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黄银华:拄着双拐闯武汉
- zt.wineast.com 发布时间:2010-12-19 23:01:00
作者:未知 文章录入:网友(wangjiaming) -
黄银华:拄着双拐闯武汉
黄银华说:“人生就像写钢笔字一样,要坚持练,一定会有写好的一天。”
图片由本人提供
不是亲眼看到黄银华,你可能想不到33岁的她看起来还是20岁的样子,纯洁,真诚,天生的娃娃脸上洋溢着她阳光般的笑容。春节前的一天,黄银华在她的酒吧里接受采访。她习惯性地看了看记者略显诧异的表情,习惯性地将双拐靠在墙边,慢慢坐下,开始讲述她艰辛并幸福着的创业之路。
黄银华是湖北鄂州人,因为开“文心书屋”的缘故,相熟的人都习惯叫她“文心”。2001年她被评为武汉市优秀进城务工青年,2002年被评为十大杰出进城务工青年,2003年又被评为武汉市杰出残疾青年,经历过风雨的黄银华像临风展翅的海燕,已经从一个农村残疾女孩,成长为一个美丽而又坚强自信的女老板。
“我从不放弃,我很珍惜生活,珍惜每一次机会,所以我学会了忍受,学会了坚持!”
1 拄着双拐来武汉,街头小摊盘成裁缝店
1987年,13岁的黄银华被诊断出患了血源性骨髓炎,从此瘫痪在家,一躺就是6年。找过各种医院,试过各种偏方,一直到觉得实在是治不好了。在这6年里,她自学了高中课程,也写过很多诗、小说,也想过去考大学,可后来发现,以她的身体状况,根本无法参加高考。
此时,家里已被拖得一贫如洗。看着父母早生白发、每日为自己操劳,黄银华很心酸,下决心不再拖累他们了。小时候在武汉生活过,她想去武汉闯一闯。
家里人一致反对。哥哥说:“妹妹,不管怎么样,哥哥照顾你一辈子,不要出去找罪受啊!”可黄银华心意已决,她不愿意一辈子都像个废人一样活着。
1993年,黄银华来到武汉青山红钢城。她此前在家乡学了3个月的裁缝,在妈妈的帮助下,在建设九路的一个歪脖子树下摆了一个小裁缝摊。妈妈在十字路口张罗顾客。黄银华看着川流不息的人群,心里感到很迷惘,很无助。
黄银华回忆说:“还记得我第一次出来摆小摊,有一个人送来条裤子让我裁。当时正好是中午12点,对面一个铸造厂的工人下班,有很多女工出来吃饭,都围过来看热闹。我紧张极了,只有硬着头皮裁,妈妈说我当时拿着剪刀的手都在发抖。最后,妈妈哭着求她们离开了。”
黄银华的裁缝手艺还是“半吊子”,她想了个办法:让人拿样子来,自己依葫芦画瓢。有位女顾客,上海人,长得很漂亮,也很喜欢自己设计衣服,但非常挑剔。黄银华第一次做出来的衣服,她认为很不好,要求改。黄银华虽然心中委屈,却并没有与她争辩,而是将衣服默默改了。可对方依然不满意,又继续改。到了第三次,她终于点了头—对衣服也对人,她觉得黄银华是个很负责任的人,后来带了很多熟人来,这些人最终都成了黄银华最忠实的顾客。
裁衣服摆小摊的日子十分艰辛,黄银华经常在晚上加班,天一亮就出来将赶制好的衣服给顾客,她的手总是冻裂的。
第一年有妈妈帮忙,第二年春天,她就带了个小姑娘一起来做。到了1995年春天,她请了几位师傅帮忙,开起了自己的裁缝店。
2 10平米的小书屋,和理想越靠越近
裁缝店刚走上正轨,黄银华突然决定转向,因为她有一个梦想——有一天能守着自己的书店,一边做生意,一边还能写点什么。
小时候的黄银华是个活泼女孩,爱唱歌、跳舞。生病后,她又梦想着能当一个作家。因为生活的压力来汉创业,她仍希望能两者兼顾。
黄银华在裁缝店对面找了个小门面,开了家租书屋,取名“文心”。这是个10平方米都不到的铁皮房子,只放得下两排书柜,店里不少书都是做衣服的顾客捐助的。起初为了维系营生,她是开着裁缝店养书店,直到书店的顾客日渐增多起来。
她当时就住在书店里。每天晚上关门时,要把卷闸门拉下来,再用脚踩紧,才能锁住,她够不着,也踩不住,平日里,最后一个走的客人一般都会记得帮忙关门,还会帮她把阁楼上的被子拿下来。
那年冬天的一个雨夜,客人走光了,门依旧开着。黄银华着急地在屋里转来转去,天气太冷了,如果一直待下去,会被冻坏的。她想着,如果能爬上阁楼,至少可以盖上被子。她尝试着拿书架当梯子,一次又一次地跌倒、再爬起,她终于躺在了被窝里。
那一刻,她忽然意识到,以后什么也不会怕了。“原来自己可以做很多自己以前不敢想也不敢做的事情,一直以来只是自己没有勇气去面对而已。”
3 三次搬家,书屋面积翻三番
1996年,黄银华把裁缝店停了,一心一意开书屋。再度面对家人的反对,她只说了一句话:“这(裁缝店)不是我想要的。”
不久,周围的租书屋越开越多,竞争变得激烈起来,她的生活景况一下又变得艰难起来。家人劝她不必苦苦维持,回家算了。但她仍然选择了忍下去。
