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小企业融资问题探析
  • zt.wineast.com 发布时间:2010-12-15 20:57:00
    作者:佚名 文章录入:网友(新4611)
  •   资金是企业经济活动的持续推动力,不同行业、不同企业获得资金的渠道、方式与规模实际上决定了社会资源配置的效率,企业融资过程也就是一种以资金供求形式表现出来的资源配置过程。资金追逐相对高的回报率的本性决定了中小企业融资难是个世界性问题。为促进处于劣势地位的中小企业的发展,发达市场经济国家大多通过增强企业信用、建立企业信用档案等方式,多层次、多形式地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在我国,融资渠道窄、资金短缺也已成为中小企业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在资源配置过程中,中小企业并不被资金所看重。导致这种状况出现的原因,主要在于信用体系不健全及融资渠道不畅等方面。

      信用是市场经济规范有序运行的重要基础。在经济学理论中,信用的含义主要集中于在交易中受信任的品质(信誉)和借贷两个方面,银行信用是其中之一。银行信用风险来自两个方面:一是借贷主体在伦理学意义上的信用的不确定性和客户自身实力保证程度的不确定性,后者包括原有实力由于政策变动、行政干预、市场变化、法律制度的施行等因素所导致的不确定性;二是前述因素的不可控性。不确定性因素愈多,程度愈强,可控性愈差,风险也就愈大。市场环境是外在的、客观的,而行为主体对银行信用的认知、态度、动机、行为方式则是内在的、主观的,风险控制的任务就在于尽量将不确定因素进行形式分离,并把握其规律性,使其尽可能逐渐成为确定的和可控的。目前,我国市场经济下的信用制度体系正在建设的过程中,还不够健全,金融活动中因此存在不少信用缺失的现象。信用体系不健全,一方面增加了银行信用的不确定性,另一方面也加大了企业融资的风险,在相当大程度上加剧了中小企业融资的难度。

      信息经济学认为,新古典经济学中的“完全信息”假设背离了经济现实,无法解释由于私有信息引起的“市场失败”问题,以及由此带来的资源配置无效率,因此必须在不对称信息的前提下对新古典经济学进行修正。不对称信息指的是某些参与人拥有,但另一些参与人不拥有的信息。金融市场的特征之一便是资金供需双方在交易过程中存在的信息不对称。由于信息不对称,使得中小企业融资面临严重的信贷配给问题。对此现象,较为权威的解释是信贷配给理论,该理论证明了信息不对称所导致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是产生信贷配给的根本原因。所谓逆向选择,是指银行和企业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企业比银行具有信息优势,这使得银行在借贷市场上处于不利地位,银行出于规避风险的考虑,会通过价格歧视实行信贷配给,对信息透明度高且现金流量稳定的企业提供利率较低的贷款,而对信息不对称程度较高的中小企业以较高利率实行信贷配给,甚至会拒绝一些实际上健康成长、业绩优良的中小企业。所谓道德风险,是指一些企业获得贷款后,可能改变原来的承诺,从事高风险投资或故意逃废债务,致使贷款不能正常归还。道德风险的存在降低了贷款归还的可能性,银行可能决定宁愿不做贷款以降低风险,这导致了信贷市场的萎缩。

      企业的规模与信息的可得性是正相关的,企业规模越小,关于企业的信息越不易获得,因此中小企业与金融机构之间往往难以形成顺畅的信息传递,信息不对称所导致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往往比大企业更加严重,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银行作出向规模较大企业提供资金的选择是符合理性的。

      金融市场的发达与否,直接关系着企业融资渠道的宽窄。在市场经济发达国家,企业的筹资渠道是多样化的,这与其完善的市场经济体系及成熟的金融市场有关。与这些国家相比较,我国企业的融资渠道是很有限的。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证券市场发展迅速,但还不够完善,中小企业通过发行股票和债券融资的愿望因市场准入等方面的限制难以完全满足,因此它们的融资过多地依赖于银行,这又加大了银行的信贷风险,银行为规避风险而形成的“惜贷”行为,反过来又对中小企业的融资产生了阻碍作用。

      解决中小企业的融资问题要有针对性。根据上述分析,笔者认为目前应主要从以下方面入手:

      第一,构建覆盖全社会的健全的信用体系,加大信用的激励及监督作用。只有建立覆盖全社会的有效的信用体系,才能为企业顺利融资创造良好的条件。在有效的信用体系下,一方面能够通过加大信用收益,使守信的经济个体获得收益,切实体会到信用效益在经济效益中的重要地位;另一方面能够通过提高失信成本,遏制失信企业的收益,使失信者为其失信行为付出代价。在建立完善而有效的社会信用体系的过程中,应注重完善企业信用增级制度,使其成为守信企业不断提升融资能力的一项重要途径。

      第二,通过构建金融机构、中小企业之间的信息桥梁,最大程度地减少信息不对称,使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更加顺畅。一是完善企业内控机制,规范企业的信息结构,特别是要规范企业内部会计制度,保证信息的真实准确;二是加快地方性民间金融机构的建设,发挥其熟悉地方企业情况的优势,满足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三是完善企业资信评级制度,客观、公正的资信评级结果可以为商业银行的贷款决策提供可靠依据,减少信贷决策中的信息不对称现象。

      第三,多方面拓宽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首先,要完善我国的资本市场,尽快建立适应市场需求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建立起全国性的产权市场,降低企业直接融资的条件,扩大企业直接融资的比例。其次,鼓励信托投资公司、融资租赁公司等金融机构积极为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服务。再次,可尝试发展多种类型的民间资本市场,如创业俱乐部、行业投资协会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