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票据大案为何常发不止
  • zt.wineast.com 发布时间:2010-12-17 21:09:00
    作者:佚名 文章录入:网友(999黄金网)
  •   中国的票据诈骗案涉案金额不断争创“吉尼斯纪录”,为何频频发生的票据大案难以唤醒银行、企业、民众和地方监管机构的风险意识

      中国金融界似乎对银行业动辄上亿元的大案已习以为常了,甚至,业界还流传着这样的笑话:“要是银行爆发一个少于百万元的案子,你都觉得不好意思。”

      由于商业银行贷款内部管理逐步规范,一些不法分子于是将目标转移到票据业务上,这造成近年来票据大案层出不穷。

      大案回眸

      在山西太原2006年10月涉案金额为1.5亿元的特大票据诈骗案案发之前,中国各地的票据诈骗案已经频发。

      为此,在2006年4月中旬,中国银监会曾下发一个特急文件提示票据风险。

      山西当地的金融界人士告诉《财经时报》,这份名为《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票据业务风险提示的紧急通知》下发不久,恒丰银行在未经银监会和山西银监局批准的前提下,便私自在山西太原设点,开办票据业务。

      据银监会统计,2005年7月至今年3月,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发现票据案件11起,涉案金额7.5亿元,风险金额4.1亿元;其中,农业银行3起,中国银行3起,建设银行5起。

      2006年爆发的银行第一案显示,中国银行双鸭山分行四马路支行前行长胡伟东等人,伙同当地一家民营企业,以“朱德全”为名,在两年间为其开出96张银行汇票,先后贴现资金达9.146亿元,至2006年2月案发,仍有4.3亿元贴现资金未偿还。

      2005年,中国农业银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分行阿拉山口支行副行长孙珩琪利用职务之便,挪用公款共计1.96亿元,截至案发尚有1.91亿元公款未归还,其中,涉及非法签发的9720万元银行承兑汇票。

      2004年至2005年间,河南省原人大代表吴国防涉嫌勾结中行河南分行沈丘县支行几名职员,以提供虚假资金保证、开具“小头大尾”银行承兑汇票等手法,骗取中行资金1.461亿元。

      2004年爆发的山西省“建国以来最大的金融诈骗案”(“7·28”诈骗案)中,案犯与银行内外勾结,通过私刻印章、伪造转账支票等手法,将银行存款转至其他账户,再以直接提现、办理质押贷款、转为承兑保证金等形式,骗取巨额资金。

      “7·28”诈骗案涉案金额10多亿元,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中只有中国工商银行幸免未牵涉其中。

      银行票据大案,实在多不胜数。

      为何大案频发

      在银监会有关官员看来,由于商业银行贷款内部管理逐步规范,一些不法分子于是把目标转移到票据业务上。

      “部分银行为了追求业务发展,将票据业务作为‘低风险’业务盲目发展,并且对业务规模和发展速度进行专项考核。在这种经营思想指导下,部分银行分支机构为完成任务指标,不惜放低标准四处违规拉票或通过从‘倒票’公司购买汇票等方法,开展票据业务。”

      “部分银行票据业务超常规发展,远远超过当地经济发展水平,这严重背离了银行业的审慎经营原则。”

      另一方面,由于中资银行都是依靠存款和贷款的利息差来“吃饭”,不法分子于是利用帮银行拉存款、换取在银行办理票据业务等方面的便利,甚至能使得银行工作人员协助不法分子造假。

      以“7·28”案件为例,犯罪分子拉拢的银行工作人员,比如分理处主任和会计,每人合计获得的“回报”不过几十万元,这相对于落入骗子之手的十余亿巨额资金而言,反差很大。

      对于银行工作人员来说,如果明确知道成千万上亿元的资金将被骗子拿走,而自己却为区区几十万元好处甘当帮凶、受到法律制裁,这似乎有些不合逻辑。

      一位长期在银行工作的人员针对这种现象向《财经时报》分析说,这些银行工作人员之所以拿小钱而置银行风险于不顾,深层的原因在于银行基层关键岗位人员通常认为,“出了事有领导兜着,即便损失了,那也是国家的钱。”

      从法院查明的事实看,部分支行行长和工作人员并没有收受贿赂,却同意诈骗分子将存款户的印鉴换成假的,并允许以假公章和伪造的转账支票将客户存在银行的大笔资金转移出去,这对于那些熟知国家金融法律法规的银行人员来讲,实在是不可思议的事情。

      真正原因

      或许,正如银监会指出的那样,票据大案频发的最主要原因是——与各家银行均实行“业绩考评机制”有关。

      “7·28”案件主要涉案人之一、农行太原分行漪汾街分理处主任张建国在案发后、出逃前,曾写了一封信给他的上级领导,信上求告“银行行长各位大爷,再也不要让我拉存款完成任务了,这种金融管理制度需要改革,否则都要犯错误”。

      如果把存款和票据业务同时下达,层层加码,出现银行和不法分子相互勾结便不足为怪了。

      在银监会看来,风险意识淡薄、违规操作也是造成票据大案的主要原因之一。

      农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分行阿拉山口支行行长,个人领用重要空白凭证自行保管,私自借走钢印,致使大量票据非法流入市场。

      银监会在风险提示中专门讲到,一些银行违反查询查复规定。

      “在未见到票据(注:指票据原件)的情况下,仅凭业务员的传真和电话就办理了贴现,票据查询查复制度形同虚设。”

      银行内部的自查,是防范票据风险最重要的一环,但由于检查人员普遍抱有应付差事的心理,使得隐患难以及时消除,最终酿成大祸。

      根据银监会通报,中国银行双鸭山分行四马路支行票据大案爆发前的3年间,中行黑龙江分行和双鸭山市分行分别对其四马路支行检查过54次,其中,对承兑汇票检查就达25次,虽然发现该支行承兑汇票作废率高达29%,但从未引起检查人员的重视,在历次检查中也均未发现和处理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