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0后创业心魔:太多神奇创富催生急功近利
- zt.wineast.com 发布时间:2008-10-9 6:40:47
文章录入:网友(爱成无奈) -
太多神奇快速的创富故事而催生出的急功近利心态,是这一代青年创业者最危险的“心魔”
采访 | 本刊记者 袁茵 见习记者 张宁
文 | 本刊记者 袁茵
戴志康、李想、茅侃侃、高燃,四大80后互联网新锐“集体消失”了。
虽然外界依旧像两年前他们刚“出道”时那样密切关注他们的动向,但他们不再像从前那样频繁见诸媒体(仅李想获得投资那年就接受了200多次媒体访问),只能偶尔在一些重头行业活动中听到他们的只言片语。
两年前,一群新新人类在商业舞台高调登场。这些出身各异的“80后”创业者们二十岁前后独立创业,他们颠覆既成的游戏规则,以不可预料的方式崛起,三五年甚至两三年就可以带领着数十、上百人的团队,拥有了千万、甚至过亿的创业财富。
不过现在,他们不约而同选择了把自己“隐藏”起来。“我们并没商量过。不过我们几个私下闲聊时,都有同样的想法。”戴志康说,“现在,我们需要些时间思考。”
经历了第一轮集体沉浮的80后创业者都有了一些变化,有的更迷茫,有的更清醒,有的更胆怯,有的更勇敢……无论如何,这是他们成长的两年。
“膨胀和浮躁是一种普遍现象”
“我反思过很多次,我犯错都是在自己‘膨胀’的时候。”戴志康皱着眉头回忆自己当时的心态,“啊!原来我这么牛!”
大二开始写论坛程序,毕业时已经赚了50万元,用这笔钱创立公司后又获得共计1000万美元的投资。按VC投资比例及以往Discuz!收入状况推算,戴志康身价过亿,个人持有现金1500万元左右。戴志康一度是80后互联网新锐的典型案例,现在依旧是80后创业者中的佼佼者。
曾有人评价,如果按照对中国互联网贡献大小来排名,戴志康一定可以入选前10位。戴志康回应的态度却是:“不该那么早成名,不该那么早受到关注。”
直到今天他仍然需要为当初那一点“膨胀”买单。9月底,Discuz!刚刚宣布将旗下视频软件相关业务整体移交酷6。
回溯Discuz!开拓视频业务时,戴志康在业内、尤其是网站建设的站长圈子里一呼百应。每一款产品都让人们交口称赞,每一个新项目都让外界充满期待。彼时一家小公司的视频软件已经面世,用户的评价极为苛刻:“别做了,你还是到康康那儿打工吧!”
这些都让戴志康“暗爽”,许多“简单草率”的决策就在这些赞美下做出。那时,戴志康自问,“和小网站赢了又如何?”,他希望Discuz!视频软件能和大网站抗衡,差距却在产品真正面世时暴露无遗。“大量视频网站还没找到合适的盈利模式,为他们服务的视频软件如何赚钱呢?”现在反思这个项目,戴志康更注意从商业逻辑层面去分析。
“膨胀和浮躁是一种普遍现象。”戴志康总结,“区别只是程度不同。适当的膨胀也无可厚非,可有的人像海绵,一吸水就膨胀得不得了,忘了自己是谁。”的确,相比那些有过数年社会经历的创业者或是辛苦耕耘几十年的企业家,80后新锐保持冷静的难度更大。
颇有几个80后创业者拿到投资后第一件事情是为自己买了宝马,更多的人将本应在办公室内忙碌的时间用来频繁出席各类派对,还有人一时激动,将还不完善的商业模式过早地暴露在公众面前。这都容易招致评价与质疑,更给了竞争对手拾级而上的机会。
“我们当中的一批人,显然是被自己给坑了。”戴志康说。感觉自己不得了的时候,很容易做出让合作者与公众无法容忍的行为,或者摆出让别人无法容忍的态度。“如果本来就根基不牢,就很容易被市场清洗出局。”
颠覆者的自我颠覆
“商业是残酷的。”业界前辈这样说,资本这样说,曾经试图颠覆规则的80后新锐如今也这样说。颠覆者们在进入商业社会后,思想、情感、行为方式都要顺应商业规则做改变。
高燃,这位1981年出生的“湖南伢”的传奇已经广为人熟知。辍学的他先是用半年考上清华大学,又创立了MySee.com,12个月后获得了1000万美元的风险投资。一年时间,穷小子拥有亿万身价。
