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富豪讲述微企做大心得:草根出身如何打拼到上亿身家
  • zt.wineast.com 发布时间:2010-7-13 7:13:45
    文章录入:网友(任我行)
  •  作者:罗恒 吴京俣      

    人物:陈泽民 郑州三全食品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创业起点:举债1.5万办起冷饮部  如今身家:20亿,中国速冻汤圆之父  壮大秘诀:创业者要善于“忘记”

    人物:余渐富 安徽南翔集团董事长  创业起点:2万元起家办冰糕厂  如今身家:27亿,问鼎2009年胡润百富榜安徽首富  壮大秘诀:规则第一,董事长第二

    人物:南存辉 浙江正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  创业起点:5万元起家建开关厂  如今身家:60亿,上市公司正泰集团已发展成为全国最大的低压电器生产商  壮大秘诀:分享不是慷慨,而是明智

    人物:王子春 广东胭美儿家具有限公司董事长  创业起点:6万元开家具五金加工厂  如今身家:上亿元,公司发展成当地最大的专做不锈钢家具出口的企业  壮大秘诀:诚信比黄金重要
      富豪谈微企做大心得

      我市在全国率先出台扶持微型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明确了大学毕业生、下岗失业人员、返乡农民工、“农转非”人员、三峡库区移民、残疾人、城乡退役士兵、文化创意人员、信息技术人员等九类社会群体创办微型企业将获得政府的直接资金补助。而对微型企业的定义是:创业者注册资金在10万元及以下、雇员人数在20人以下。在两年半的时间里,我市将发展6万户微型企业,新增30万个就业岗位。在本月9日结束的民营经济发展论坛上,一些今天的大腕都是从微企逐步做大的,我们特别邀请了其中几位“草根”出身的企业家做客下午茶,讲述他们的创业经历,如何从几万块的投资打拼到如今上亿甚至几十亿元的身家。

      安徽首富卖冰棍起家

      1979年,我已在安徽东至县胜利镇余村当了3年的生产队长,一成不变的生活让我厌倦。为了过上更好的日子,我东拼西凑了2万元钱,在村里办起了一个冰糕厂。后来发现放录像挣钱,又开了录像厅。当时消费市场比较活跃,我又搞起了商贸,做副食、百货、家电等的批发……总之,什么不违法又能赚到钱,我就去做。1988年,国家开始征收个人收入调节税,而安徽个人收入调节税就是从我身上开征的。

      如果照此发展下去,我的商店会越开越多,但 1989~1990年,国家开始对私营经济进行打压,即所谓的“割资本主义的尾巴”,刚刚萌芽的私营经济开始停滞不前,大批民企倒闭。我的商店虽然没垮,但在三四年的时间里真正是举步维艰!苦撑到1992年,邓小平的南巡讲话让我嗅到了变化。1993年成为我创业经历的转折点,这一年,我创办了安庆南翔贸易公司,主营糖、酒批发业务。短短两年时间营业收入就达到2亿元,跻身当年“全国最大型私营企业500强”。

      小企业管理容易赚钱难,大企业是赚钱容易管理难。我在公司常说“规则第一,董事长第二”。任何一家企业要发展壮大,我认为规则要摆在第一位。我们企业的高管办公室里都有一份授权书,上面有四句话:你的权力是领导团队科学打造规则;你的权力是带领团队严格执行规则;你的权力必须在规划中量化;你的权力不能凌驾于规则之上。

      十多年来,我们一直遵守这样的规则,最初很艰难,但长期坚持会对企业发展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现在我一年不去上班,对企业也不会有任何影响。

      建言重庆:重庆刚刚出台的对微型企业的扶持政策很好,是真正的富民政策。我个人认为重庆市政府可考虑建立专门的微型企业创业园,为微型企业提供交流平台的同时,也可获得聚集效应,吸引外来投资。

      从修鞋匠到亿万富翁

      我13岁初中毕业那年,父亲意外受伤卧床不起,我是长子,为了养家糊口只好辍学子承父业,当起了走街串巷的修鞋匠。修皮鞋的活我一干就是3年,因为手艺好,慢慢有了固定客人,生活也得以为继。上世纪80年代初,温州掀起一股低压电器创业潮。1984年,我转行和几个朋友开始生产低压电器开关。我们4个人没日没夜地干了1个月,只赚来35元,我的3个合作伙伴都很沮丧,我却觉得兴奋,因为我看到了一条通往财富的路。当年7月我和朋友一起投资5万元办起了一个简陋的“乐清县求精开关厂”,从此开始正式涉足电气事业。

