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何进行业绩比较
  • zt.wineast.com 发布时间:2008-12-12 11:43:28
    文章录入:网友(任我行)
  •   截止8月31日,深沪股市合计有1204家公司公布了半年报,加权平均每股收益为0.0822元,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3.24%。近期关于半年报的讨论不少,笔者认为,我们应该客观、全面地分析2002年的半年报业绩,否则容易陷入“盲人摸象”的误区。

        对于2002年半年报业绩,从不同的角度观察或者比较,会得出完全不同甚至于相反的结论。2001年6月份以后,深沪股市持续下跌,同样从2001年开始,上市公司的财务政策也进行了重大调整,导致2001年上市公司业绩出现了“前高后低”的非正常现象,比如2001年深沪股市全年平均每股收益为0.136元,但是上半年已经达到0.104元,下半年仅贡献了0.032元。在这样的背景下,从比较分析的角度,2002年半年报业绩出现了三个不同的参照系:与2001年上半年同期比较;与2001年下半年比较;与2001年全年比较。


        由于2001年上半年深沪上市公司平均每股收益是0.104元,因此,2002年与之比较,下降幅度达到21%。但是笔者认为,由于自从2001年中期以来,我国证券市场环境发生了较大变化,因此,2002年上市公司业绩与2001年同期并没有太大的可比性,其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自从2001年6、7月份以来,管理层加强了对上市公司的监管,导致了2002年上市公司业绩的“水分”大幅度减少,因此,2002年上市公司业绩相对来说,真实而略显“苍白”;二是由于深沪大批上市公司通过委托理或者参股证券公司等,获取投资收益,但是,自从2001年6月份开始,深沪股市持续下行,使得2001年上半年上市公司报表中可观的投资收益和非经常损益,在2002年上半年的报表中大幅度降低,从而拖累了上市公司的业绩。


        另外有一种比较方法,是将2002年上半年的业绩与2001年下半年的比较,由于2001年下半年的平均每股收益仅为0.0342元,该项比较的结果是大涨了140.4%。但这种比较也不够客观。一方面是时间上不具有可比性;另一方面,自从2001年开始,上市公司所得税政策有所调整,并且由“四项计提”增加到“八项计提”,不少上市公司利用此次财务政策变更的契机,将历史上遗留的包袱集中暴露,并且造成了部分公司出现突发性“巨亏”现象,导致2001年下半年上市公司业绩出现了“非正常”的大幅度下滑。


        笔者认为,以上两种比较方式都不够客观,甚至存在偏激成分。比较客观的参照系,应该是将2002年上半年的业绩与2001年全年比较。如此比较的结果是:2002年上半年的平均每股收益占到了2001年全年的60%。根据历史资料,上下两个半年的业绩基本能够打平;另外,通过管理层的加强监管,以及上市公司财务政策的调整,上市公司的业绩已经回归真实和正常水平。


        根据以上分析,上市公司业绩在2001年构筑了“业绩大底”后,2002年中期已实现了“软着陆”,并且,2002年全年的报表中将体现为“触底反弹”。因此,2002年上半年上市公司业绩应该是“利空出尽”,并且从第三季度季报业绩逐渐回升,这一趋势在盘面上可能会得到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