资本进入后还不到一年,时年25岁的他被投资方宣布因为“健康原因”而离开MySee.com。“签完(投资)合同,非常兴奋。但真正拿到钱以后,才发现不是那么回事。尤其是随着和投资方越来越深入地接触后,各种关系越来越复杂,要和员工、客户、合作伙伴等方方面面做沟通,对我的驾驭能力是一个考验。”高燃这样回忆了他和资本的交锋过程。
坊间一度传言高燃被资本“一脚踢开”的重要原因是“烧钱太快”。但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资本人士把原因归结于商业理念的冲突。“对创业者来说,把钱作为目标是不对的;对公司运营来说,不会赚钱是不对的。”
“他应该培育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上述人士分析,拥有牢固地位的创业者应该在公司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在某一环节有核心控制力,甚至与企业的管理架构、产品设计以及核心团队都密不可分。
互联网行业新、规则少,不谙管理还可以边学边干。传统行业的复杂商业规则对懵懂的80后创业者带来的困难和痛苦,都来得更快更直接。1985年出生的姑娘董思阳的身份是香港凤博国际集团董事长、上海凤博餐饮有限公司执行总裁、喜客多连锁餐饮公司执行总裁,征战“传统行业”的她更早遭遇了市场的琐碎和折磨。
为了推广绿色有机食品概念,董思阳在上海开办了两家喜客多餐厅。“做餐厅真是太繁琐了,”那段亲身管理餐厅的经历“不堪回首”。“每天都要呆在店里,哪儿也去不了,只要我一离开就会跑单。每天要解决一大堆杂事,什么都要管。”
她更不适应的是人。留学新加坡、美国、金融专业这些背景让她“更习惯与企业家、资本家打交道”。当她将健康生活理念的宏伟远景以及其产品商业价值描绘给餐厅员工时,员工用迷茫的眼睛盯着董思阳,最后怯怯地说:“我只想知道这个月工资是多少。”
“进入一个行业很容易,但真正管理好企业很难。尤其是传统行业,比如餐厅。”董思阳现在已经放弃了餐厅的管理,另聘职业经理人管理。起初两家餐厅赔了不少钱,现在也只是收支平衡。幸好“餐厅的目的是推广理念,不亏钱就好,盈利可以由产业链的其它部分完成。”
80后创业新锐已经与创业之初有了不少变化。曾因爱好夜以继日编程的戴志康创立康盛创想(Discuz!)后,每天依旧工作12小时却“五六年没有写过程序了”;曾因分享精神高喊坚决不在网站中加广告的VeryCD创始人黄一孟,已经悄然把规则改为“在为网友服务前提下,不排斥任何形式的商业合作”。
有人这样描述这些80后创业者:他们创业大多源于冲动,冲劲使他们抓住商机却疏于管理;他们谦虚、民主却时常因此让强势领导力大打折扣。在商业领域,他们依旧是新人。剥除了新锐们的80后身份后,他们的企业不会这么早受到关注。大多数人都是因为知道李想才知道泡泡网,Discuz! 虽前途光明实际距离腾讯、百度等还遥不可及。
远东控股集团董事长蒋锡培这样忠告80后创业者:“他们吃苦耐劳、不缺激情、不缺梦想,可能他们更需要实践经验、战略目标和制度的安排、团队建设和驾驭全局的能力、扎实的行动能力,要能够很好地把握自己。”
成长
“不能因为别人说你牛,你就非要牛给人家看。”戴志康现在说。
两年前,他接受本刊采访时却这样大放豪言:“不花小钱,出手就买大件。决断了就不去改变,犯错了也不后悔。” 他的态度与以前已经有微妙的变化。显然,戴志康长大了。
Discuz!进入视频领域曾让戴志康焦头烂额,带宽和存储烧钱太快,内容甄别太复杂,“每天净忙活这个了。”不过选择放弃,戴及其团队依然下了很大的决心:“学会做减法更是艺术,选择不做什么往往比选择做什么更难。”
现在Discuz!仅专注BBS的业务。再多人叫好,背离公司本身价值与原则的决策他坚决不做。这不是他仅有的收获,几经沉浮的他已经拥有了与年龄不相符的成熟与冷静。
