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财务管理的职能转变谈我国
  • zt.wineast.com 发布时间:2008-9-14 8:25:19
    文章录入:网友(木工)
  •  
      [摘  要]财务管理的现实工作转轨主要从筹集资金、投入资金、资金回收与分配三方面来进行,以加强系统的、综合的管理。

      [关键词]财务管理;资金;投资;筹

      一、财务管理的产生和发展

      财务管理同会计一样,是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而逐步形成自己一整套管理内容和方法体系的。在西方,通常将财务管理的形成和发展分为三个不同的历史时期,由于各个时期的重心不同,亦可称之为三个逐步走向成熟和发展的阶段。第一阶段,大约在19世纪末到20世纪的30年代,由于当时新技术革命的发生发展,大量的新技术应用到生产中来,使得资本主义经济得到了空前的发展,企业的组织形式亦由原来的独资、合资发展为股份公司和托拉斯等新的组织形式,其目的是集中分散的资本以增强其竞争实力。这样,过去由业主自理财务的作法已不能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由此便产生了专门负责公司财务的机构,并由公司委派专人负责资金的筹措。第二阶段,是本世纪30年代到50年代,由于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影响,使得世界范围内的经济出现大萧条,产销萎缩,资金短缺且动作不灵,为此,在这个阶段财务部门除了要广济财源,多方筹资外,同时必须重视资金分配和使用,将资金的使用效果作为首要的任务对待,采取有效手段加速资金周转,合理配置财力物力等资源。第三阶段,自本世纪 50年代开始至今,科学技术得到更为迅猛的发展,大量新技术的应用使得产品的种类增多,产品更新换代周期缩短,企业经营规模不断扩大,市场环境错综复杂,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此时的财务管理除了要重视筹资和用资的效果外,更重要的是为企业的高层决策提供强有力的依据,财务管理工作更加侧重于对内外部竞争环境的研究分析以及对企业投资项目的风险、效益的预测评价上。经济学中广泛应用数学方法和数学模型又为财务管理的科学化、系统化提供了可能。综上所述,财务管理的发展同其他管理科学的发展一样,经历了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的判断到科学的、系统的分析的过程。

      二、我国当前财务管理工作的转轨

      我国的财务管理工作起步于建国初期,由于当时实行的是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加之其他因素的干扰,应该说,不论是理论研究还是实践探索,发展得都很缓慢。财务管理工作的重点主要在会计核算方面,财务与会计职能不分,责任不明,进而造成财务工作只重事后的核算和反映,忽视最主要的预测、控制、决策等职能方法的运用。当前,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形势下,客观上要求企业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传统的管理体制和管理方法已远远不能适应现代化管理的需要,尽快实现财务工作的转轨,是企业管理的当务之急。我们认为,企业财务管理的核心内容应体现在运用科学而又实际的方法手段,对资金的筹集、投放、回收及分配的全过程进行监督与控制。

      1、筹集资金方面。

      从财务管理的发展来看,筹资是财务管理产生的最原始因由,也是理财的首要环节和资金流转的前提。即使在西方,现代财务管理也是将其作为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列入财务管理内容的。过去在计划经济模式下,企业所需资金大部分由国家财政无偿拨付,企业取得和使用资金不需付出代价,因此助长了企业的“投资饥饿症”,也使得企业管理者资金成本观念淡泊。在市场经济形势下,企业自主筹资且资金成本计入财务费用冲减企业的收益,为此,财务部门在根据生产经营任务核定资金需求数量以后,应本着经济求利的原则,科学地选择筹资方式,合理确定筹资结构。目前,在我国企业筹资方式主要有发行股票和债券、租赁、联营、商业信用、内部筹集资金等。随着资金市场的建立和完善,企业的筹资渠道将越来越广泛。但总体来说,不外乎自有资金来源和借入资金来源两个方面。企业在筹资以前,财务部门应拟定几个筹资方案,测算各筹资方案的可行性。通常综合资金成本率低的方案为设定方案中较优的方案,而综合资金成本率取决于企业的个别资金成本率的高低和筹资结构的安排。一般来说,在企业的筹资总额已经确定的前提下,提高个别资金成本率低的筹资方式的份额,会降低企业综合资金成本率。如债务的成本通常会低于所有者权益的成本,那么适度地增加举债的份额,相对地减少所有者权益的份额,就会降低企业总的筹资成本支出。同时,在投资收益率高于借入资金利息率的情况下,会提高自有资金的收益水平,事实上是将借入资金获得的利润,在扣除借款利息后,加入自有资金的利润中,从而提高了自有资金利润率。但这也是有一定限度的,因为企业负债过多亦会增加财务风险,股份制企业可能会引起股票价格的下跌等不利情形的发生。在西方,大多利用负债筹资,从而增加自有资金收益水平。从理论上来讲,企业的负债与自有资金的比例应以 1:1 为宜,但实际操作中应结合企业营销状况及内外环境等机动掌握。

