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郑阿博:梦想当律师的“打工老板”
- zt.wineast.com 发布时间:2010-12-19 22:54:00
作者:佚名 文章录入:网友(qasd1) -
慧眼识货 自立门户当老板
1991年,小郑18岁,父亲借来1万多元钱,把他送到南京,和亲戚合伙卖机电产品。
初出茅庐,小郑只能在店里当伙计。但他聪明、好学,一年下来,认全了上千个品种的机电产品,学会了和客户喝酒、谈生意。
那时卖东西只讲关系,和客户喝到“感情深”,产品就不愁没销路,厂家多半不重视包装,只用纸盒简单包装产品,雨天送货很容易被打湿。而天正的产品却用防水纸另做包装,在小郑眼中“很另类”。
和天正公司同时发家的浙江企业,多是家族式管理,天正的业务员却全从招聘而来,懂得营销知识,讲起话来头头是道。
1993年,一些生产厂家开始在各地培养代理商,天正公司给出的条件十分优厚:代理商只用付七成货款,剩下的三成,在年终返利中扣除。
墨守成规的亲戚,怕成了代理商做大后会被吞并。小郑却看准了这条路,和亲戚把钱一分,自立门户开起了销售公司,专门代理天正品牌的机电产品。
学以致用 “土炮”换“洋枪”
“递名片时,上身微微前倾,双手相对握拳,大拇指在上,轻轻捏住名片的两角,恭敬地递给对方……”至今,小郑仍记得在天正公司学到的第一课,熟稔地演示给记者看。
每次做促销活动前,总公司就把小郑和其他代理商集中起来,上培训课,教只会打“土炮”的小老板们学用“洋枪”。
怎样向陌生人推销自己,如何制定营销计划,怎样分析、过滤客户……做了好几年生意,才接触到正规的营销理论,小郑感到:过去靠喝酒拼交情才能卖出产品的方法已经落伍了。
理论最终还是要用来指导实践。小郑试着把学到的知识,套用到自己的生意上。
机电产品有几万种,公司不可能全部都有库存,常常客户来点名要买什么型号,清仓后才发现没有库存,浪费公司和客户的时间和精力。小郑动动脑筋,设计出一张清单,仓库里有哪些型号、还剩多少,都在清单上标明。每半年,还可根据销售和库存情况,确定是否改变进货组合。
这招让不少客户记住了“天正”:比以前方便、效率也高。其他公司纷纷效仿。
几年下来,公司业务蒸蒸日上。到1996年,小郑的身家已超过百万。
自讨苦吃 老板重当打工仔
公司渐上正轨,小郑却萌生了一个出人意料的想法:到正规的大企业去打工,学习现代化营销、管理知识。1996年,他将100多万元入股天正后,回温州当上了天正的业务员。
当老板时,公司虽不大,手底下也管着十多个人;重新当上业务员,受人支使,到处打杂,每天要跑市场,对于落差,小郑对自己说:放下生意来打工,学知识才是目的,何况自己也是公司的股东,是为自己打工。
小郑定下心来跑市场。本就有丰富的销售经验,小郑的业绩很****上部门前几名,一年内就升为副总。
“市场业务,只要勤跑就成,但现代化管理知识却让我眼界大开。”公司里,很多同事是硕士,常提出新的观念,制定一些新颖的营销策略。很多东西暂时用不上,小郑都暗暗记在心里,为他后来在武汉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临危受命 打开湖北市场
1999年,郑阿博临危受命,接下了武汉分公司。
此时,武汉分公司刚成立一年,但湖北市场迟迟打不开,只有20多个销售商,品牌少有人知。
郑阿博仔细考察了当时的市场情况:武汉计划于2000年进行农村电网改造,对机电市场来说,是个巨大的商机,市场上十多个公司,都紧紧盯着这块大“蛋糕”,已无插足之地。天正一无知名度,二无关系网,在竞标中连号都排不上。
严密盯防前线,各家背后露出空门:营销人员都将精力放在竞标上,市场却无人防守。
郑阿博决定退出竞标,趁机抢占分销市场。他迅速拟订了“城市风暴计划”,计划在省内每个城市找到两家以上的代理商。带着所有员工跑市场,在省内所有城市寻找经销商。半年下来,省内的天正经销商拓展到120多家,产品顺利进入各地市场。一年下来,销售额翻了十多倍。
先铺网、再整合。几年下来,“天正”在湖北省机电市场打开了局面,知名度显著提高,品牌站稳了脚跟,经过优胜劣汰,经销商缩减为50多家,业绩却是所有分公司中最好的一个。
· 中国民营经济十大风云人物
· 渝商郭家富洗脚洗出的财富
· 新工场董事长李开复:“创新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 江城调料女王迷上下乡种地
· 靳羽西——用口红改变中国
· 雷军:我失败的大学创业经历
· 凡刘伟想傍大企业学管理
· 李嘉诚之子李泽楷的创业史
· 面包房学徒到鞋业巨子
· 安利齐玉侠:下岗女工辛酸创业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