对于成功,戴志康现在拥有了更宏大的愿景:帮助人们创造价值,同时构造出一个商业生态系统。但他很少去想像公司未来的细节。“想这些事情很累。”戴志康说,“还是先做好当下的事情吧!就像马拉松,脚下的路更重要,先别去想那遥远的终点。”
被外界视作“失意”甚至“失败”的高燃认为:“一个人最重要的不是舞台上的表演,而是谢幕时留下的那个优雅背影。”曾经非常高调的他已经一年多没有在媒体露面。“我是一个善于拥抱变化的人,许多成长都在这一过程中获得,对商业与创业增添了多少感悟只有自己最清楚。”
“创立MySee时我肯定没有现在理性。当时只要认定一件事情有将来,即便没有钱,我也会为此创造机会。现在,我对每个项目都要详尽规划,怎么开始、怎么发展、怎么结束,需要多少钱、需要哪些人。”高说,“如果能重来,我会更慎重地寻找投资人,会更妥善地处理和投资人的关系。更重要的是,我对公司未来的方向更有把握。”他依旧继续他的商业旅程。除了运营他创立的狗仔网,还开始了投资生涯。显然,高燃没有对商业失去信心。因为“商业才是这个社会的动力”。
董思阳把喜客多餐厅交给职业经理人管理时,“我更了解自己了,清楚自己的优势和劣势。”投资时,这些收获为她提供了考察项目的新角度。
林德,北京博联互动传媒有限公司CEO,2007年7月15日创立的三人行俱乐部在三个月内会员就发展到500人。面对曾经遭受的质疑,他反问:“为什么要太在意别人的质疑?太过关注身边的人给你的很多东西绝对能够影响到自己的思考。这是建立在对自己很了解、很清楚的基础上,这不是任性。”
泡泡网的李想这两年的收获是开始注重强调企业发展的按部就班、依靠自身积累发展壮大,同时严格控制成本,“COO算完了,我再算”。
“痛苦总是让我们成长,越是痛苦的经历,收获越多。”董思阳说。
你要跟进创业吗?
在80后新锐们的鼓舞下,大量同龄人被鼓舞着争先恐后地挤进商业大门,却发现门后并非想像般美好。创业并非一列通往春天的列车,只要搭乘就会奔向美好明天。创业者中的成功者始终是少数人。
“中国的创业环境给年轻人带来障碍和困扰,使得青春创业者非常单薄。”高燃曾如是感慨。这是个残酷的现实。2003年到2005年,互联网的天空上盘旋着大量等待投资的热钱。现在,资本对互联网“看也不看一眼”。
“现在,一大批人觉得创业火爆就千军万马地走上这座独木桥。大部分人只知道要创业,甚至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冥思苦想后得出某个破点子,就自以为得到了商业机会。就算前面是粪坑,他肯定也要跳下去。这样的80后创业者至少占到90%。”戴志康对大量跟进的80后创业者的评价丝毫不留情面。
极具拼搏者色彩的高燃从来没有在任何情况下鼓励80后创业:“他们(80后创业者)很多是不理性的,缺少经验和与人打交道的能力,不知道如何去整合资源。能真正成功的人太少了。”
“他们太注重结果。”蓝山中国唐越曾这样归纳。很少伟大公司的创始人在开始创业时就想到自己要创立一家伟大的公司。或许,太多神奇快速的创富故事而催生出的急功近利心态,才是这一代青年创业者最危险的“心魔”。“过多关注小概率事件,并相信自己将成为那个小概率的受益者,是这个创业时代的典型体现。”融信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副总裁吴舸说。
· [原创] 我们如何选择一份好的事业?——思路决定出路 !!!
· 爹是这样给儿子找媳妇的!
· [原创]关于金融危机下创业的几点建议
· 张颖 : 转载创业者给我的一封信
· 电子商务,让我成为最主要的一个
· 初中毕业打工妹出奇招 洗小孩走上致富路
· 小本创业 敢于尝试最重要
· 从卖蛋女到保健品大王的女人
· 一個商人的基礎條件
· 不起眼的生意让我发了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