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邹新安:“鸟王”期待飞得更高
- zt.wineast.com 发布时间:2010-12-19 22:52:00
作者:佚名 文章录入:网友(cctvmmg) -
抗洪浪尖,“偷”沙盖鸟语林
7年前,现在的梨园广场还是个荒凉的垃圾场,东湖迎宾路则是条两车不能对开的黄土路。福州某鸟语林的考察团,站在这个“九省通衢的垃圾堆”顶上,兴奋不已---他们打算在这里“复制”一个鸟语林。军人出身的安徽汉子邹新安,奉命来汉出任总经理。
“鸟巢”刚动工拉起架子,'98特大洪水不期而至。为支援抗洪一线,全市建筑工地全部停工,几乎所有黄沙都填进了洪魔的“大嘴”。眼见鸟语林停工待料,身为商人的邹新安急了,开出1200元/车的大价钱,拦下了一车黄沙卸到鸟语林,价位十倍于市。可砂浆刚糊上墙,他脑子里猛地响起了军人的声音:“洪水当头,这跟偷沙有什么区别?全城几百万百姓等着沙包救命啊!”
邹新安转身拦住工人:鸟语林工地停工3个月,一切等洪水退了再说。
"非典"突袭,5000鸟儿险遭活埋
洪灾退后,鸟语林抢在9月份开放。9月28日当天客流突破8000人,门票收入狂卷15万元。“几千只鸟要靠吃消食片度日,不然就要被游客投的鸟食撑死。”一位饲养员这样形容。
邹新安深信,民营特色动物园在武汉迎来了第一个春天,“鸟的时代”到了。他一方面用每年20万元的高价,从北京请来专业鸟类表演班子,丰富节目;一方面积极参与市旅游局旗下的科教旅游线路,依托政府之力冲开学生市场。“一般来说,游动物园的以老人和孩子居多,同类相争必然互伤,而鸟语林主要是抓中间的那群人”。
但邹新安没有预见到的是,“阳光灿烂的日子”仅过了5年。2003年,“非典”突至。
防疫警戒通知很快传达到鸟语林:一旦动物染上非典,不允许施救,必须就地“灭口”,以免扩大传染范围。“当时已经做好了最坏的打算,万一不幸被波及,就把丹顶鹤、白鹳、绿孔雀、金雕等15种国家一级保护鸟类,送到远离市区的湿地保护区暂避,其余几千只鸟,就地活埋。”说到这里,邹新安哽了一下,眼眶红了,“连埋尸小组都成立了,很残酷”。
一连多天,鸟语林只有零星一两个游客“冒险”光顾。一天傍晚,售票员沮丧地告诉邹新安,一个游客都没有了。他心里一凉,默默从口袋里掏了20元钱,买了一张门票,“再困难,也不能剃光头”。
他不敢去算当年850万元的投资是否会打水漂,也不敢去想价值120多万的鸟被活埋的场面。他要它们活着。
为了保住几千个“孩子”,邹新安给鸟儿安排最好的膳食,增强抵抗力,并偷偷暗访供货渠道,确保鱼虾没有安全隐患。连一只丹顶鹤生病,都被邹新安抱在怀里打吊瓶,好让鹤有安全感。
两个多月后,当报纸刊登“非典”解禁的消息时,不胜酒力的邹新安,与几十个职工在食堂大醉了一场,他狠狠在桌上捶着酒瓶“发泄”,“太压抑了”。
盖救护站,万余流浪鸟吃穷鸟语林
7年后的今天,鸟语林的飞鸟队伍已扩军至8000余只,除了多年引进的名贵鸟类,还有很多是“捡”回来的不能放飞的流浪鸟。
“那只没有右翅的白鹳,国家一级保护动物,2003年从沉湖湿地救回来的。因为右边翅膀长瘤,被迫锯掉了,如果放回野外,必死无疑”;
“正在啄鱼的那只白鹤,去年下半年从宜都救回来的,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现在全省只有两三只了”……
在动物园界,中国虎王周伟森一直都在为“捧着金饭碗讨饭”苦恼不已,他养的700余只老虎,因保护级别过高,不能用来转化为经济效益。而邹新安养的白鹤、白鹳,也是“一根毛都动不得的”。
2000年9月,经市林业局审批授权,鸟语林盖起全市首个鸟类义务救护站,免费收容和治疗流浪鸟。5年里,共有1.6万只“流浪鸟”在鸟语林治愈蠓祷卮笞匀唬扌掳膊坏貌怀腥希虺て谔戎尾∧瘢蒙弦巡豢爸馗骸!鞍尊偾谐页崾质酰私角В磺傲教煊惺忻袼屠匆恢皇苌说穆槿福颐且哺瘟恕薄?br> 为此,邹新安自我解嘲说,用市场经济的眼光看,折本经营脱离了价值规律的指挥棒,但从经营理念的角度讲,回报社会也是一种企业文化,同时完善了企业赢利以外的功能。“鸟儿回归大自然的生态价值,远远高过了为它付出的经济价值”。
七雄竞起,差异竞争化解“七年之痒”
去年,江城动物园数量达到7家,前所未有的数量,使“过剩”成一时热议话题。
继鸟语林后,江城动物园几乎是以两年开一家的速度,迅速膨胀。每新开一家,都会或多或少分流现有动物园的客流。
“一个省会城市,两三家动物园就很合适了,过多势必引发恶性竞争,如一再降价打折。而动物也根本没有福利可言,”邹新安摇摇头,“前段时间仙桃一家动物园的老虎就被活活饿死了”。
说到“七年之痒”的话题,邹新安不以为然,“非典之后,鸟语林的整体营收还是呈上升趋势的,还没到‘痒'的地步。尽管现在动物园面临过剩,但鸟语林的特色在本城只此一家,竞争是差异化的”。
去年“五一”,九峰动物园开园亮相,令本土动物园数量增至7家,当个黄金周客流就创7万人。七园之争究竟对鸟语林有多大“威胁”,邹新安不说,但心里明白。
· 夜市摊主靠卖韩饰起家月入万元
· “老人头”廖小军:身价千万的创富路
· 奇正藏药雷菊芳:从科学家到中国女首富
· 迪源:挑肥拣瘦融资两亿元
· 陈平:湖北走出的快递业巨头
· 商界不倒翁演绎致富神话
· 左颖:中国最年轻的亿万富豪
· 21岁小老板的创业故事
· 武汉“小裁缝”要做中国的“范思哲”
· 上海地产界奇才张兴标:50岁创业不为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