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学生创业:梦想与现实之间
  • zt.wineast.com 发布时间:2009-2-25 7:26:46
    文章录入:网友(任我行)
  •   创业,是个诱人的字眼,似乎曾经也是个诱人的话题。不过,形势总在变化,永远诱人的东西已经很少很少了。就拿近年风华正茂的大学生来说,创业并不是他们的首选,甚至根本就不是他们关于未来设想的选项。有数据说,我国大学生创业比例只有1.2%。令人吃惊的是,广东省是我国第一经济大省,但我省大学生的创业比例,比全国的平均水平还要低,只有不足1%。

      然而,在严峻的就业形势面前,毕竟还是有大学生把目光投向了创业。在这条鲜花少而荆棘多的道路上,他们的梦想与现实之间,存在着多大的鸿沟呢?

      第一次学会讨价还价

      “多吃点少吃点多少吃点,早要吃晚要吃早晚要吃。”东莞理工学院城市学院西门口不远处,一家名为“创业园美食居”的餐馆门口贴着这样一副对联。这个面积约180平方米的餐馆,是3个大学生投资开设的。

      由于校内食堂很难满足学生的各种口味需求,不少学生也无法按学校食堂规定的时间就餐,城市学院创业管理班的余焕娜、钟永丰和许冯立三人看准这个商机,在去年12月合伙开设了这家以外卖为主的餐馆。如今,这里每天生产几百个饭盒送往城市学院学生宿舍,算下来还略有赚头。

      尽管只是个小小的餐馆,这几个学生老板还是感到不小的压力。余焕娜说:“开业的第一天,我们都不知道怎么记账,账目很乱。”

      此外,有几次由于送餐慢,遭到了学生的投诉。不过,经验总是在实践中累积起来的。以前他们买菜时总是叫人送货上门,后来发现自己去买能便宜四成。现在,他们学会了讨价还价,锱铢必较。

      作为同班同学,李俊生和莫治勇也不甘寂寞。他们俩与其他3个同学合资12万元,准备成立一家专营文化用品的公司。现在正在装修、办证,争取在4月前开业。对于公司的未来发展,李俊生说:“我们的业务以团购为主,单是拿下附近几所学校的市场都不得了。”

      令人诧异的“两个反常”

      不过,这样的创业故事在全国600多万的应届毕业生当中仅是凤毛麟角。目前发达国家大学生创业比例一般占毕业生的20%左右,而2009年《社会蓝皮书》表明,我国大学生创业比例只有1.2%。值得注意的是,作为改革开放前沿地的广东,大学生创业比例比全国的平均水平还要低,不足1%。具体到东莞,本地户籍大学生的创业比例,又比非户籍大学生低。城市学院招生就业办主任江小卫将这两个现象称为“两个反常”。

      无论是创业土壤还是创业氛围,东莞和广东都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为什么会如此“反常”呢?城市学院管理系主任罗余才教授认为,不少东莞本地学生家境宽裕,父母不鼓励子女创业;一些大学生也有惰性思维,开拓进取精神不及父辈。同时,罗余才还拿创业管理班的成员构成为例。该班于上学期成立,首期有17名学生,只有8名户籍学生,其他则以潮汕学生为主。罗余才当时有点意外,因为城市学院9000多名学生中八成是本地生源,但只有区区8个本地学生来上创业管理班。

      然而,在东莞理工学院招生就业办副主任魏东初看来,尽管东莞大学生在校或毕业就创业的比例低得可怜,但是毕业二三年后再选择自主创业的比例还算比较高。有些毕业生在社会上摸爬滚打几年后再创业,成功率就高得多了。此外,罗余才还认为,如果大学生继承家业,并将其发扬光大,也算是成功创业。

      创业之路多坎坷

      在过来人眼里,创业远非想象那样鲜花绽放,而是遍布荆棘。江超武去年毕业于城市学院,如今他的头衔是“天木体育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总经理”。公司从2007年10月开始筹划,2008年6月成立,最初租住在堑头村内一个套房里,如今已经搬到城市学院的西门口,把一栋四层高的出租屋全部租下,光租金就要3000元。江超武在说到“3000元”时,明显加重了语气。他说,作为一家新而小的公司,一缺资金,二缺客户,三缺公关资源,出去跑业务时碰钉子是家常便饭。

