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宪华打破沉默 汉商十年潜伏图破壁
- zt.wineast.com 发布时间:2010-12-19 22:22:00
作者:佚名 文章录入:网友(asdf) -
(楚天都市报) 本报记者龙滢
张宪华,男,1954年10月出生,大专,中共党员,高级经济师,湖北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省咨询委员会委员,享受省政府津贴。1972年4月参加工作,1972年4月至1982年11月,先后任汉阳百货商场人保股长、业务股长、副经理;1982年11月至1990年,任汉商集团总经理、党委副书记;1990年至2000年7月,任汉商集团董事长、总经理、党委副书记;2000年8月至今,任汉商集团董事长、党委副书记。先后荣获省劳动模范、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等。
作为与毛冬声、严规方同一时代的武汉商界领袖,目前执掌汉商集团28年的董事长张宪华,一直有意或无意避开另外三家上市公司(中百、武商、中商)的光芒。
张宪华,这位满脸和善的人士,28岁担任汉阳商场总经理,比毛冬声担任武汉商场总经理还早两个月。随着前不久严规方的退隐,人们把目光投向这位执掌商企最长时间的商界精英:去年满五十周年的汉商集团,近十年来究竟做了些什么?张宪华率领的汉商,究竟会走向何处?
对媒体沉默近十年的张宪华,本月19日,约请本报记者,坦诚打开心扉,直面近年来各界对他或汉商议论颇多的焦点话题。
1
率先引进家乐福
为何如今无超市
漫步街头,武汉大小超市逾七百家,这些店面几乎是中百、武商、中商三家商业上市公司的。当年与这三家公司并称“四大天王”之一的汉商集团,眼下至今无一家超市。
让时光倒流到上世纪 90年代末,那时是武汉超市业萌芽的几年。中商率先开出徐东平价,武商开出百圣量贩店,中百在唐家墩开出第一家仓储店。在那个武汉商界磨刀霍霍的年代,汉商集团又在干什么呢?
与家乐福成功合资
1998年11月18日,占地1.2万平方米的家乐福十升店以洋气的面孔首次亮相武汉。这是当年第一家进军武汉的外资超市。它让本土超市真正零距离接触到世界零售巨鳄。
引进这个巨鳄的,是汉商张宪华。
有一年,他随武汉市商业代表团到法国考察,他们参观了家乐福。张宪华感到,家乐福超市丰富的商品、自助的购物形式给他留下深刻的印象。他想:既然家乐福可以进北京,为什么不能进武汉呢?
张宪华通过一家法国专业咨询公司,仅用两个月就与法国家乐福达成合作关系。双方成立武汉汉福超市有限公司,第一家店开在汉阳王家湾十升路。
首家外资超市成为武汉本土超市的榜样。到家乐福参观、学习、揣摩,成为武汉各超市双休日的必修课。“家乐福的到来,对那些年武汉超市的发展有着直接的推动作用。”忆起往昔,张宪华一脸自豪。
用现在的眼光看,当时汉商在超市业态的举动要比其它三家商企更超前。
放弃超市不后悔
十来年的光阴带来巨变。现在,中百旗下的大小超市逾600家,武商量贩54家,中商平价31家。汉商并没能在延续超市的梦想——在武汉四家商业上市公司中,汉商是唯一一家没有自己开超市的企业。
前年成立的武商联,汉商成为武汉商业重组“被遗忘的角落”。有人说,是经营道路的分岐,让汉商未能走进重组的圈子。张宪华说,恰恰是与其它三家商业上市公司的业态没有雷同之处,让汉商避免了它们同质化的竞争。
那么,汉商为什么没有继续开超市?张宪华直率地说,当初配股的2亿元资金,是准备用来发展超市的,但随后全投入到武汉国际会展中心,“没了钱,谈何来开超市?”
尽管此后汉商自己开过几家超市,但无疾而终。他承认,的确是没有钱投入超市开发,国际会展中心逼得他们脱不了身,只好彻底放弃做超市。“现在有没有觉得遗憾?”张宪华哈哈一笑:从来没有!它们三家走的路有它们的优势,汉商有汉商的优势,“企业不是无所不能的,只是各有所长罢了。”
2
会展中心无人接,为何汉商往里钻
盘百货的进军会展业,汉商开了全国先例。恰是这一先例,让张宪华饱受诟病,至今仍为不少人不解。
外界想知道,汉商当年接下武汉国际会展中心有没有背景和苦衷?现在后不后悔走了这步棋?
