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家助学贷款照亮学子前行路
  • zt.wineast.com 发布时间:2010-12-18 7:56:00
    作者:佚名 文章录入:网友(shua45)
  • 十年来,国家助学贷款遇到过挫折,经历过阵痛,艰难的突围,为了一个目标——不让一个孩子因家庭困难而辍学,终于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越——自1999年以来,受益于国家助学贷款的学生已经超过436万人,累计金额达407.3亿元。 。

    收获的不仅仅是贷款
        
    5·12大地震快要一周年了,就读于东北大学材料与冶金学院2005级环境科学专业的四川籍学生赵应宏这几天心情格外沉重。来自贫困农村家庭的他,在中国银行助学贷款和学校奖助学金的支撑下,四年里从未向家里要过一分钱,偶尔还贴补家里。步入大四后,他做出了一个重要决定——放弃保送研究生资格,选择回家乡工作:“如果没有助学贷款,我可能会完不成学业;如果没有党和政府的支持,家园可能不会在废墟上重建。我希望用自己所学为家乡重建、为四川的崛起贡献自己一份力量,用行动珍惜和传递这份爱。”
        数据显示,全国11%的高校学生,15%的中央部属院校学生是在国家助学贷款的资助下走进大学校门的,助学贷款已经成为我国贫困生接受高等教育费用的主要来源。
        助学贷款的核心是“助学”,而不是“贷款”。但在推行之初,商业银行的“逐利”目标和国家助学贷款的“助学”目标之间的矛盾,成为助学贷款顺利发展的最大障碍,银行回避风险的本能使其缺乏对高风险、高成本、低收益助学贷款的积极性。4年里,累计资助学生只有几十万,远未达到最初设计的政策目标。
        2004年,国家对助学贷款制度设计进行了重大调整:学生在校期间免交贷款利息;还贷期限由4年延长至6年;通过招标选择贷款经办行;设立贷款风险补偿金以弥补商业银行的利益和风险。其后,随着各项规定的逐步完善,助学贷款才渐入佳境,越来越多的贫困生从中受益良多。 越来越多的贫困生像赵应宏一样懂得饮水思源,在走出校门时,怀揣着一份难得的回报社会、报效国家的责任感与使命感。
        数据显示,自2004年以来,中行大连高新园区支行累计向大连理工大学5273名学生发放助学贷款8500万元,其中已有2400名学生顺利完成了学业,走上了工作岗位。截至2009年3月末,该支行助学贷款不良余额仅为93.74万元。

    每笔贷款都凝结着汗水
        
    自从任职中行大连高新园区支行的国家助学贷款专职客户经理后,雷晖已经连续4年没有休过“十一”长假了:“1000多笔借款的材料,要在一周的时间内看完;每个学生的材料由合同、借据等十几份材料组成,每份都要逐一审核;我分管两所大学,合计就要2000多份。为不耽误学生拿到款,这些工作都要在‘十一’假期间完成。”几千本合同有好几米高,光盖章就得整整一周。
        完全不同于普通性质的贷款业务,国家助学贷款发放管理工作的特点是金额小、数量多、时间紧、收益小,一家分支机构每年要在短时间内为4000人左右的学生办理助学贷款并发放到位,并不是一件轻松的事。做为中央部属院校国家助学贷款独家经办银行,中国银行已累计向397所高校的92万学生发放助学贷款117亿元。每一学年开学,中行都要商议教育部确定每学年度新放及续放贷款额度,为每一所高校指定专门的分行、支行,负责助学贷款业务办理工作,并配备专职的客户经理,确立了“一对一”的服务模式。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中行制定了国家助学贷款标准化操作流程,建立起完善的贷前、贷中、贷后服务体系。同时,还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建设面向高校的专属营业网点。截至目前,在全部118所中央部属高校校园内或周边,都设立了营业网点或安装了自助设备,覆盖率达到100%。
        “银行与学校事无巨细,一心一意为助学贷款奔忙,为的就是让学生们放心学习、安心学习、学有所成。”中行辽宁省分行行长王建宏说,“商业银行从国家助学贷款得到的收益很小,但能看到他们通过助学贷款完成学业,是最欣慰的事,也是最大收益。”
        对一名学生的一生来说,4年两万多元的贷款资助或许微不足道;对一个资产上万亿的国有大银行来说,每笔仅为几千元的信贷更是不值一提。但是这份凝结了无数人期许与汗水的帮助,却显得那样弥足珍贵。

    银校合作实现共赢
        王海军,中行大连市开发区分行副行长,一个银行管理人员,却对大连民族学院的情况,上到校长下到每个班的老师都很熟悉,甚至几位特困生的名字他都叫得上来。作为中国银行助学贷款业务的最早发起人之一,自打他从北京总行调到大连分行的那天起,学校几乎成了他第二个工作单位,对助学贷款业务倾注了全部的感情。
        来自教育部的数据显示,助学贷款实行多年来,各学校违约率表现出较大差异。有的学校违约率几乎为零,而有的学校却达到20%以上。在大连理工大学学生处副处长郭永欣看来,教育是个长期的过程,银行与学校认真负责的态度和积极主动的工作是学生获得国家助学贷款的关键。高校与银行只有互相理解,通力合作,才能实现共赢。
        在大连民族学院,中行与这里的资助管理服务中心建立信息沟通平台,客户经理每天都将更新的贷款毕业生信息第一时间通知相关院系辅导员,双方共同进行欠款催缴。同时,中行也是大连民族学院的大学生实践基地,每年寒暑假都提供一定数量的实习岗位给民院的学生,帮助其实现勤工助学。
        中国银行与辽宁高校的合作得到了辽宁省的高度认可。今年1月,中国银行总行又与辽宁省政府签署了《全面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均表示,银校合作可以从单一的高校个人助学贷款业务延伸到与学校的全面合作,将银行的金融产品和服务全面扩展到教育领域。据了解,为促进大学生自主创业,中国银行正在制定研究高校毕业生创业贷款产品。
        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下,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凸显。国家也适时加大了对助学贷款的支持力度。财政部、教育部日前下发的通知,自今年起,中央部门所属高校应届毕业生如自愿到中西部地区和艰苦边远地区县以下基层单位工作、服务期达到3年以上,相应的学费和助学贷款由国家代偿。
        助学贷款要取得长期绩效,必须有赖于更加完善的制度体系和顺畅的运行机制。教育部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副主任张光明表示,在资助贫困学生上学这一政策层面,助学贷款制度基本达到预定目的,今后的主要任务就是在技术上不断予以完善,加强助学贷款管理的专业化水平。包括细化服务与管理,加快建立大学生个人信用征信系统、大力发展生源地贷款、解决不同地区发展不平衡问题等,真正做到应贷尽贷,让更多经济困难的学生以明天的收入圆自己今天的大学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