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助贷困局如何破解
- zt.wineast.com 发布时间:2010-12-16 15:35:00
作者:佚名 文章录入:网友(网络资本运作) -
教育部官方网站12日发布消息说,目前一些学校规定毕业前没有还清助学贷款的学生一律不发给毕业证和学位证,国家并无这种规定。据统计,实行国家助学贷款政策至今,银行累计审批贷款金额226亿元,惠及学生306万人。 部分高校以“抵押”毕业证和学位证书的方式,迫使应届毕业生偿还助学贷款,这种做法,于法无据,于情不通。对此,教育部持批评态度,代表学生的利益说法,值得肯定。
国家助学贷款,申请不易,还贷更不易。银行担心毕业生离校后不认这笔账;高校害怕最终为拒绝还贷的学生买单;学生有的还得起贷款却不想履约,有的想还贷却心有余而力不足。银行、高校和贷款的学生之间,这种“剪不断、理还乱”的关系,实际上是一种“助贷困局”。“助贷困局”一旦找不到破解的方式,银行参与发放国家助学贷款的积极性势必受到影响,高校的贫困生交不起学费现象,将更加普遍,进而影响到高校的正常运转;“助学困局”越困越不利于高等教育的普及,甚至影响社会的稳定。
“抵押”证书,不过是高校为减少自身潜在的危机,采取的一种趋利避害的做法。这种“休克疗法”,银行笑了,高校踏实了,惟独苦了申请了助贷的学生。倘若家庭经济条件许可,按照中国人的习惯,有几个愿意找银行贷款?不说需要支付的利息了,单是“贫困生”的帽子,压得贷款学生就有点自卑了。在读大学还属于高消费的情况下,学生毕业,立即要求偿还贷款,已经有所难度。因为有助贷,毕业生拿不到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他们去求职,用人单位能不看证书吗?这样一来,毕业生找工作难,还贷的压力更大。显而易见,这是一种典型的恶性循环。长此以往,助贷规模有可能萎缩了,但是,读不起书的孩子多了,读完书还不了贷款而郁郁寡欢的毕业生多了。这种现象普遍的话,对贷款者个人和整个社会意味着什么,相信大家都心知肚明。
送走今年的毕业生后,留意一些学生的QQ个性签名和QQ空间日志,读起来有些心酸。虚假的就业(意向)协议,表面上他们就业了;离开校门,个别穷苦家庭的孩子,不敢给家人打电话,生怕问及他们的就业情况。从他们的文字里,读到的是贫困、失意和无望。而这些毕业生,多半是申请了助学贷款的。尽管笔者所在的高校没有抵押他们的毕业证和学位证,也没有逼着他们即刻还贷(最晚在毕业四年之后开始还贷),惟一“强迫”的,是要求他们到发放贷款的银行签订一份“确认书”。可是,我还是替他们中的一些人捏把汗。一些学生漂在社会上,居无定所,四年之后,假如生活不能稳定,他们该如何履约?
目前,我国形成的“助贷困局”,不是由哪家银行和高校所能破解的,也不是贷款学生所能破解的。就业形势严峻,是造成“助贷困局”越来越严重的主要因素。如果国家不拿出具体可行的措施,单靠教育部的“批评”,这个“困局”依然是困局。
· 国家助学贷款代偿制度不完善
· 留学贷款 真这么难?
· 全面解析国家助学贷款
· 专家解读:助学商贷可在六年还清
· 解读出国留学贷款
· 申请国家助学贷款的学生通常需要提供哪些材料?
· 山东聊城工行留学贷款突破零
· 毕业后如何偿还农行助学贷款?
· 留学贷款之六大问题解答
· 大学生申请助学贷款有条件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