      作为大学生创业者,杨志成有着与江超武相似的苦恼。这位2007年毕业的青年老总在母校东莞理工学院拥有不少粉丝。前不久,在接受记者的采访时,他甚少提及自己取得的成绩,而是大谈创业之艰辛:“你看看我,现在每天的平均睡眠时间不足6小时。”对于计划创业的师弟师妹,他的建议是“吃得了苦,耐得住寂寞,心理承受能力要强悍无比”。

      同时,记者在东莞几所高校内随机采访也了解到,很多大学生都有过兼职的经历,但是一谈到创业,就心生畏难情绪,在“找一份稳定的工作”还是“自主创业”之间,绝大部分学生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前者。

      对此,江超武和杨志成都认为,创业之路多坎坷,并不是每个人都适合创业。杨志成说:“不管你是找份工作,还是开家公司,都要全力以赴,不打无准备之仗。”

      访谈东莞理工学院城市学院管理系主任罗余才教授:“毕业就创业并非好事”

      创业教育、学术教育、职业教育同样重要

      记者(下称“记”):有不少人认为,我国大学生创业比例低与创业教育缺乏不无关系。对此,您怎么看?

      罗余才(下称“罗”):创业教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称为学习的“第三本护照”,和学术教育、职业教育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相比西方发达国家,我国的创业教育不但起步晚,而且严重缺乏。国内大部分院校在学生课程的设置、学生的培养等方面偏重应试教育,放弃和忽视了对学生的技能尤其是创业方面的教育。你想想看,我们的学生进大学之前盯着高考,进入大学之后盯着书本,你要他们毕业之后怎么去创业,即便创业了成功的几率又有多大?

      此外,创业比例低还有其他方面的原因。比如,目前我国的资本市场相对落后,创业投资处于起步阶段,融资困难,许多创业计划是“纸上谈兵”;另外,我国创业文化氛围不浓,大学生创业技能欠缺等等。

      记:最近对创业教育的讨论多了起来,是不是这个问题已经引起了足够的重视?

      罗:最近因为大学生就业压力前所未有的加大,所以关于创业教育和大学生创业也随之成为关注的热点。不过,有些观点我觉得过于急功近利。比如,鼓励大学生一毕业就创业,通过创业带动就业。一方面,我不认为大学生毕业就创业是件好事,如果准备不充分就匆忙上阵,失败的可能性会很大;另一方面,对创业的大学生群体不要寄予很高的期望,压上很重的担子。

      创业教育不能一蹴而就

      记:城市学院开设了一个创业管理班,当时是出于什么样的考虑?

      罗:其实,在国内一些高校已经自发性探索创业教育,像浙江大学竺可桢学院早在1999年成立“创新与创业管理强化班”,温州大学瓯江学院去年也开设了“企业接班人”培养班。我们在上学期开设这样的班级,首批招收了17名学生,我们以此探索适合自己的创业教育。

      从佛山科技学院退休以后,我2007年起来到城市学院,科研压力少了很多,所以也有多余的精力和时间抓这个创业班,不过这对我而言,也相当于一次创业。

      记:对于这个班您有什么期望?他们当中会有多少人成为老板?

      罗:创业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不是一蹴而就的。我们希望通过理论紧密结合实践的方式,比如,我们现在多半是案例、讨论式教学,每周组织学生观看商业题材的影片,并要撰写心得体会,还邀请校外成功人士前来讲座,通过各种努力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创业思维及创业技能等各种综合素质,最终使他们具有一定的创业能力。

      至于第一期学生有多少人会成为老板,我现在没法回答你。不过,我估计至少会有四五个人,未来10年从这里走出十个大老板也不无可能———这将对东莞的企业家结构造成很大的影响。

      大学生创业优惠政策

      国家财政部于2006年1月颁布的《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对从事个体经营的下岗失业人员和高校毕业生实行收费优惠政策的通知》中说,高校毕业生从事个体经营,除国家限制的行业(包括建筑业、娱乐业、广告业等)外,且在工商部门注册登记日期在其毕业后两年以内的,自其在工商部门登记注册之日起3年内免交有关登记类、证照类和管理类收费。

