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私募基金的投资哲学 更注重未来的投资回报
  • zt.wineast.com 发布时间:2008-12-6 22:26:20
    文章录入:网友(任我行)
  •   经常从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网站上看到投资哲学一栏,在这里每个基金都会详细介绍自己的投资风格、投资阶段,哪些会投,哪些不会投,投资规模有多大等等,联想到国内那些上市公司、大型企业的投资风格,觉得有必要对他们做一下对比,看我们能否从中得到反思。

      私募股权投资基金

      我们一般所说的“风险投资公司”其实应该被称为“创业投资基金”或者“私募股权投资基金”,严格意义上说,私募股权基金通常投资于包括种子期和成长期的企业的创业投资基金,也包括投资扩展期企业的直接投资基金和参与管理层收购在内的并购投资基金,投资过渡期企业的或者上市前企业的过桥基金也是私募股权基金的投资范畴,即凡是在一家企业上市前所涉及的股权投资都属于私募股权这一投资产业。

      私募股权投资基金是纯粹的创业投资机构,追求资本增值的最大化,他们的最终目的是通过上市、转让或并购的方式在资本市场退出;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由有限合伙人(LP)、一般合伙人(GP)也即我们所谓的投资家组成,这些投资家用别人的钱进行投资,但是只能在将钱归还给LP之前有限的时间段内进行运作,这两个因素使得他们必须很专业,这样他们才可能获得高额的回报,同时获得良好的声誉,可以募集下一轮基金。

      一般来说,一个私募股权投资基金所投资的项目,10个中间大概有一半左右是正常经营,即不亏本。另外有2—3家企业经营不善,甚至只能关门,而最终10家企业中间只有2家左右可以达到这些基金所要求的高额回报超过20%。但是在中国,这种做法也正在被调整,一方面投资的风险大大降低,尤其是那些投资于企业扩张期的私募基金;但是另一方面,如果投资回报超过5倍以上,这个项目就算非常成功了。但是,这种项目投资周期大大缩短,一般3、5年左右就可此退出。

      投资哲学

      国内上市公司、大型企业投资的项目不乏优秀的企业,但是往往会出现这样一些问题:

      国内企业投资项目希望是控股,作主的人是投资者,最后结果是投资人累了,管理团队积极性不够;而私募基金投资企业一般不谋求控股。企业管理团队有足够的动力,同时有很大的压力。

      国内的企业投资项目,他们都会要求控股,以达到合并财务报表的需要。殊不知,虽然对企业的控制力加强了,但是企业的经营管理人员没有足够的经营压力和激励机制,经营效果反而不佳。

      私募基金一般情况下占有公司股份不超过30%,他们只需要在董事会占有一席,但是要求拥有一票否决权,这就意味着他们不想参与企业的日常经营,但是希望严格控制企业的发展方向。事实上,由于私募基金的人员少,尤其是partner这一级别的人员很少,所以他们很少有时间去干涉企业的日常经营管理,据统计,平均每一个partner每周只有几个小时的时间可以去监控已经投资的项目,所以从他们的投资哲学看,他们希望管理层承担足够的压力去经营,同时也给予管理团队更多的激励政策。

      国内企业投资项目虽然有一整套的程序,但更多的是机会主义,领导拍脑袋,投资的金融工具单一,谈的最多的是行业整合,最后投资的项目也是行业分布广,项目参差不齐,美其名曰是企业发展多元化;私募基金投资项目有严格的投资领域、项目的收入和盈利规模、项目发展阶段有严格的规定,在投资前有一整套的项目考察、评估、风险分析程序,并采用组合投资、分段投资、多种股权投资机制来控制未来的风险。  除了一些特别优秀的企业外,国内公司投资项目没有严格的投资哲学,看市场机会来了,一窝蜂地投进去,对项目的选择没有经过充分的调研和选择,投资领域多元化,把企业有限的资源分散到不同的行业,连累主业受到巨大影响的也大有人在。

      国内企业投资项目是实业投资和产业投资。私募基金投资项目一般只是金融投资,注重的是未来的投资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