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尽快将科技成果产业化,2004年,鸿昌公司投资1300万元建成中国制砖机行业首个研发与中试基地,当年即获专利达14项,目前已经获得专利达34项,特别是自主研发的机电液光一体化全自动生产线的出口,更是填补了这一领域国产设备出口的空白。
通过产业创新,鸿昌带动了一个新兴产业。2005年,鸿昌为社会提供的制砖设备产能超过100亿块标砖,制砖所利用的粉煤灰、煤矸石、尾矿渣、石渣、建筑垃圾、焚烧后的生活垃圾等材料达2000万吨;节约耕地达3000-4000亩;节约能耗达300万吨煤,并避免大量有毒气体的排放。而这一产能每年还以 30%到50%的速度递增。
作为“混凝土多孔砖”产业的拓荒者,鸿昌对保护资源、保护环境、发展循环经济作出了巨大贡献,并将中国并不占优的技电光一体化成套设备出口到世界各地,傅志昌因此入选了“中国建材”2005年度十大新闻人物。
经营创新 客户为先人才为重
产业集群形成后,同行业竞争就显得相当残酷,在产品功能让同行业竞相模仿时,用什么手段来确保自己的竞争优势?鸿昌及时推出了“体现用户价值”的经营模式。
“卖策划”:为客户量身裁定,最大限度利用客户的所有资源,策划出最适合客户的建厂投资方案,主要体现在材料选择应用、工艺流程设定、预留发展空间、尽量节省投资、突出工厂景观等方面。
“卖学校”:鸿昌独创全行业惟一的“砌块生产与应用”培训学校,让用户在设备交付之前,接受鸿昌从品质管理、成本控制、设备操作、设备维护到员工考核、市场营销等方面的专业培训。
“卖服务”:鸿昌将全国20多个零部件配送售后服务点进行分包,承包者对用户实行服务终身制,真正做到用户、员工、企业三方受益。每年,鸿昌都要招聘一批大学生和有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花上1-2年时间对他们进行训练,而后再随鸿昌设备一起“卖”(租借)到世界各地,为客户提供有偿服务,同时也解决了客户的后顾之忧。
为确保在行业内的领先地位,鸿昌公司在厦门建成一个研发与中试基地,这大大缩短了科技研发成果产业化的周期,实现了对客户的超值服务。2005年,节能 40%的振动系统通过了中试基地实验,鸿昌立即为用户进行分批改造。此外,远程通讯对用户系统的升级,专利技术导向耐磨材料的应用等,都充分体现出鸿昌对客户的增值服务。
当许多人都在跟着卖砖机的时候,鸿昌卖的是自己的专业和服务,用户只需掌握材料与市场,其他的都交给鸿昌,这就是鸿昌超越用户期望、体现用户价值的经营核心。从卖产品到卖行业,鸿昌在体现用户价值的同时,也在体现着自己的“砖业”价值。
为了鼓励创新,尊重创造,傅志昌在公司专门设立了一个创新基金,用于奖励科研人员与有突出贡献的员工。对于包括生产环节、工艺工装、管理流程等方面提出合理化建议者,一经采用,公司一次性奖励300元,以资鼓励。累计三个合理化建议被采用就记一小功,工资涨一级;对技术上有重大突破者,如节能降耗、结构性的革命、项目攻关、重大技改、获评公司劳模、获专利奖项等均记一大功,工资涨三级,并优先得到晋升机会。作为公司最高领导,傅志昌还经常抽空在公司的刊物上亲自为优秀员工的先进事迹撰文予以表彰,这让公司的所有员工都为之感动。
今年初,鸿昌公司聘请了日本、台湾专家作顾问,成立一个从基层员工到各阶层管理代表组成的薪酬委员会,其最大特点在于民主定薪酬、人人有目标。其中最值得一提的是,公司实行每年一小奖(当年利润的3%),三年一大奖(三周年评估净资产增值的10%),用于奖励全体员工。在傅志昌看来,技术
业界认为,傅志昌不仅是企业所有者,还是优秀管理者,更是核心技术的掌握者。在他面积不大也谈不上讲究的办公室里,颇为引人注目的是办公桌后满满一书柜的机械专业书籍,这其中既有基础的机械原理读本,也有本行业最新理论和技术成果介绍,这里就像是一个机械工程师的工作室。今天,即使站在了“中国制砖机行业第一人”的位置,傅志昌依然朴实、低调,勤奋依旧。他的专业、敬业和民族产业情怀,不仅为他赢得了越来越多的客户、市场,也赢得了广泛的认可和声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