无法想像的影响力,并影响到了更多的观众。他们的观点,化为了收看者的常识与积累,这就是影响力,他们强大到了只留下一个个令人尊敬的名字,而不是思想。

        □我在读这本书时感到,你对曹景行、何亮亮、董嘉耀等几位评论员的评价非常之高,而且对于“凤凰”,更多的是赞美之词。你现在的身份是《凤凰周刊》的副主编,这种身份会不会影响你写作的公正性?

        ■内部人身份仅仅表明了一个不同于其他作家的观察视角。它也可以带来更多的事实细节和独家的内容,比如像凤凰台的薪酬制度,这些是外人无法了解的。至于书中对每个人的评价,都是我在平时和他们的接触和闲聊中收集到的。包括明星主持人,甚至凤凰的老板刘长乐,他们都不知道我这是为写书而进行的采访。这种亲历式的采访可以捕捉到事物本正的一面。所以,这本书细节的真实度是不容置疑的。如果书中有溢美之词,那么它的细节一定是经不起推敲的。并且书中也有一些很客观的批评。

        □你在书中谈到,凤凰卫视的工作人员是非常卖力的,常常是十几个小时连续不断地工作,你也分析了凤凰卫视的薪酬制度。你认为,凤凰卫视之所以能吸引住一批优秀人才,是因为高薪制度,还是因为其他激励机制?

        ■高薪是一个理由,但更重要的是“凤凰”为他们提供了一个平台,为他们提供了以这样的方式进行说话的机会,使他们能够发挥自己的特长。用董嘉耀的话来说,做好工作的动力,更重要的是凤凰人的激情和“凤凰”在华人中产生影响力所带来的成就感。


        
                                              来源:《中国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