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话说汽车信贷黑洞:出来混 账始终要还的
  • zt.wineast.com 发布时间:2010-12-16 14:38:00
    作者:佚名 文章录入:网友(simon)
  •   汽车信贷再次成为目前业内关注的焦点,盖因最近又有几个民营企业家们的信贷案暴了光。银行信贷市场究竟存在怎样的“猫腻”,实在是一件让大家都感兴趣的问题。

      如何骗取车贷?普通如我辈的老百姓者自然不解,但对精于此道者来说,实在是小菜一碟,手法与骗取房贷其实大致相仿,无非是采用虚假的购车协议书、虚假的购车人收入证明和虚假的担保人收入证明,递交银行后,等待银行放款。于黄光裕等经商者,此法,颇能解现金流燃眉之急。

      联想至2003年、2004年间的一桩陈年旧事,那时,也是国内信贷市场发展的高峰期,2003年底,汽车业界传出银行汽车信贷额高达1800亿元,超过945亿元的个人汽车贷款为呆坏账一说,不禁惊出一身冷汗。

      彼时,常有汽车业界某专家出面分析,汽车业界因何呆坏账众多,无外乎车价频繁跳水,致使中国消费者多不愿还贷,宁可车子被银行拖走了事云云。

      然而,一个被忽视了的简单的数字推断,就能让这些所谓的主要原因被挤到犄角旮旯里去。粗略计算如下:1800亿汽车贷款发放,以每辆车20万元的均价计算,共有900万辆车做过汽车贷款。且记,那是2003年,中国私人用车社会保有辆仅有1000万辆。

      结果让人目,认为降价导致汽车信贷黑洞的汽车专家们显然过于天真和善良了,难道90%的汽车都是贷款购车吗?不消说这些汽车专家,任何稍有汽车业界常识的人都知道,这完全是无稽之数。即使在汽车信贷最红火的2002年、2003年,贷款购车的比率也只在25%左右。那么,也就是说,900万辆贷款购买的汽车里面,至少有近700万辆本来就子虚乌有。

      或云:这些数字可能注水,有不实之嫌。然而,即使是十分之一的数额也相当惊人,那些子虚乌有汽车的购买贷款到哪里去了,恐怕只有大大小小的黄光裕们心中清楚。

      近闻北京昌平区法院也开审一案,北京涌鑫投资咨询公司法定代表人刘广德和北京市金陛房地产公司法定代表人曲喆被控骗取汽车信贷千万元。有趣的是,此案亦涉及房地产公司,黄氏家族的贷款也多因房地产项目而生。可见,现金流果然是房地产商的命门,为延续资金链,不惜发动员工,为求生存而骗取车贷。

      然,问题仍在“骗取”二字,以目前银行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骗并不容易,几十亿元甚至上百元亿元的汽车信贷白白流失,原因任何人用脚趾头都能想出来,只有里应外合才如此顺畅。

      2003年,一次汽车金融论坛上,某省农行汽车信贷员的一番话让人记忆犹新:“如果我稍微松松手,每年放1亿是小CASE。我好几个同事都从银行辞职了。干什么去,有钱了干什么不行啊。”很显然,银行的员工在这场信贷骗贷中也起到重要的作用。

      正是由于信贷市场的混乱,想在中间分一杯羹的人也不在少数,除了银行的人员,在2002年、2003年汽车骗贷高潮期,汽车经销商也从中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对汽车经销商而言,考量其业绩的唯一指标是销售收入,在此之外,一切手腕,与我无关,睁眼闭眼,一切结果。而一些汽车信贷公司,如红极一时的亚飞汽车信贷公司,俨如皮条客,这样,一场场骗取汽车信贷的闹剧杂草般丛生。

      一叹:2004年,银监会曾启动对汽车信贷黑洞的调查,此后并未公开公布结果,但是汽车信贷发放中多暗箱操作,终究是不争事实,故有汽车信贷急刹车之举,刹车之后,新入行的汽车金融公司谨慎前行,时至今日,汽车信贷业复苏都相当缓慢。

      表面看来,这些汽车骗贷者与普通消费者无关,实则不然,姑且不论汽车信贷是整个社会信用体系的一部分,事实上,汽车信贷的现状已经减缓了中国进入汽车社会的速度,由于那些骗贷者的存在,普通消费者贷款艰难,最后的结果就是,真正需要贷款购车的消费者难以成功申贷,而银行大量的资金却流入骗贷者的腰包中。

      事实证明,如果有机会和相当的能力,民营企业家们必将努力洗白。所以,才有数额不菲的部分车贷的归还。而与民营企业家们相比,一些纯粹以骗贷为消费目的的人就更让人发指,这些人才是900多亿元汽车信贷黑洞的真正制造者。

      虽然汽车信贷的黑洞看起来深不可测,但是,随着各地汽车信贷诈骗案的开庭,审判终将陆续开始,也许正如电影里所说的:出来混,有些帐是迟早都要还的,不知道在面对越来越规范的国内信贷市场发展,这些骗贷者,该以什么样的心态面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