      要说在企业做大做强过程中遇到的最大阻碍,要算来自家族式企业本身经营管理的弊端。1991年,“求精开关厂”解体,我就召集弟弟、妹夫等家族成员入股,组建了温州正泰电器有限公司,我个人占股60%以上。到1993年,正泰的年销售收入达到5000多万元,我明显感觉到了家族式企业发展的束手束脚。比如,家人违反公司规章制度时如何处罚是难题;家族式企业对外来的丰富资源和优秀人才有一种天生的排斥,阻碍企业发展。经过长时间的思考后,我突破了来自家族的重重阻力,决定弱化南氏家族的股权绝对数,对家族控制的集团公司核心层 (即低压电器主业)进行股份制改造,把家族核心利益让出来,并在集团内推行股权配送制度,将最优良的资本配送给企业最优秀的人才。股改完成后,正泰的股东由原来的10个一下子增加到100多个,我自己的股份也下降到20%多,但资产却膨胀了数十倍,公司也诞生了数十位百万富翁。我在想,如果当初没有勇气将家族利益淡化、引进更多的合作伙伴,正泰也就没有今天壮大的可能。对创业者来说,很多时候分享不是慷慨,而是明智。

      建言重庆:重庆扶持微型企业,可鼓励微型企业走“专、精、特、新”的道路。另外,许多巨头落户重庆,比如惠普、富士康等,政府可出面为微型企业牵线搭桥,鼓励他们为龙头企业做配套。

      三轮车上的速冻汤圆之父

      我50岁才开始创业,遇到的困难不计其数,但现在你问我哪些挫折是刻骨铭心的,我一个都想不起来。困难、挫折都是过去了的事,想它干嘛?如果说我能取得今天的成绩有什么诀窍,我认为就是我很善于“忘记”困难。

      创业前,我是郑州市第二人民医院副院长,但家庭负担重,生计仍然艰难。1989年,我找别人借了1.5万元开了个冷饮部。有一次到哈尔滨出差,我看到当地人把吃不完的饺子放到户外冻着,于是想到汤圆也应该能冻。如果将冷冻的汤圆拿到市场上卖,应该受欢迎,于是我很快研发出了速冻汤圆。1992年,我辞掉了铁饭碗,自己蹬三轮车开始沿街叫卖速冻汤圆。

      在让大家了解速冻汤圆的过程中,我碰了无数次壁。我要对所有跑市场的人说,推销必须放下架子,哪怕有一百次挨骂,只要有一次成功就值得。骂你的那些难听的话,你要当没听见,统统忘记!我也想对微型企业说,不要害怕困难,要蔑视困难,更要忘记困难。只要肯吃苦,擦皮鞋也照样擦得出千万富翁。

      建言重庆:为微型企业“松绑”,重庆开了好头,政府不要舍不得为微型企业减免费用,十年二十年后他们会发展壮大,到时候他们对社会的回报会远远超出政府施惠于他们的。

      缝纫工存钱充电闯出上亿身家

      我是重庆市奉节人,17岁只身前往广东打工,当箱包厂的缝纫工。3年后,我用打工积攒下来的全部家当2万元报了湖南师范大学的自考班,花四年时间学了市场营销与公共关系课程。如果我不充电,最多当个缝纫工头头,但取得大学文凭后,我找工作就有了更好的选择。2000年,我找朋友借了4万元,加上自己积攒下来的2万元钱,开了个家具五金加工厂开始创业。三个月后,我最大的一个经销商卷起货物跑了,我不但血本无归,还倒欠了十多万元。我第二天就到附近家具厂挨家挨户推销五金配件。我的配件质量好,价格比市价低了好几个点,唯一要求就是必须一手交钱一手交货。靠低价策略,我将手中的货很快卖出,这才有了资金生产下一批货。一年后我不但还清了债,还因为质量可靠、价格低廉的诚信经营赢得了几个大客户,公司自此走上了正轨。现在我们公司的年产值数亿元。我成功没什么秘诀,就是特别重诚信。刚刚起步的微型企业,诚信比黄金重要,不要贪图眼前利益,你在别人心目中的信誉一旦建立,比任何无息贷款都管用!

      建言重庆:政府还可以加大对微型企业技术创新的支持,鼓励微型企业新兴技术的培养和推广。

      本组稿件由首席记者 罗恒 实习生 吴京俣采写 图片由首席记者钟志兵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