      具体包括:个体工商户注册登记费、个体工商户管理费、集贸市场管理费、经济合同鉴证费、经济合同示范文本工本费;税务登记证工本费;行政执法卫生监测费、卫生质量检验费、预防性体检费、卫生许可证工本费;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费(含证书费);劳动合同鉴证费、职业资格证书工本费。

      根据东莞市2006年9月颁布的《东莞市创业资金小额贷款实施办法》,在从事个体经营时,本市户籍高校毕业生可以申请小额贷款,额度范围为三万至八万元,贷款期限一般不超过两年。在开办项目经营持续、经营状况良好的情况下,贷款到期后,借款人可向市劳动部门提出展期申请。经市劳动、财政部门审核同意后,免息贷款可展期一年。

      符合以上条件的申请人需提交下列资料

      1。创业资金小额贷款申请表;

      2。申请人身份证和户口本;

      3。经工商行政部门批准的营业执照;

      4。贷款银行需要的其他相关资料。

      申请人贷款资格认定程序:

      1。申请人向户籍所在村(居)委会劳动服务站提交申请表。

      2。劳动局对申请人的资格做进一步审查。

      3。银行贷款发放程序:贷款银行对市财政局送来的申请资料进行核对,并联系申请人办理相关贷款手续和担保手续。

      (1)由保证人提供担保的,必须提交保证人有效的身份证明、收入证明以及详细的联系方式,市财政局抽查复核。

      (2)以房地产作为抵押物的,当事人在市房地产管理部门办理抵押登记手续后,贷款银行凭市房地产管理部门核发的《房地产他项权证》审核放贷。

      作为过来人,杨志成和吴怡宁是大学生创业的“吃螃蟹者”。一个在校就开始创业,一个毕业没多久就开公司。他们的经历和故事或许能给当前计划创业的大学生一些启迪。

     个案

      不习惯朝九晚五的生活

      早上4:30-7:00,想到一个点子,一骨碌爬起来,然后把它记下来;

      9:30—10:30,开会,与同事分享凌晨的奇思妙想;

      10:30-11:30,连续见了两个客户;

      12点30分,回公司,与到访的朋友边吃便当边闲聊;

      15:00-20:30,出去见客户,然后赶到常平镇同一个朋友会面;

      21:00—22:30,和一个重要的客户喝茶。

      这是东莞市东理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总经理杨志成某天的行程安排。坐在位于华凯广场的办公室里,这位2007年毕业、在校就开始创业的青年老总侃侃而谈。他说,创业3年来,酸辣苦甜都尝过,但是甜比苦多,因为“得到的比失去的多得多”,而且“一直在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

      到32个镇街派过传单

      “当时我想开公司时,家里没有一个人赞成。”杨志成是广东河源人,出自书香世家,其爸妈和妹妹都是教师。“他们都希望我毕业后找一份稳当的工作。”不过,在杨志成看来,自己并不习惯过着朝九晚五的生活,而是向往开创一份属于自己的事业。

      2005年底,还在东莞理工学院读大三的杨志成就开始筹备新公司的成立。他说,自己从大一开始就在校外做兼职,其中就包括派送传单,“东莞32个镇街基本都去过”。他还在百事可乐等知名公司实习过,积累了一定的社会经验和人脉资源。如今,百事可乐还是他的重要客户之一。

      2006年8月,东理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成立,合伙人是同届校友。谈及为什么要开设一家文化传播公司,杨志成说,自己点子多,善于策划和推广,而且广告行业门槛相对较低,所以“一头闯进来碰碰运气”。

      创业之路不会一帆风顺

      在残酷的市场竞争中,运气不会因为你是创业学生而特别眷顾。杨志成说,凡是每个创业者在创业初期碰到的困难自己都遭遇过———缺钱、缺项目、缺客户资源。此外,由于个人失误和其他原因,他损失了几十万元,打击几乎是毁灭性的。不过,杨志成说:“既然选择了创业这条路,我就知道不会一帆风顺。”

