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电力局长到单晶硅王
- zt.wineast.com 发布时间:2010-12-19 22:26:00
作者:佚名 文章录入:网友(jhtikre) -
“要赚就赚外国人的钱”,即便身处全球经济危机冲击巨大的光伏产业关口,全国人大代表、晋身富豪榜的晶龙集团董事长兼总经理靳保芳依然保有上世纪50年代生人的那股韧劲。 文/本刊记者 冯昭
站在晶龙集团高科技产业园区,你会有些茫然:这里是冀中平原的腹地,既没有机场也不通铁路,甚至没有矿产资源,却在十年之间,崛起了全球最大的太阳能单晶硅生产基地、中国最大的硅片加工中心和河北省第一家纳斯达克上市公司。这一切,都与一个叫靳保芳的企业家有关。
如今,在靳保芳的家乡,他的创业传奇已被当地百姓耳熟能详,诸多或褒或贬的争论也从来没有中断过:他曾是雷厉风行的电力局长,因为裁汰冗员而遭人忌恨,家门口被投放****;现在则是赚外汇的实业投资家,旗下公司生产的太阳能单晶硅产品,悉数销往美国、日本、德国、西班牙等发达国家,2008年销售收入达118亿元,上缴税款5.77亿元,占全县税收的半壁江山。
而他全国人大代表的身份,则为这个中国光伏产业领军人物之一笼罩上了一层“财富领袖”的光环。
要做就做别人“干不了的”
从河北省石家庄市出发,沿308国道向东南行驶约60公里,就到了晶龙集团总部和靳保芳的家乡,河北宁晋。上世纪50年代,靳保芳就出生在该县南部一个普通农民的家庭里。
1974年,靳保芳从河北邢台财贸学校毕业后回到老家,辗转进入宁晋县农机局,先后担任办公室主任、副局长和农机供应公司经理,在农机公司曾创下了日销售农机200多台的全国纪录,颇有些“拼命三郎”的味道。上世纪90年代初,靳保芳被任命为宁晋县电力局局长兼党委书记,正是在这个岗位上,在加大主业投入的同时,他开始积极发展“三产”,谋划自主创业。
“选准一个好项目,创业就成功了一半。”靳保芳深谙此道,但是创业之路并不顺利——起初他尝试做鞋,因为定位低,加上市场、技术等因素,鞋厂很快就垮了;靳保芳又学邻近的沙河电力局办再生玻璃厂,结果又失败了。总结经验教训,靳保芳痛下决心,要想赚钱,一定要做别人“干不了的”。
事实上,靳保芳的视野早已跳出电力行业,向国内甚至国际的大市场寻找商机。经过无数次的调研、探索、分析、筛选,他逐渐意识到,伴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作为信息产业主要原料的单晶硅应用前景将极为广阔。于是,靳保芳果断地把创业的目光瞄准了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广的太阳能单晶硅生产项目。
1995年,靳保芳从一位老乡那里得知,河北工业大学半导体材料研究所单晶硅研制已有多项成果问世,其中两项获国家专利,一项获国家发明奖,产品可用于二极管、集成电路和太阳能发电。靳保芳如获至宝,立即奔赴天津,向开发这项技术的负责人、河北工业大学半导体材料研究所副所长任丙彦提出合作意向。
但是,任丙彦一听就拒绝了,理由很充分,也很简单:宁晋一没资源,二没人才,凭什么搞高科技?“第一次接触就碰了壁。仔细想想也难怪,人家不了解我们,猛然提出合作,的确是不现实。但我有信心争取到这个项目。第一次不行,那就再来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充分的准备之后,我又找到任教授,向他分析了宁晋县电力局上这个项目的优势:用电有保障,资金有保障,还谈到了我们的企业信誉、企业实力,以及宁晋的投资环境,充分表达了我们上单晶硅项目的信心、决心和诚意。”
终于,任丙彦教授为他的执著和诚意所感动,带人到宁晋县电力局实地考察,结果发现:宁晋县电力局有一个好的领导班子;电力局为所属企业创造了非常好的投资环境;生产单晶硅所需的巨大电能有保证。于是,双方很快签约立项,把三项专利以30万元的价格转让给宁晋,双方合作建立了产、学、研基地。
1996年,晶龙集团的前身宁晋县晶隆半导体厂投产,当年实现利税100万元。更为重要的是,公司以此确立了以“产、学、研”相结合作为核心竞争力的战略定位,将技术研发放在了最重要的位置。
“晶龙模式是通过多年的发展逐渐摸索出来的,毕竟太阳能单晶硅在国内是一个新兴行业,也没有太多发展模式可供借鉴。”靳保芳告诉本刊记者,仅2008年,晶龙集团技术创新评选的获奖技术就有158项。
要赚就赚外国人的钱
野心勃勃的靳保芳显然不会满足于这个自己一手培养的单晶硅企业作为电力局第三产业的身份。在随后的改革中,他采取职工入股、与国外企业合资等方法,在短短8年内就发展成世界最大的单晶硅生产基地。
1997年,全球最大的单晶硅硅片供应商松宫半导体株式会社创始人松宫律夫先后到宁晋考察了5次,最终决定与宁晋电力局合资,成立宁晋松宫半导体有限公司,其中日方占55%的股份。通过合资,公司将太阳能电池用单晶硅棒全部出口到日本,深加工后再出口到美国、英国等海外市场。
“宁晋松宫是集团唯一一家外资控股的公司,但这次合资体现了靳总的高明之处。”晶龙集团顾问温如昌告诉本刊记者,“松宫是世界上最大的太阳能供片商,咱们拉晶之后,他们切片,产品销售不成问题。当时,晶隆半导体厂只有8台设备,靳总只拿出了其中的4台与松宫合资。这样,我们不仅得到了市场,另一半没有合资的设备还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发展。”
与松宫的合作,使宁晋单晶硅打开了海外市场的大门,另一部分资产通过与中国香港、美国、澳大利亚等太阳能企业合资,把产业链做到了终端。
· 灯具大王吴长江:在狼多的行业如何做成老大?
· 18岁美国少女成最年轻亿万富翁
· 坎坷人生,一个26岁创业者的故事
· 致富能手创业故事 小拖鞋“走”出新天地
· 蔡晓东开27家乡镇连锁店抢市场
· 刘虹标:赚钱比追钱快
· 马雪征:在TPG的这两年
· 信息+快餐=年轻的快餐“倒爷”
· 从空姐到美容店女老板
· 立足高端掘金家政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