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商业银行寄望政府承诺
  • zt.wineast.com 发布时间:2010-12-17 23:09:00
    作者:佚名 文章录入:网友(lidalvye)
  • 银监会严查园区整顿在继续!种种信号表明,中央多部委联合组织的又一轮严控固定资产投资过热的全面整顿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国务院的检查组将要对全国的园区整顿情况进行检查,6月初就要来到浙江。

    "浙江省国土资源厅办公室的人士说,现在他们对"园区"和"固定资产投资"这些名词非常敏感。造成这种紧张气氛的另一个原因是,在国务院牵头的调查组检查的前夕,另一路对固定资产信贷进行检查的人马---银监会,也将分赴各地。5月26日中午,银监会的官方网站于头版头条贴出消息:银监会进一步部署对贷款的风险管理措施。消息称,银监会将全面清理固定资产贷款,加强现场检查和专项检查,其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园区。从消息的字里行间看,一场全面的清理检查将在所难免。而在银监会的本次检查之前,各地银监局对固定资产投资的信贷风险已经早有调查。

    5月13日,宁波银监局向辖内各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银行和城商行下发了《关于要求各金融机构对开发区(园区)贷款进行调查的通知》。为摸清园区贷款风险,宁波银监局要求,各商业银行要对园区贷款余额、贷款种类、贷款质量、贷款风险等进行详实的统计和分析,并对园区内引资企业的贷款情况进行分析。各商业银行的分析情况于5月27日上交银监局。园区债务危机其实,在银监会检查的大幕拉开之前,浙江省政府已经对严重过剩的开发园区举起了整顿的重锤。这也成为促使宁波市银监局此次摸底调查的一个重要原因。2004年4月16日,浙江省政府公布的《关于各类开发区(园区)清理整顿方案的公示》显示,截至当时,浙江省共撤销各类开发区(园区)624个,保留园区134个。其中宁波市撤销园区81个,拟保留16个。

    "这些园区的撤销是按照国家统一标准执行,基本原则是:国家级的保留,省级优秀的保留,省级以下地方性的撤销。"人民银行杭州中心支行的一位人士说。据浙江省统计局对省内721个工业园区的调查显示:国家级园区有11个,占1.5%;省级园区有202个,占28.0%;市级园区有103个,占14.3%;县级及其他园区有405个,占56.2%。由此看来,县市级园区占据了大半壁江山,成为这次整顿的重点。但发人深省的是,如今大刀阔斧的削减背后,则是近几年来县市级地方政府对园区开发的过度和由此造成的地方政府高额的债务负担。来自浙江省统计局的资料显示,近三年来,浙江省的工业园区保持了每年164家的高速增长,成为浙江省工业园区成立的高峰期。而高增长之下,星罗棋布的工业园区在一定程度上拉动地方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在酝酿著另一重危机---债务危机。

    浙江省统计局对全省的721家园区的调查表明,"基础设施等建设资金不足"成为制约园区发展的首要因素,调查对象对此的认同率高达72.8%。国家统计局的调查表明,县级以下开发区所面临的"四大瓶颈"的存在加剧了这重危机。瓶颈一:压价引资现象普遍。有35.6%的园区土地平均出让价格低于土地开发成本,有9%的园区平均出让价格不到开发成本的一半,甚至有4.7%的园区土地出让价格不到开发成本的三分之一。瓶颈二:土地利用率不高,经济产出水平低。至2003年9月,县级以下工业园区规划面积为131.21万亩(即874.7平方公里),其中建成率仅为19.5%。2002年,占全省工业园区近60%的县级以下园区实现工业总产值1297.27亿元,仅占全省工业园区总产值的23.6%瓶颈三:骨干企业规模小、吸引外资能力弱。县级及以下工业园区中,年销售收入在5000万元以上的仅506家企业,仅占3.2%,说明县级及以下工业园区骨干企业相对较少。至2002年底累计合同利用外资24.93亿美元,实际到位外资9.26亿美元。从单个项目的投资额来看,县级以下园区引进的项目规模较小,平均为417万美元,分别是国家级工业园区的0.8%、省级工业园区的16.7%和市级工业园区的32.1%。瓶颈四:入园企业少,投产企业密度低。县级及以下工业园区共有入园企业15648家,平均每个园区有入园企业39.5家(不包括没有入园企业的9个园区),国家级、省级和市级工业园区平均入园企业分别为758家、130家和57家。一位开发区的工作人员说:"开发区的债务很重。虽然开发区每年收入有二三亿元,但是当年搞基础设施建设用的是银行贷款,现在每年要偿还本息1亿多元,再除去各种行政费用7000多万元,已经无力继续后期的滚动开发。

