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什么“猫冬”的总是中小企业
  • zt.wineast.com 发布时间:2008-11-26 21:52:53
    文章录入:网友(任我行)
  •   
      王福重金融危机是一个提醒,我们的一些制度还在妨碍增长和效率的提高。如果政府一开始就给予所有企业同等的金融和财政待遇,或许我们避免外在冲击的回旋余地还会更大些。如今,国外的银行在中国都可以开设分支机构,而中国人却仍不能开办真正意义上的私人银行,这是令人遗憾的。

      中小企业如何渡过金融危机导致的“寒冬”,媒体在热议,各地方政府也在频频出手救助,中小企业受到如此眷顾,似乎从来没有过。此情此景,令人感慨。要不是这一轮金融危机影响到了宏观经济,即使再困难,中小企业恐怕也难引起如此关注。

      美国经济已经陷入衰退,企业经营困难加剧,倒闭消息也频频传出。自然,倒闭的中小企业不在少数,不过,美国的一些大企业,包括银行和保险公司,也赫然在列。最近几天,美国正在盛传通用汽车可能破产。而国内则不同,至今还不曾听说哪家大企业由于金融危机而倒闭,出事的都是中小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

      国内的大企业和中小企业,从来就有不同的待遇。首先是金融待遇悬殊,直到现在,国内还没有一家专为中小企业提供金融服务的银行,各大国有商业银行以及股份制银行,其服务对象,主要是国有大企业。金融危机中,不管企业破产的原因有多复杂,流动性中断,都是直接的导火索。所以,美国政府解决危机的最核心动作,是向濒临破产的银行和保险公司提供流动性支持。国内中小企业倒闭的首要原因,也是资金链断裂。只要银行能为企业提供流动性,为数不少的企业就能渡过暂时的危机,可惜,这种雪中送炭的事,很少出现。东莞的一些破产的中小企业,因为拖欠工资,民工聚集起来讨薪,地方政府不得不代为垫付就是明显的例子。这样的企业还算是幸运的,毕竟有政府的帮助,大多数企业,就只能眼睁睁看着企业由于缺乏资金而关门。

      对外开放已经30年,如今国外的银行在中国都可以开设分支机构,而中国人却仍不能开办真正意义上的私人银行,这是令人遗憾的。这几天,《放贷人条例》草案有望获准的消息,引起国人的特别关注。中小企业和个人获得银行贷款过于艰难,民间借贷应运而生,填补了这个空挡。民间借贷有悠久的历史,不过,在防范金融风险等名义下,一直被打压,加上地下钱庄和高利贷的搅局,正常的民间借贷一直处于非法状态之中。然而,民间借贷不仅从来没有停止过,并且已呈燎原之势。也许还得感谢这场金融危机,使得民间借贷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得以淋漓尽致的体现出来,从而使其“扶正”的前景可期。

      其次是财政待遇的迥异。我们注意到,美国财政部救助的那些濒临倒闭的银行和保险公司,并非国有企业,而是私人企业。他们获得财政注资,是因为他们对美国当下的经济至关重要。改革以来,国内中小企业无论在促进经济增长,还是提供就业,以及提供财政收入等诸方面,都与大企业的贡献不相上下,甚至还要高于大企业。但是,却没有获得过相称的财政支持。中石油和中石化,每年都能获得大量的财政亏损补贴。财政补贴包括经营性亏损补贴和政策性亏损补贴。经营性亏损补贴本身就不合理,如果一家国有大企业能获得经营性亏损补贴,那就没有理由不给中小企业,包括民营企业同样的补贴。政策性亏损补贴虽然是可以接受的,但是,很难区分一家企业亏损的原因,究竟是经营性的还是政策性的。而正是操作上的这种困难,使得垄断大企业总可以获得补贴。当国际市场油价上涨,一方面,可以打着与国际市场接轨的旗号更大幅度涨价,一方面又以涨价不到位,出现政策性亏损为由争取财政补贴;而当国际市场油价已经大幅下跌,却可以继续维持高油价,同时照样享受财政亏损补贴。

      东航和南航因为亏损即将获得国家几十亿元的注资的消息被证实是误传,有关方面出来否认了。其实,就是真的注资,也没有什么可奇怪的。

      中小企业经营困难,自人民币开始升值就开始了。随着人民币不断升值,企业的成本不断抬高,呼吁提高出口退税率的声音不绝于耳,可惜,中小企业声音太微弱。直到金融危机爆发,事情严重到导致出口剧烈下滑的时候,出口退税率才有所提高。

      大企业的日子依旧滋润,却不能说明他们应对危机的能力和创新的能力比中小企业强,不过是享有某种额外的权力而已。而且这种权力,最终是以牺牲纳税人,包括中小企业的利益为代价的,比如亏损补贴就是靠一般性税收支撑的。可一向获得优厚待遇的大企业却并没有增升我们应对金融危机的整体水平。当金融危机来临,中小企业苦苦挣扎的时候,大企业应该与中小企业和消费者共渡难关。反过来,如果一开始就给予所有企业同等的金融和财政待遇,或许我们避免外在冲击的回旋余地会更大些。

      金融危机也是一次提醒,我们的一些制度安排还在妨碍经济增长和效率的提高,继续改革也是解决金融危机的内在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