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买房产只买基金和债券
  • zt.wineast.com 发布时间:2008-12-21 10:27:03
    文章录入:网友(任我行)
  •   陈茂峰:香港御峰理财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他认为收入多少与香港实际情况息息相关,因此如果在香港工作,投资项目应尽量避开香港,而选择香港以外的区域。
      
      创业前,我是受薪的管理人,工作稳定,那个时期,我的理财理念是进取的。而创业后,有了自己的事业,收入风险也随之大大增加,因此个人财富的保障成了理财的首要目标,理财观念自然也随之谨慎稳健起来,大部分现金只作低风险及容易套现的投资,如短期债券投资及定期存款等。
      
      创业前后理财观念不同
      
      这种相对保守的个人理财观念目的在于对冲创业的商业风险。不少中小型企业家容易犯的错是把个人与公司的账目混在一起,公司赚了钱则持续投资添置生财工具,公司生意不景气时则从家庭财富中抽调资金。我则做到公私分明,个人与企业数目分清。
      
      无论是哪个时期,我都不把我的资产投入到房地产投资中,即使是香港楼市最为活跃的那个时期,我也不为其所动。我认为自1993年开始,香港的楼价就已经偏离了我的个人购买力,即我打算购买的房子楼价远超我年薪的三倍;况且,租屋始终比供屋省钱,又可保持较灵活的现金流量,因此我一直都没有置业,至今仍是租房住。
      
      坚决不置业只租房
      
      租房与供房哪个划算是一个比较机会成本的问题。香港一直以来的房租收益率都在按揭利率之下,平均相差2%左右,若资金能做其他投资,只要收益率高于楼价升幅减2%,则投资房产不再具吸引力。很多人在这方面犯了多个错误:第一,多数人以为楼价长线必升,其实房地产价格与其他资产一样具有周期性,而楼价长期回报不一定较其他金融资产(如股市)高;香港过去30年来楼价平均每年升10%,而恒生指数每年连股息是升16%。当然供楼有杠杆作用,但亦表示投资风险高了。第二,买楼自住与买楼投资是两回事。前者涉及不少心理因素,为有家庭的人提供安全感、成就感、归属感。而不需这些心理满足的人则无需置业。
      
      另一方面,我非常强调环球投资理念。我在香港工作,工资收入与香港本土情况息息相关,因此投资项目便应尽量与香港无关。如香港经济受到影响时,港股跌、香港楼价跌、工资减、有失业危机,若然所有投资都以香港为中心,便肯定会一败涂地———因为这些投资项目关联性高,没有分散风险的成效。若我工作在香港,买英国房产和新兴市场基金,任何一个地方投资失利,也不至于满盘皆输。
      
      投资更关注香港以外市场
      
      所以一直以来,我在金融资产上的投资项目都是香港以外的市场,如东欧基金、拉美基金、欧洲小型公司基金、印度基金、新兴市场债券基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