    而按照发展规划,我们每年还要投入30多亿元搞基础设施。"危若如累的债务高筑,最后的"泄洪"的结果就是银行"坏帐"的激增。信贷风险初显目前危机已经有了初步的显现,并让银行倍感压力。"开发区这样一整顿,不管是撤的还是不撤的,对银行的影响都太大了。"宁波市某股份制银行的人士说。出于风险控制的目的,各家银行基本都停止了新的园区贷款。他说,就在去年上半年,园区贷款还是各家银行争抢的对象。"那时,要拿到一个园区项目,还要有关系才行。"他微叹一口气说,甚至某地政策性银行为了拿到一个项目,以向当地提供部分政策性贷款作为交换的诱饵。拼抢的原因很简单。一是园区引进的企业可以构成银行未来的客户群;二是如果当地政府财政资金足够的话,还贷资金基本上是可以保证的;三是地方政府一般会有一些地方财政存款放在银行,作为优惠条件。而现在这种辛苦拼抢来的贷款,却成为多数银行心中"永远"的痛。

    "开发区都停掉了,可以说停掉的开发区基本上都是在建或者建成的项目,几乎每个项目的建设都离不开银行资金的支持。现在土地不能出让了,还款来源出现缺口,很可能会出现坏帐。"宁波市某国有银行人士说。现在虽然帐面上还没有反映出突增的不良贷款,但是由于园区贷款多为1-3年的中长期贷款,现在绝大部分还没有到期,如果调控的政策继续下去,园区的开发资金必将带来更大的危机。据其介绍,通常说的园区贷款基本上包括两部分:一是对园区开发公司的贷款,主要是用于购买土地的部分资金、拆迁和安置费用、基础设施建设等,这种贷款多为政府提供还款承诺函的贷款;二是对招商引资企业的贷款,用于厂房建设等,主要是以土地使用权做抵押,或者另外企业提供担保的贷款。

    "由于各个开发园区对企业的准入多有一定的要求,所以园区内的企业质量都比较高,并且企业贷款一般都有担保或者抵押,所以贷款的风险不高。"他说,现在最大的风险就是园区开发公司的贷款。他说,由于各家银行都收紧向园区的贷款,开发公司的资金链特别紧张,滚动开发已经停止,招商活动也停止了,还款来源成了大问题。这部分园区贷款到底会给银行带来多大的风险和压力?在宁波中心支行一份呈交市政府的材料中找到了一个不完全统计的数字。据宁波中心支行所做的一项调查显示:按照以政府预算内财政为主要还款来源、有政府背景的投资开发类公司为口径来统计,截至3月底,宁波市约有34家园区类开发公司(不包括路桥类公司),被称为政府间接向银行负债的公司。这些企业向各银行贷款余额为285亿元,比去年增长62%。

    "实际的数字可能比285亿还要大,因为这个仅仅是不完全统计。今年宁波的贷款主要是两方面问题较突出:一是房贷占比较大,二是政府负债占比太大,增长太快。对于这些情况我们曾经提醒过。"宁波中心支行的一位人士说。据了解,宁波的问题亦在全省都存在。浙江省统计局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该省限额以上固定资产投资870.05亿元,增长53.5%,其中各类园区建设投资248.81亿元,几乎占全部限额以上投资的三分之一,增速高达82.4%;园区建设中综合园区投资规模最大,完成15.2.69亿元,占整个园区61.4%,增长速度也是最快,为144.5%。而现在,这些处于休停的园区,在记录著往日红红火火的同时,也在与银行一起等待著下一步的宣判。财政承诺还款?"我们现在和园区可以说是同舟共济。"宁波市某股份制银行信贷管理处人士说,"至于这艘船能开到什么程度,就要看当地政府了。"对于多数银行来说,他们现在唯一的"救命稻草"就是政府签订的那纸还款承诺函。而这张纸正是他们当初奋不顾身向园区"广施救济"的一个重要支持。现在这张承诺函到底能起多大作用呢?从央行宁波中支获得了一组财政数字:2003年,宁波市财政收入为139亿元,财政支出为187亿元。即使包括中央返还的财政部分,能够达到收支平衡,离285亿的园区贷款依然遥遥。虽然依然有人坚信政府的信誉不会轻易失去,但没有财力支撑的信誉能够维持多久,哪个银行的心里都没有数。有的银行已经有了自己的判断,"靠政府财政来补是不可能的,政府是远没有这个能力的,而如果靠土地增值或者其他的收费项目,也存在很多不确定因素。

    "那张"承诺函"也许只是一张"白条"?于是,又有人提出,要想不要变成白条,就要对已经叫停的开发园区进行重新的整合。据了解,宁波市政府两个处于构想阶段的方案是:一对于建成或在建的项目,不可能恢复为原来的土地,可以考虑列入统一的城镇规划区里面;二是将小规模零散的园区合并到临近的保留园区中去,实行集约化经营。但这两个方案的实施必须经过审批。而对于已经撤掉的开发区贷款,如何保证银行的资金安全,正在考验著地方政府。目前,据建设部副部长仇保兴透露,全国共有6000多个开发区,经过半年的清理整顿,已有3000多个被撤销。即使一个开发区的银行资金支持需要5亿元,这又该是怎样一个"高危"的隐性不良贷款数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