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渊和他的非常“1+1”
- zt.wineast.com 发布时间:2010-12-19 9:24:00
作者:佚名 文章录入:网友(o(∩_∩)o...) -
从一无所有,到远远**同行,刘渊用的时间是两年。
灵光一现
找工作的小伙儿帮人找工作
刘渊做《1+1人才资讯》,完全是因为自己的切身体验。
2006年,是刘渊最惨的一年。忙了一年多刚有些起色的胶带生意,因为原材料涨价赔得一塌糊涂。他去人才市场应聘,正是最热的7月,人山人海的招聘市场,不时有人晕倒。刘渊退出了人群,突然觉得很悲凉。
刘渊在门口买了一份招聘报纸。看着报纸上面密密麻麻的招聘信息,他忽然萌生一个念头:“与其给别人打工,何不自己做市场?做一份性价比最高、最专业的招聘类周刊,肯定会受欢迎。”
刘渊做了两个月的市场调查。他发现,找工作的**都居住在都市村庄,因为没有电脑,利用网络找工作很不方便。“我自己也发现,还是觉得花一块钱买份报纸,直接上门找工作最踏实。”
对市场有了信心,刘渊用两个多月的时间办好了全套手续,跟亲戚朋友借了启动资金,2006年年底,他招聘了十几个业务人员。“刀提前磨快了,到时候才不耽误事。”那一年的春节前,刘渊对人员进行了http://www.jy.wineast.com/' class='aw' target='_blank'>培训。资讯传媒的形态、流程,乃至一部分客户都纷纷到位。2007年3月5日,《1+1人才资讯》终于面世。捧着散发着油墨香味的第一个“孩子”,一向爱笑的小伙子眼睛突然湿了。
点滴积累
错过一鸣惊人 哑炮照样响亮
但刘渊没想到,自己打出去的第一炮,竟然是个“哑炮”。
当时《1+1人才资讯》的发行,是委托发行公司来做。“但因为发行员的懒惰,很多报纸直接就进了废品站,报亭根本见不到。”
刘渊决定组建自己的发行队伍。虽然当时比较牛气的招聘类周刊,都没有自己的发行队伍,但刘渊认为作为后来者,要想尽快打开局面,提高知名度,就只有与众不同,哪怕自己为此作再多的难。
刘渊招聘了20人的发行队伍,每日到报亭巡报,及时补报。到人才市场、都市村庄和学校等求职者密集的地方免费派发。半年以后,效果终于出来了。“客户数和发行量每个月都在以几倍的速度飙升。”
2008年,《1+1人才资讯》已经从20个版扩到了32个。但就在这时候,他遭遇到第二次打击。
原材料涨价了。“成倍地上涨”,单是印刷费的支付就成了头疼事。债主天天上门,要钱的电话深更半夜也会打来。刘渊甚至想躲起来,可仔细想想,躲起来怎么办,问题不解决,所有的梦想都会成为泡影。
刘渊找到印刷厂的人,商量了个两全其美的办法:从本月开始,每期印刷费当月结清,以前的债务分批偿还,每月结算一些。
稳定了局面,刘渊开始开源,争取更多的客户。跟别人坐等客户上门不同,刘渊的业务员都是满大街去找客户。面对金融危机,他们还推出“做四送二”的优惠,争取了一大批客户,占领了市场的很大份额。
“《1+1人才资讯》的客户,几乎每期都会更新200多家,加上我们百分之四十的长期客户,几乎每期都有不少于600家招聘信息。如同上街吃烩面,同样的5元钱一碗,也许你在别家只能吃半饱,但在我这里,就可以吃个全饱。”
没有一鸣惊人,《1+1人才资讯》就在这样一点一滴的积累中,让原先的哑炮也变得响亮起来。
理想主义
刘渊的“大人才战略”
刘渊找过工作,求职者的难与苦,他深有体会。他知道求职者最需要的是什么。性价比最高,信息最多,最真实有效的,才能吸引最多的读者和客户。
《1+1人才资讯》的客户数,每个月都在以40%的速度增长,但本着为求职者负责的原则,他们也拒绝了一部分客户。2008年冬天,财务最困难的那几个月,有个客户来到刘渊的公司,要求做夜场公关的广告。“客户当时就掏出一万两千元要求签合同。业务员带着来到我这儿,我卡住了。业务员当时很激动,说:‘我们的竞争对手登这样的太多了,为什么咱们就不能变通一下,改一些字眼?到手的钱不挣,太傻了!’”刘渊只说了一句话:“挣钱可以,但坑人的钱不能挣!”
刘渊需要钱,他也不是在说什么高尚的话。但他觉得自己骨子里还是个读书人,有书生意气和理想主义。“有些钱如果拿了,我会良心不安。”
每一期的招聘信息报纸,最显眼的位置上,刘渊都会给求职者几句友情提示。诸如怎么辨别黑中介,怎样拒绝用工单位的不合理要求等。“最专业的报纸,给读者和客户提供的,就应该是最准确、最专业的信息。”
2008年是危机重重的一年,但也是《1+1人才资讯》不断逆势扩版的一年。现在的《1+1人才资讯》,有自己的专业网站1+1人才网(www.525hr.com),在全省第一家实现招聘类报纸与网络互动。另外,它还与短信运营商合作,实现短信求职。
28岁的刘渊,一直有一个很大的梦想。他想利用自己网站强大的企业搜索功能,建立自己的“大人才战略”。“我希望有一天,不管是猎头、人才测评、劳务派遣、人事外包还是企业内训等,只要你打电话来,‘1+1’都可以帮你解决。”
· 疯狂的大蒜:装卸工炒蒜的创富人生
· 白手创业的典范
· 地震孤儿张祥青的创富传奇
· 叫板麦当劳,蔡达标做大真功夫
· 陈艺光:网络游戏中掘出金元宝
· 英国创业家莱克:逆反者的成功
· 这个亿万富翁25岁
· 江城调料女王迷上下乡种地
· 华为:两万到千亿的创业故事
· 罗琼:做汽车服务业的“黄埔军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