      在2008年以前,公司一直处于跌跌撞撞、在黑暗中摸索的状态。不过,事情在2008年发生了好转。去年春节后,他决定把公司从寮步迁往有“东莞最豪华的写字楼”之称的华凯广场。虽然一个月的租金翻了几倍,但对公司的形象是一个很大的提升。此后,他拿到了CCTV移动传媒在东莞的独家代理权。如今,东莞市大多数公交车内的移动电视业务均由其代理销售。

      虽然公司逐步走向了正规,员工人数从最初的2人增加到10人(其中有6个是他的师弟师妹),业务也发展到活动策划、平面设计、品牌推广、媒体购买等,但是杨志成仍感到压力不小。

      “怎样降低运营成本、提升公司品牌,怎样做强做精相关业务,这都是在今年需要解决的。”他说。不过,他认为,带领一群年龄相仿的年轻人,为着一个目标一起打拼是一件幸福的事情。

      个案二

      有想法,年轻人不妨闯一闯

      “我不得已上路,为不安分的心,为自尊的生存,为自我的证明。”从下定决心创业那天,这首刘欢的《在路上》就一直在吴怡宁的心里唱着。这个2007年毕业于东莞理工学院计算机专业的年轻人,同两个同届毕业的校友一起,让一家成立仅仅7个月的网络公司的受众达到十几万,收支开始平衡。

      城中村开始的创业之路

      早在读大四的时候,吴怡宁就有了创业的念头。不过,考虑到自己的经验、阅历,吴怡宁决定先到社会锻炼,学习经验。他去了深圳。2007年毕业后,吴怡宁应聘到一家网络订餐公司做业务员,因业绩显著很快被提升为部门经理。随后,他又应聘到一家大型网络公司。

      这两次职业经历,让吴怡宁得到了许多创业的宝贵经验,“吸取百家之长,避开百家之短”,吴怡宁迅速成长起来。2008年4月,吴怡宁为学生时代就在酝酿的创业计划寻找合伙人,很快与两位大学同学一拍即合。他们几个在南城一个城中村里,开始了最初的“叮客网”的设计。

      长远目标:公司上市

      “叮客网”的设计开发是创业最艰苦的阶段。由于经验不足,开发走上了错误的方向,等到发现的时候,时间已经非常紧迫。吴怡宁和合伙人只得调整战术,进行市场调查,及时修改。尽管如此,公司5个人还是足足熬了1个月,除了睡觉时间之外都在拼命修改程序。吴怡宁说起那段经历,唏嘘不已。

      2008年8月8日,吴怡宁学生时代的梦想———易得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成立。这一家寂寂无名的网络公司,遇到了意料中的阻滞:资金不足,经验不足,客户基础几乎空白。这几个白手起家的年轻人敢拼敢搏,咬紧牙关坚持下来。联系客户,拓展业务,接项目供“叮客网”的正常运作。经过7个月的不懈努力,“叮客网”在业内有了一定影响。借助体验式互动广告的新颖构思,吴怡宁构筑的休闲娱乐有奖网络平台获得了不错的点击率。

      目前,他的公司有十几个固定客户,受众达到十几万,公司业绩也以每个月40%的速度增长,公司已基本达到了收支平衡。

      吴怡宁没有满足于此,他想得更远,公司上市是他的长远目标。他说:“或许会有很多人笑话我,但是年轻人输得起,经得起磨练。只要有想法,就要趁年轻闯一闯。”

      “我不得已上路,为不安分的心,为自尊的生存,为自我的证明。”从下定决心创业那天,这首刘欢的《在路上》就一直在吴怡宁的心里唱着。这个2007年毕业于东莞理工学院计算机专业的年轻人,同两个同届毕业的校友一起,让一家成立仅仅7个月的网络公司的受众达到十几万,收支开始平衡。

      吴怡宁没有满足于此,他想得更远,公司上市是他的长远目标。他说:“或许会有很多人笑话我,但是年轻人输得起,经得起磨练。只要有想法,就要趁年轻闯一闯。”

      本版撰文本报记者王雄伟实习生梁剑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