要渡过难关,就必须有所创新。她着手调整店里的书,又自己设计广告,到处去传发,还在周围人群中做民意调查,搞市场分析,以进一步调整书籍范围。一来二去,客人越来越多。
次年,书屋搬到了一个20平米的砖房里,有了五六个书柜,看起来更像一个比较正规的书店了。
1998年,书屋又搬到一个60多平方的房子里,黄银华还专门买了一台电脑,对店里的书籍进行管理,这吸引了很多顾客大老远赶来借书。
有个顾客开玩笑说:“我从那么远的地方跑来,你能不能给我算便宜点啊?”她灵机一动,立刻就针对远一点的顾客调整了书价和租书的策略。此外,她还在节假日对部分书籍实行半价或者免费,而另一部分精品书则提高书价。像《十万个为什么》之类的精品书籍,很多租书屋都是不进的,但是为了提升书店的品牌和形象,黄银华咬牙进了不少。
1999年,书屋再次搬家,这次是一间80平米的房子,图书规模达到5万册。
4 尝试开酒吧,将来要走连锁路
2001年,黄银华在常青花园盘下一间大门面。因为租金较高,开书店难以维持,她便开了一间书吧,在卖书的同时,也卖一些饮料、副食。但没过多久她就发现,即使有客人来,也大多不看书,只是喝一杯咖啡。她想干脆开咖啡店得了,但与竞争对手相比,资金和硬件条件都处于劣势。2002年,她将书吧重新定位为一个生活型的交友轻吧,取名“百美酒吧”。
第一年亏了很多,家人劝她关门了事。但她始终相信只要自己坚持着做下来,心血一定不会白费。
一位台湾客人经常来喝茶,他本人也是开咖啡店的,给过黄银华很多建议。其中最重要的一点是,虚心听取顾客的意见,把每一位顾客都当作自己的朋友,才能留住顾客,才能让店子愈加完善。
常青花园住着很多职业经理人。一次,一位做化工生意的经理人来喝咖啡,无意中说起,他刚来武汉,缺少一些生活用品,不知在哪里可以买得到。黄银华二话没说就带他去买,但他需要的那种鞋油没买到。第二天,黄银华出门时特地帮他买回来了。那位客人感动得不得了,之后就常来酒吧坐坐,也带来很多朋友。时间长了,大家都把黄银华当成好朋友,亲热地叫她“文心”。
在黄银华的设想中,自己的书屋迟早要走上连锁之路。2004年,她拿着方案去参加团市委组织的青年创业展时,得到了很多人的认可和支持,有人当场要求加盟。这更肯定了她的想法,只是她考虑到当时还没到做连锁的最佳时机。
黄银华说,现在两家店都已经进入平稳的赢利状态,而经营十年之久的书店已具备相当的规模和实力,有了连锁经营的基础。“我要实现5年一个跳跃,相信不久的将来,会有很多家文心书屋和百美酒吧出现在武汉这座城市,而且会越来越多,越做越好!”黄银华创业感悟
人生就像写钢笔字一样,要坚持练,一定会有写好的一天。
我最喜欢两个词:坚持和忍耐。每次碰到困难我都会坚持,都会去忍耐。最后我发现每一次创业虽然开始都不顺利,但只要我坚持住了,最终就会积累出机会,积累出幸运,积累出更宽广的大路,让我一路快乐地走好,而我所要做的只是在这条大路上继续不断地修炼自己。
黄银华心声
为残疾人多尽一份心
2000年,黄银华办起了残疾人互助会,并在朋友的帮助下,创办起“携手同行残疾人(互助会)网站”。2001年,网站又增加了服务内容,主要为残疾人提供就业和交友服务。两年来,已经有1万多人次光顾网站,100多人通过网站找到了工作。
黄银华说:“我一直在想,以后再开书店,一定要请些残疾人和下岗职工搭配着到书店里打工,大家互相配合照顾,又都可以有事情做。自己的连锁店开得越多,能够帮到的人也越多,这样,我的人生价值才得到了最大体现。”朋友眼中的黄银华
一位与黄银华相识的朋友谈到她,首先就是一声感叹:“文心是一个相当能承受压力的人,道德感和责任心都非常的强,她是决不会为了赚钱而改变她自己的。但是她太要强了,什么都喜欢藏在心里,从不将烦恼告诉大家,所以大家看到的文心永远是快乐的,其实她把伤心和压力都留给了自己。我觉得这样对她而言不好!”
亲人眼中的黄银华
黄银华的姐姐马洁说:“文心有今天真的是不容易,她一个人吃了很多的苦,家里人很担心,但是也没有什么人可以真正帮得上她,什么都还是得靠她自己。好在她很坚强,虽然她是一个残疾人,但是她比一个普通人更加不怕吃苦,她的乐观精神感染了很多人。”
顾客眼中的黄银华
在黄银华店里结为夫妻的两个朋友曾为她写了一段话:“一个快乐的人开了一个快乐的小店,过着积极快乐的人生,结识同样真诚、快乐的朋友,一起过着幸福的生活!”
· 一个深圳女孩艰辛的创业经历
· 21岁情人节那天 我的创业故事
· 他,从暴穷到暴富的十年!
· 贫困大学生胡启立的创富传奇
· 农村妇女再次创业,打造"铭霞"
· 女子丰胸发现商机 办丰胸餐馆连锁经营月入数万
· 传统布鞋竟成就了一个男人的事业
· 父子关于财富的对话
· 年轻凭什么暴富?!
· 华侨美女玩网游 玩成首位虚拟世界百万富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