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福建省公布二00五年消费维权典型案例
  • zt.wineast.com 发布时间:2006-3-24 15:50:58
    文章录入:康瑞达(福州)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一、消费纠纷和解案例

          1、装修房屋甲醛超标,消费者受伤害

          2005年8月,龙岩市新罗区消费者林某投诉江某装修装饰部在给他的房屋进行装修时,大量使用甲醛超标的板材,竣工入住后,造成他儿子、媳妇两人全身皮肤过敏,经专业机构诊断为室内空气严重污染所致。为此,消费者要求赔偿医疗费、租房费、误工费、精神损失费。经过消委会调解,双方达成:(1)拆除原室内装修甲醛溶解度超标部分的板材,重新装修,费用由江某某负责;(2)补偿三个月租房费用1650元;(3)赔偿医药费、误工费、检测费等计3980元;(4)赔偿后续医药费、治疗费10000元。

          2、宾馆管理不善,43名房客集体食物中毒

          2005年4月22日,武夷山市某宾馆发生43人的集体食物中毒,住院22人,门诊观察21人,预防性服药12人。根据检测报告,这起事故的原因是该宾馆卫生管理不善,工作人员没有严格按照食品卫生操作规范,导致变形杆菌污染食品及餐具而引起细菌性食物中毒事故。经消委会调解,经营者赔偿消费者经济损失1.2万元。

          3、开发商擅改设计,业主依法维权挽损失

          2005年5月10日,福清市消费者郑某等四名购房者先后投诉当地某房地产开发商逾期交房,改变商品房设计图未及时告知,变更房屋面积,强行搭售,要求讨回公道。经消委会调解,开发商积极配合,消费者也做出一定让步,经努力双方达成和解协议,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52万元。

          4、化肥质量不合格,受害菜农获赔偿

          2005年9月下旬,漳州市平和县南胜镇林某等31户农民,先后到平和县消委会南胜分会投诉。诉称他们种植的蔬菜因施用某牌过磷酸钙,导致蔬菜叶子萎缩卷曲,果实生长缓慢,情况严重。经调查核实,此次受害农户共179户,涉及南胜、五寨两个乡镇6个行政村,受害面积291亩。经抽样检验查明,该批化肥属不合格产品。经消委会组织调解,双方达成赔偿协议。赔偿总金额为4.883万元。

          5、电视机爆炸,消费者窒息而亡

          2005年1月20日晚,连江县长龙镇下洋村村民陈某家中电视机突然发生爆炸,爆炸产生的烟雾致使陈某窒息死亡。事后,经组织多方调查取证,相关部门还是难以认定爆炸原因,也无法确定电视机的购买时间。赔与不赔,当事双方意见分歧很大,无法达成一致意见。经消委会调解,双方于1月28日达成协议:陈某家属获赔17.5万元。

          6、企业无过错违约,消费者权益受保护

          2005年7月中旬以来,集美区消委会不断接到有关集美中洲、市外涛园温泉消费卡消费投诉。经查,中洲、市外涛园温泉经营用地被征用,致使经营者停止营业,原消费卡合同无法履行。于是消费者纷纷要求退卡退费,但经营者认为停止营业非该方过错。在消委会调解下,经营者为1000多名消费者办理退卡退费手续,退费金额计98万多元。

          二、涉嫌违法侵权案例

          1、“哈佛晶骨增高组合”,虚假广告言过其实

          2005年元月初,消费者李某看到福建省教育频道播出的“哈佛晶骨增高组合”增高产品的广告后,来到福州华安医院,在医生的鼓动、诱导下,购买了4个疗程的增高药,服用后不见长高。2005年5月17日来到医院提出质疑,在医生的说服下,再次购买了4个疗程的药。消费者共买了8个疗程的药,服用至今没有出现电视广告与医生所称的增高效果,给消费者精神乃至生活造成严重损害。此案已由福州市鼓楼工商局查处。

          2、大洋百货承诺不兑现 社会各方依法讨公道

          2005年圣诞节期间,福州大洋百货节日促销购物送券,“买100送100”、“买300送300”,购物券有效期最长持续到2006年1月23日。圣诞节前商场海报都声明许多柜台可以用券,商场柜台也显示可以用券。然而圣诞节后,大洋百货内绝大多数品牌商品已拒用或限制使用购物券了。因商场单方面更改活动规则,造成许多消费者持有大量的2005年12月23日至25日活动期间送出的购物券无法使用,消费者认为大洋百货此次促销活动涉嫌欺诈。事后,大洋百货在社会舆论和相关部门的干预下按照购物返券背面注明的使用范围恢复收券。

          3、中介隐瞒实情套取定金,支持起诉消费者权益获保障

          2005年3月20日,消费者黄某经人介绍到福州市鼓楼区天佑房产中介点欲购福泉花园单元房一套,售价为伍拾万叁仟陆佰元整,买方卖方和中介三方签订了购房意向书,黄某给付中介意向金伍万元整。次日中介才告诉黄某土地证不能过户,****也只能开30万元。消费者知情后欲解除购房意向书,但中介以消费者违约为由,不同意返还伍万元的意向金,遂引起纠纷,投诉到消委会。消委会认为中介隐瞒土地证不能过户的重要事实,违规在先,消费者有权要求解除购房意向书,并索回伍万元意向款。但福州天佑房产中介点拒绝调解,消委会依法支持消费者起诉。经法院判决,消费者胜诉。