一进去就被套牢
“说实话,汉商从未想过要进军会展业”,张宪华直率地说。1999年底,他到北京找中国证监会为公司跑配股一事,当时汉商计划配股2亿元,用于开设超市。
与张宪华同在北京的一位武汉市政府领导开玩笑地说,等配股资金批下来,就投入到武汉国际会展中心吧。张宪华随口应了一句。没想到,从此汉商与武汉国际会展中心结下不解之缘。
当时,武汉国际会展中心已投入建设,但差2亿元的资金。事后有传言称,为此相关人士找到时任武商集团董事长毛冬声,希望武商能接手会展中心。毛冬声回应道:“盘商场的来做会展业,那是做不好的。”
有关方面找到张宪华。他当时考虑:如以相对低的成本进去,可以控制会展中心的优质土地资源。何况,展览业是朝阳产业,大有“钱途”。于是,他果断进去,汉商以拥有53.1%的股份变成武汉国际会展中心的大股东。“进去之后,才发现这个大股东可不是好当的。”张宪华说,原先的2亿元根本不够用。那时他已被彻底套牢——退出来吧,2亿元无疑打了水漂;坚持进去,意味着要继续大把地投钱。
在随后的半年里,张宪华想办法筹集4.2亿元投入其中。最后,汉商总共花了6.57亿元。
坚信会展能赚钱
2001年9月,武汉国际会展中心建成开放。但几笔费用是惊人的:会展中心一年要承担的费用达4000万元,每年折旧3000万元。但运行5年来,武展的经营一直亏损。张宪华说,为帮助汉商走出困境,武汉市政府对会展中心进行补贴,近十年来共补贴2亿元。“汉商集团投入大量资金到会展中心,但没有太多回报,各界的质疑声从未间断过”,张宪华并不避讳。当年,有媒体用“汉商找不着北”来形容他盘会展中心的“不务正业”之举。张宪华笑了笑:“人家是说我找不到方向,我心里很明白,因为我始终坚信自己的判断。”
于是,这十年来,张宪华选择沉默,无论外界如何评说,他均不为所动,不予回应。他要用自己的坚守来应对各种说法。
几年的坚守换来起色。近年来,会展中心的营运渐入佳境:每年利润有5500万元,剔除4000万元的费用,只剩下1500万元。如果再扣除房产折旧,账面亏损1500万元。
对此,张宪华有他的见解:房产折旧不等同于机器折旧——会展中心的物业是增值的。从目前来看,仅仅只是账面不好看,未来会展中心的升值空间无限。
目前,武汉国际会展中心占地100亩,是汉口解放大道商圈的核心部门,也是汉口最大的地铁转换站。在张宪华看来,当年大家都不看好的资产,现在越来越值钱:近年来,不少投资者不停地找上门来,打起会展中心的主意。
他还举例:去年底,武商以10.7亿元竞拍得51.4亩土地用于建设背后的摩尔城,按此价格计算,占地100亩的武汉国际会展中心的价值是多少?明眼人算一算就知道了。“当年会展中心是上市公司的包袱,但现在,显然给股东们赚了一笔优良资产,长远来看潜力无限。”
目前,会展中心已占据武汉八成展会市场,其地下商场盈利能力不错。张宪华预测,今后两年武汉国际会展中心的利润将会达到7000万元,届时可从账面上反映出来“会展中心是优良资产”。
3
青睐商业地产是否偏离主业
去年,汉商度过了五十岁的生日。但在不少武汉人心中,汉商是汉阳的代名词。有些人用“偏安一隅”来形容汉商的境况。
屡败屡战为过江“我非常不赞同这一说法,我们从未停止过走出汉阳到汉口的举动,何况走出了汉阳!”张宪华一向性情温和,但此次,他对此显得有些激动。
张宪华的内心的确不能平静。十年前他就认为汉商守在汉阳,不是出路。包括走出武汉到咸宁建温泉山庄,他从未轻易放弃过。
梳理这十年来的轨迹,为跨江发展,汉商付出了不少代价,用“屡败屡战”一词概括一点都不为过。
上世纪90年代末期以8000万元接手汉口扬子街的武汉服装城,先是改造成为汉口商场,但江汉路步行街开街后死了,随后改成专卖女装的女之都,没料到也熄火了,无奈之下改成婚纱城。
所幸,眼下婚纱城已成为辐射中部六省的大市场,在国内婚纱市场上确立“北有北京,南有武汉”的主导地位,每年交易好几个亿,眼下正在搞扩建,满足更大需求。
张宪华还有一本账:以婚纱城所处的地段,如果每平方米1万元价格计算,婚纱城的资产达2.5亿元。“显然,现在是赚了。”
三大产业打造“百年汉商”
19日,站在汉阳商场六楼,记者看到商场背后的工地正在施工。张宪华指着工地说,明年上半年,这个工程将成为汉阳钟家村的标志性建筑,后年肯定会出效益。
这是由汉商集团斥资8亿元、总建筑面积13万平方米的大型商业项目“汉商银座”。这里将有高档百货、大型超市、写字楼、生活街、地下停车场等。
与此同时,在汉阳王家湾的21购物中心也正在扩建之中,工程分三期进行,工期五年,总建筑面积达29.3万平方米,有商场、星级酒店、高档写字楼等等,其中还有一幢168米高的标志性建筑。自营商场扩建项目有2.5万平方米,今年十一前后开业。
张宪华说,这些项目做好后,汉商集团的盈利能力是非常可观的。如此一来,将会缩小与同行之间的差距。
汉商主攻会展业、地产业,是否意味着偏离主业呢?
张宪华有他的见解:现在的商业利润越来越少,如何把地产价值与商业价值有效结合,也是现代商业发展的一个方向。何况汉商银座、21购物中心的核心部分还是做商业。
一幅蓝图成竹于胸。张宪华坦言,零售业、会展业、商业地产业“三大产业”,近年将实现净利润1亿元的目标。用他的话来说:“三大产业托起崭新的汉商。”
“我们很清醒地看到与对手之间的差距和差异,并不是太在意与对手一时之长短,而是把目光放长远,打造‘百年汉商’。”
张宪华哈哈一笑挥别,眉眼之间,写满自信。
· 张进:霸气“荷嫂”要做世界品牌
· 王清荣:一场大火“烧”旺电器生意
· 山东人卢志强捐款2.3亿元 成地震捐款最多的人
· 富贵鸟:品牌赢取市场
· 张磅: 从"麦当劳"到"麦考林" 一个看仓库起家的CFO
· 阿迪·达斯勒创业史
· 真维斯杨勋:售货员到蜕变服装大亨
· 十年练摊成就一个企业家
· 充满辛酸的创业之路
· 牛根生教科书般的创业历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