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个大学生创业者的蜕变 为理想舍弃7500元月薪
- zt.wineast.com 发布时间:2009-3-16 14:22:27
文章录入:网友(张扬) -
来源:人民网
大学生毕业就能赚到千万、80后成为新一代创业领军先锋、25岁男孩资产上亿元……这些听上去很美的成功案例一度让“创业”这个名词在许多年轻人的心中蠢蠢欲动;李想、茅侃侃、戴志康……这些在校园风靡一时的财富新贵也曾经带给无数大学生遐想与激励。
曾几何时,“大学生创业”的氛围几乎笼罩在所有的校园……眼下,又一番就业大战已经展开。在梦想与现实的较量中,永远都不乏跃跃欲试的后来者;然而,对于一没经验、二缺资金的初出茅庐的大学生来说,榜样是否可以不断复制?梦想的光芒能不能照进现实?我们不妨听听那些“过来人”的描述。
余学军,来自贵州。2003年从一个贫穷闭塞的小山村考上了中央民族大学。
父母最大的愿望就是儿子学成之后能回家当上村长。然而,一切都没有按照父辈的期望进行着。“不安分”的基因从那时开始在余学军体内的细胞中复制开来。他总在想着自己能做点什么事情。“这也许是受了母亲的影响,小时候在农村,母亲也会做点农物买卖。”余学军将之归结为“潜移默化的家庭式影响”。
大一时,当别人正沉浸在刚走进大学校园的喜悦中时,这个男孩已经开始了他的“打工生涯”。与此同时,创业的念头也在悄无声息地滋长着。
一个“想法”引来50万投资
大二时,余学军有了第一个朦胧的“创业想法”。“当时因为自己的身高问题,买到合适的衣服比较困难,所以想到开一家网络化的DIY公司,就是可以让人在网上试衣服,不需要跑到市场上就可以订衣服。”余学军回忆说,现在看来这是个很幼稚的想法。但令他欢欣鼓舞的是,最终他凭借着一股韧劲拿到了50万的投资金。投资人是余学军在之前“打工”时接触到的一家房地产公司老板。
“为了拿到这笔钱,我一共去找了这个老板8次,一般人可能没这脸皮跑下来。”余学军说。做商业策划书,然后一次次地与投资商周旋,继而被拒绝,再回旋,再被拒绝。满怀着创业的激情和信念,余学军最终靠着他的真诚打动了这个老板。
拿到第一桶金后,余学军开始了思考。“在做项目的时候才会想到很多东西,包括资源整合、团队建设等,最后想到做这个公司是不太现实的。首先我不是学技术的,要组建一个技术团队比较困难。第二我其实是想和生产商合作,相当于我们搭建平台他来制造,但是做完市场分析后才会知道这个市场是做不来的。”由于种种原因,余学军搁浅了他的第一个创业之梦。
他总结说:“创业的过程是循序渐进的,从盲目、冲动的想法到完善商业策划书,再到找投资人,当钱拿到以后你会更深层次去考虑市场,会发现问题,才知道很多方面是不具备这种整合能力的。”于是,他选择了放弃。
尽管没有继续下去,但余学军坦言,“拿到了钱是对我最大的鼓励。”
创业进入平稳期却毅然放弃
余学军说,自己真正的第一次创业,是在这之后开了一家校园文化传播公司。运作了半年后,因为余学军的父亲和哥哥相继病逝,他又一次决定放弃。“那段时间是我创业期最艰难的时候,可以说是濒临崩溃。要知道一个大学生团队能够把一家公司做起来相当不容易,但是这时候自己家里突然出了事,如果退出,还要面临资金方面的压力,这种困难和压力很少有人愿意去承担。”
余学军介绍,公司运作了六七个月,到最后基本上是持平,没有挣钱,也没有赔钱。尽管没有继续做这个公司,但对于余学军来说,能够为了一个梦想做一件事是非常开心的。
有了两次创业的经历,余学军越来越觉得成功不仅仅需要激情,更多的需要经验。“如果说创业中的激情占49%,那么经验就要占到51%。非技术人才创业的话,还要对市场有绝对的控制力,才会有可能把公司运作成功。”他认为,创业第一要学会争取,第二就要学着放弃。
为理想舍弃7500元月薪
在大四毕业时,余学军并没有急于将自己未来的发展定格在创业的道路上,而是选择了在北京就业来谋取更多更丰富的市场经验。尽管余学军的经历颇丰,但他在北京的就业并不顺利。“我毕业时找了很多国际知名公司,但都被拒绝了。”后来,一家在苏州的台资企业向余学军抛出了橄榄枝。在考察当地情况后,余学军猛然发现,留在那里将束缚住自己的发展。于是,他放弃了一个月7500元的工资,放弃签5年合同便给一套价值20万房子的诱惑。“当时也很矛盾,去那边是做工程管理,要是去了的话,就和自己的希望不相符合,和我之前已有的网络经验不符合。”余学军平淡地说。
于是,他又回到了北京,进入了无线行业,做起有关网络方面的研究。4个月后,余学军在行业中已经小有名气,原来拒绝他的几家大公司纷纷发来邀请,但他考虑后,没有接受这些公司的邀请,而是来到上海一家网络公司。“主要觉得文化不相融吧。”余学军笑着解释到。现在,余学军在一家网站做产品经理,同时兼任其他网站的专栏作者、观察家以及多家互联网评论员。“我喜欢创业,喜欢在创业型企业里面享受公司快速发展的过程,没办法,性格决定的。”
“梦想的天空并非没有阴霾”
大学期间两次创业的“无疾而终”在外人眼中无疑是失败的,但余学军并不这么看,“我觉得我去做,这就是成功。”“我在大学里花了两到三年的时间完成了很多大学生需要毕业以后才能完成的事情,这就是收获。”
对于余学军来说,他的大学生活是在学习与工作间交替进行着的。他认为,学习和工作并不冲突,学习和工作永远同时在进行。“我只不过比别人早了一步,只不过在学习的时候多投入了一部分时间工作,提前成熟,提前比很多学生知道社会需要什么东西,然后发现社会并不像你想得那么好。”
余学军是个需要目标的人,他说没有目标,他便会失去生活的勇气。而创业在大学时期也许是他心中的一个梦,他曾为之执着地奋斗过。创业给他带来的不仅仅是一份历练,更是一种蜕变。“做与不做是本质的区别,完全不是看出来的或者想出来的。当你真正去做一件事,即便是那种在外人看来很简单的事情,也会发现这里面有很多是和大学文化不相匹配的东西。在这个过程中,你会和社会慢慢接触,从而最终融合。”
在余学军看来,现在的大学生对外界的认知更多的是停留在梦想层面,而当大家走出校园以后,才会发现梦想的天空其实并非没有阴霾。“真正去做事你才会发现困难,如果你想到了10个困难,那你就要准备去面对100个或者200个困难。我赞成大学生去做些事,如果不做,那就只能停留在一个看客或者听课者的身份上。”他说。 (来源:《北京晚报》)
· 杭州大学生创业
· 优势和劣势 浅谈大学生的创业
· 四种创业模式领你轻松赚钱
· [分享]创业成功的10个谈话技巧
· 大学生创业应该始于熟悉擅长领域
· 几位浙大学子的创业经历:放弃高薪 追逐理想
· 适合大学生创业
· 大学生如何创业
· 申请大学生科技创业基金攻略
· 大学生首富身价10亿 大二休学“下海”创业(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