          4、冒牌摩托引发车祸,造成一死一伤

          消费者郑某在不知情的情况下, 从永春县锦斗培发摩托车经销店购买了一辆假冒某品牌的三轮摩托车,仅使用20天即发生车辆制动性能故障翻车事故,导致郑某当场死亡,其妻受重伤。经消委会调解,经营者先行赔偿消费者3.5万元,因经营者涉嫌销售假冒伪劣产品故移送工商部门另案查处。

          5、售假农药造成葡萄减产,种植户索赔60万

          2005年5月,福安市狮子头村2 O多户葡萄种植户,从本村书文农药店购买 “疫霜灵”农药用于防治葡萄“霜霉病”。使用后,该农药不仅无效,且造成葡萄减产。经查,狮子头村书文农药店的农药系由福安市赛岐供销社农资部购得,包装上注明生产商为“某化工厂”和“某研究所”联合生产。经查此化工厂未生产过此规格的农药,也未委托任何厂家生产销售,种植户所购得的农药是假药。但书文农药店认为种植户索赔60万元过高与实际损失不符。现双方正通过诉讼方式解决。

          三、消费争议疑难案例

          1、维修商擅自更换配件,消费者权益是否受侵犯

          消费者黄某于2003年9月29日购买德国产宝马730LI轿车,使用不到两万公里车子就出现仪表盘燃油显示问题,当时就进行了维修。2005年3月7日,该车在换机油保养时,维修商认为方向机有质量问题,在未告知黄某情况下擅自更换了方向机总成和液压转向助力器。2005年4月lO日下午,黄某在停车后再次启动时发现车子启动不了,只好再次进厂维修。黄某认为该车存在质量问题,要求换车或退车。而宝马公司认为尽管该车更换了方向机总成但该车并没有质量问题,该车也确实为德国原厂出品的。

          焦点:消费者黄某是到维修商作例行的车辆保养,当时并未反映质量问题,可是维修商却擅自更换了方向机总成。经营者是否应事先告知消费者?是否存在更换原装组件以次冲好嫌疑?更换后的零配件如何保障汽车原质量承诺?

          2、开发商变更合同,消费者质疑合法性

          2003年7月,消费者薛某等20多人先后预交部分房款,与原开发商荣王公司(现为展源公司)签定《选型协议》和《商品房买卖合同》,购买三明“荣王新村”别墅(现为宏宇花园)。合同约定2003年12月30日前交房,但到期未能交房。2004年1月中旬,荣王公司在即将转让给展源公司的情况下,擅自变更合同条款,以已经办好预售许可证及转让后可能会提价为由,强行通知第一批购房户重新签订合同,3日内不签就按放弃选型处理。薛某等业主认为原签定的《商品房买卖合同》合法有效,开发商单方面变更合同于法无据所以未重新签合同。事后展源公司未经业主同意,对原开发的别墅作了重大调整,又擅自变更大面积的规划设计,导致工程停工半年多,使交房变得遥遥无期。面对开发商延期交房和擅自变更规划设计,薛某等业主分别于2005年2月和8月向梅列区人民法院和三明市中院提起诉讼。结果两审皆判消费者败诉,法院将履行中的示范文本的《商品房买卖合同》认定为“预约合同”,无效,必须重新签订“本约合同”,从而驳回薛某等业主的所有诉讼。

          焦点:是“预约合同”还是“本约合同”?薛某等人先期签订的《商品房买卖合同》并预付了部份购房款是否合法有效?

          3、购房按揭贷款,是否还需资产评估

          2005年元月,消费者黄某为了购买商品房在中国银行南平分行(以下简称分行)办理按揭贷款手续时,分行要求黄某必须提供其指定的房地产评估咨询机构出具的资产评估报告,黄某只好同意并缴交了1066元的评估费。事后黄某以分行不能要求借款人出具资产评估报告为由向南平市消委会投诉。调解后,分行表示可以通过说服某房地产评估咨询有限公司的工作,部分退还评估费;黄某认为分行的按揭贷款条件不合理,致使借款人增加不必要的开支,拒绝接受。

          焦点:房屋按揭贷款已有保险且房屋抵押在银行,是否还必须资产评估?由银行提出的评估而发生的费用由消费者承担是否合理?

          4、未成年人购服非处方药酿事故

          2005年4月28日,仅14岁的未成年人张银花从连城当地的恒****店购买了一瓶罗通定片(OTC非处方药),由于担心药效不够而一次性服用100片,导致过量造成药物中毒后不省人事。经查,该药店具备合法的市场主体资格,且药店在售药时有告知一次服用2—3片,同时药瓶上有标明用法用量,只是张银花由于担心药效不够而多服用最终酿成悲剧。

          焦点:药品经营者向未成年人出售药品是否应当有所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