      2、投入资金方面

      企业投入资金(即投资),按时间的长短可分为长期投资和短期投资。短期投资的多少受制于企业既成的生产经营规模,主要是流动资产的投资,如存货的采购存储等。通常重点管理的是主要材料物资的购存。为了减少资金的占用,加速资金的的流转,企业应在科学地核定流动资产的需求和存储的情况下,综合平衡采购成本和存储成本。一般来讲,采购的批量越大,在采购过程中的各种运费、采购人员的差旅费及材料检验费等采购成本越低。但此时会增加占用资金的利息支出,增加库存材料的保险费、库存损耗等存储成本。这就要求企业的财务管理人员综合考虑各项影响因素,运用经济计量方法找到最佳购存点,从而达到既节约资金,又满足生产经营需求之目的。企业的长期投资通常称之为资本性支出,投资数额大,回收时间长,而且此类支出对企业的生产经营规模、效率都有深远的影响。因此,应特别重视投资决策

      分析方法的运用。在西方,通常采用投资回收期法、净现值法和现值指数法及内含报酬率法来研究某项投资的经济合理性,而且管理重心亦由最初的筹资管理转化为近期的投资管理。我国由于长期计划体制的影响,企业在投资上基本是拍脑袋定方案,拉关系筹资金,不重视投资效果的研究,即使有可行性研究报告,亦不符合实际,其主要原因,就是投资效果的好坏与企业切身利益联系不够紧密。在市场经济新形势下,筹资、用资权归企业自己,且由此产生的风险后果企业自负,因此客观上要求企业必须进行科学化的投资决策研究。

      3、资金回收与分配方面

      企业资金的筹集与投入固然是很重要的方面,但资金的回收与分配亦是不容忽视的重要问题。从单循环的生产周期来看,资金的筹集与投入决定资金的回收与分配;但从多循环的角度来看,资金的回收与分配又反过来决定资金的再筹集、再投入。目前,企业资金短缺是困扰企业的一大难题。如何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

      我们认为,除了广开外部渠道外,对内应加速资金的回收并合理的组织其分配与投入。在资金回收方面,关键问题是生产适销对路的产品,同时在销售产品时,应把握准客户的资信及偿付能力。尽管赊销可以促销,但这要看企业自身的资金实力,要正确估计和把握客户的信用品质,进行信用风险数量化分析,严格掌握信用标准和风险类别,切不可为销售而销售,对那些资金回收没有把握的推销是不可取的。在掌握风险类别和信用标准的前提下,可以采取现金折扣、风险抵押、银行担保等手段以减少风险,增强回收能力,缩短回收时间。企业资金的分配关键是企业税后利润的分配问题,而税后利润的分配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企业的经营方针和发展目标。通常,应综合平衡近期利益和远期利益,一方面应重视对所有者投资的回报,如股份制企业的股息和红利,既是对企业股东投资的回报,亦是提高企业信誉,吸引新投资的手段,可以说,短期利益也有长期效应;另一方面,应注意资本公积的积累及追加资本的形成,资本公积可以在未来时期转增资本,也可以弥补以后时期可能发生的亏损,追加资本则对企业生产经营能力和竞争能力的增强起到巨大的促进作用,从而为企业未来时期获利水平的提高产生影响,因此,长期利益又促进短期效应。

      总之,企业财务管理是对资金运动的全面控制和运筹,企业资金的筹集是资金投入的前提,而资金流转对于企业,犹如血液循环对于人体一样,我们承认各个环节的意义在经济发展的不同时期,在不同的企业有所区别,财务管理可以有所侧重,但却不可以偏废,必须加强系统的、综合的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