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留澳女医生孙小蓉7年跑遍湖北88个计生站
- zt.wineast.com 发布时间:2010-12-19 22:37:00
作者:佚名 文章录入:网友(lr) -
■人物档案
姓名:孙小蓉
年龄:51岁
籍贯:武汉
职务:武汉兰青肿瘤医院院长
今年2月,回汉创业9年的孙小蓉终于拥有了自己的医院,住院部的床位已有20张。从最初的武汉兰丁肿瘤早期诊断检测中心(2003年晨报曾以《回访武汉“海归”:100分不是结束,而是开始》对创业不久的孙小蓉进行过报道),到如今的兰青肿瘤医院。孙小蓉的目标已从回国初的单纯诊断拓展到癌症早期治疗和晚期康复治疗。
在澳大利亚读完医学博士,在美国做了3年博士后研究,孙小蓉选择了回武汉。9年里,她为30万中国女性作了宫颈癌筛查,她不停地对自己说,“办医院首要对得起自己的良心”。这就是孙小蓉,一个只要谈起华人回汉创业,业内就必推荐的优秀女性。
21日,记者走进离东湖不远的兰青肿瘤医院。10多平米的院长办公室被孙小蓉布置得非常温馨,进门便是一架中型黑色钢琴,上面摆放着她与丈夫、女儿的照片。一头微卷的头发、笑起来眼睛弯得像月牙,年过50的孙小蓉看起来像一个十足的邻家阿姨。采访完,她还为记者弹奏了一曲《牵手》。她说,每天工作10多个小时,每天上班前弹奏一曲,身心都会愉悦很多。
做好诊断中心再建医院
一次,孙小蓉到医院探望一位患晚期肿瘤的朋友,病房里非常嘈杂,忙乱的护士态度也有些焦躁,手术后,因为医院床位紧张,朋友就回家疗养了。这让作为医生的孙小蓉心里很不平静。
“中国的肿瘤治疗现在主要集中在中间阶段,早期难发现、晚期术后少疗养,其实病人术后如果有医生的康复指导并好好疗养,复发率会大大降低。”孙小蓉感叹着说。
去年底开始,孙小蓉开始着手将诊断中心升格成医院。她获得了100张床位的执业许可,开始从武汉各大医院中遴选和聘请退休专家,并着手从台湾以及美国疗养院招聘管理人员。“武汉的医疗水平在全国都是能排上位的,专家我信得过,但是海外的疗养院管理理念和经验更丰富。”孙小蓉解释。
兰青医院目前的新址只能放下20张床位,记者采访时还在紧张装修。“估计再过两三个月左右就能接收病人,如果需求大,会马上找新地方增加床位。”孙小蓉语速很快,其雷厉风行的风格显露无遗。
7年收集30万个临床样本
“就是这样,将显微镜与电脑连接起来,细胞放在显微镜下,电脑就会自动生成报告。”孙小蓉调出电脑上的“细胞DNA定量诊断系统”(用于判别早期癌变细胞)照片,向记者比划着。可别小看了这样的一份报告,这种连接也不是简单的电线相接,这是孙小蓉与多位医学、光机电专家耗时9年完成的。
孙小蓉解释,通过肉眼用显微镜看细胞已经有100年历史,分辨率已到极限,现在只能看到晚期癌细胞。对于早期癌细胞的分辨,美国、澳大利亚等国的研究已进行了50年。
1999年回国时,孙小蓉带回了国际领先的诊断系统。“临床医学需要大量的临床样本来支撑,在国外可能找5000个案例都难,但在中国,只要深入基层就不愁没有足够的样本。”从2001年开始,7年里,孙小蓉跑遍了湖北境内的88个计生站,数十次深入农村为妇女做宫颈癌筛查,收集的样本多达30多万个。
每到1000个、10000个样本时就将之输入系统,孙小蓉重新调整诊断标准、设计诊断报告。“现在,这套系统比国外的更加精确、实用。”孙小蓉自信地说。
孙小蓉计划将这套系统卖到国外去,不过她没打算比国外卖得便宜,“我们的系统已经更先进,凭什么买回来100多万,卖出去就要卖得贱?”
不怕骂的孙小蓉
刚开始在汉做肿瘤早期诊断时,孙小蓉也遇到不少困难,其中主要是市民观念上的不理解。她向记者透露了一个从未说过的小故事。
一次,一家公司带着员工来做防癌体检,其中一个人被查出癌细胞阳性,有早期宫颈癌的可能,这位病人震惊之余非常气愤,遂对着孙小蓉和专家大声责骂,“我好好一个人,你们凭什么这么咒我?”
孙小蓉苦笑着说,刚开始,很多人不愿接受自己患上癌症的现实,其实癌症的重要特点之一就是早期一般没有明显症状,早发现早治疗创伤小费用也不高,等到患者感到不适时,多半已到了晚期。
“总有一天市民会接受早期诊断的”,孙小蓉给自己打气。慢慢的,她的愿望开始实现。越来越多的人来接受早期诊断。如今,“兰丁”每月接待3000余名来自全国各地的病人,在16个大中城市建立了检测中心,孙小蓉发明的有关细胞成分的纯化、分离、浓缩技术和用于肿瘤普查的新制片方法等,已获得6项国家专利。
回国创业9年,孙小蓉说,自己的回国决定如此正确,至今都不后悔。“我常常用三句话勉励自己:不因被曲解改变初衷、不因受冷落而怀疑信念、亦不因困难而放慢脚步。”说这些话时,孙小蓉语气坚定。
详情请看:http://cjmp.cnhan.com/whcb/html/2008-06/25/content_370502.htm
· 少帅叶任桦:25岁掌舵华中最大汽车用品城
· 小女孩月赚10万:自述成功秘笈
· 张文中 博士后“误入”零售业
· 徐东明:摆地摊赚得200万财富
· 曾强:为江城顶级奢侈品当保姆
· 关键时刻显价值 职业经理人一个字赚了三万元
· 余震彦:为武汉人量身定做餐饮服务
· 北大“退”学生:26岁获1亿风投
· 吃螃蟹老板 把6000元小作坊做大
· 彭鸿斌:农民儿子创造的大奇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