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建筑小工20年变身亿万富翁
- zt.wineast.com 发布时间:2010-12-19 23:05:00
作者:未知 文章录入:网友(shangzhe315) -
1979年,吕双辉坐上拖拉机,从家乡颠簸9天9夜来到深圳。他对“经济特区”的理解是—那里有钱赚。在深圳,他从露宿街头的流浪汉到建筑公司工程队队长,如今是身家过亿的“医学导纳王”
在深圳龙华辉大公司总部一间不算大的办公室里,记者见到了这位颇具传奇经历的创业者,岁月已经在那张饱经沧桑的脸上刻下了明显的痕迹,但浓眉下的一双眼睛却闪烁着刚毅自信,一言一行中流露出豪爽和乐观。
年近50的吕双辉人生充满传奇色彩。在饱尝成功与遗憾、尊严和屈辱之后,他说:“别人成功的标志是业绩,我的成功则是我的经历和精神。”——他认为自己是一个成功人士。
70年代:露宿街头的流浪汉
1957年,吕双辉出生在福建泉州一个穷苦农民家庭,在那个动荡的政治年代里,由于祖父曾是地下党成员,他的童年沉浸在辍学和无休止的批斗中。1979年,吕家被平反,同年,改革春风吹过中国南海之滨。在老师指点下,吕双辉来到南方,这成了他和家族命运的重要转折。
1979年10月,22岁的吕双辉坐着手扶拖拉机颠簸了九天九夜来到深圳,开始了“找饭吃”的生涯。吕告诉记者,当时的他认为“经济特区就意味着有钱赚”。
起初,吕双辉去了一个废品收购站,可才干了几天就被老板赶了出来,身无分文的他只好露宿街头。一天,吕双辉路过当时的深圳市政府建设工地时,发现里面的施工队是家乡福建泉州的,于是上前操着乡音要求找一份活干。在答应了对方提出的只给饭吃、不给工资、不能住在工地等一系列苛刻条件后,吕双辉终于得到了一个做模板的工作。一个月后,模板做完了,而他又失业了。
一边打工一边流浪的生活,吕双辉一过就是五年。
80年代:“倒腾”得来原始积累
1984年,吕双辉无意中结识北京设计院的工程师,被带到新疆参与一家电影院的木工活。由于手艺出众又肯动脑子,吕遭到了当地建筑队的排挤,被洗劫一空后逃回到深圳。
1985年,吕双辉的生活开始出现转机。由于平时踏实肯干,一个村民以8000元的总造价将一栋70平方米的私人建筑全部承包给他。当时,吕还只是一个打工者,没有任何设备、组织、人员和资金。为了将这个工程做好,他凭自己的信誉用100元一条的高价从一家小卖部赊出“三五”牌香烟,又以60元一条的低价卖给另一家小卖部,以此获得了购买原材料、租用设备、聘请工人的首笔启动资金。
之后,他以类似方式倒卖大米并获得了更大的流动资金。经过数轮“倒腾”,吕双辉完成了平生接到的第一个大工程。“其实,当时我一分钱都没有赚到,还赔进了自己的工资,不过,我就是靠这个起家的。”吕双辉至今回忆仍很自豪。
在建筑界筑起名声
此后,这位村民又先后给吕双辉介绍了两项工程,这帮助他完成了原始积累。1986年,吕创办龙华十四建筑队,从此摆脱颠沛的生活,并在深圳开始拥有一方自己的舞台。1989年,一位朋友把他推荐给时任天津毛皮厂董事长的港商刘慰慈,让他承建该厂建筑面积10000多平方米的厂房和宿舍。四个月来,吕双辉和工人们一起风餐露宿在工地,眼珠熬得像红葡萄。天津毛皮厂厂房和宿舍的交付使用,为吕双辉赢得了财富和声誉,他在短时间内成了百万富翁。
1990年,大批外商前来深圳投资办厂,这是深圳建筑行业的黄金时期。吕双辉获悉,台商吴能明将携巨资在龙华设厂。虽然当时的他已在建筑界小有名气,但比起其他实力雄厚的国营大建筑公司显得微不足道。凭着虔诚、自信和毅力,吕双辉终于揽下了工程。经过一年多艰苦努力,4幢厂房、宿舍竣工。
之后的10多年里,吴能明把自己所有的基建工程全部交给吕双辉做,还给吕双辉介绍了朋友的许多建筑工程业务。于是,“十四队”创造了一个个奇迹:宝安最大的厂房群体、台湾最大规模的链条生产企业厂房、龙华税务大楼、供电大楼、深圳最大的别墅群……
90年代:懵懂挺进生物导纳领域
事业不断壮大,吕双辉二次创业之情也就油然而生。1995年,他创办辉大实业有限公司,主营建筑业,还涉及彩印包装、五金铸造等。此时的他已拥有数千万元资产。
不过,吕双辉并没有满足,他认为上述行业都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投入高利润低,他必须让自己的企业更加多元化。于是,在公司创办五年之后,也恰逢高科技产业发展浪潮席卷深圳之时,吕双辉萌动了人生又一个重大的目标——进军高科技产业。
1999年,首届“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上,吕双辉结识了我国著名的“导纳”专家李志明。经过一年的筹备和策划,2000年,双方合作成立深圳辉大高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专攻导纳无创伤早期诊断的医疗设备研发、生产,并在当年的高交会上引起了业内外的广泛关注。从此,吕双辉义无反顾地跨入到导纳早期诊断这一当代医学领域的最前沿。
半文盲做高科技很苦涩
现在,吕双辉谈起这一选择时却流露出苦涩和无奈。他说,医疗导纳技术能够提前检测出人体器官病变,但由于它是由生物、物理、临床医疗和IT等多项技术组合在一起的最前沿物理医疗技术,目前只有少数几个发达国家实现了初步产业化。最初进入这个项目只是简单地认为这种新技术能赚钱,对于它的技术标准、产业政策、市场风险等并没有作认真评估。直到深入了解时,他才发现心有余而力不足。“原计划投100万元,一年内出产品,结果增加投入了1500万元,折腾了三年也没能使产品大规模进入市场”。
在管理上,2000年公司刚成立时,作为投资者的吕双辉事无巨细都过问。于是,有人告诫他高科技企业应充分发挥职业经理人作用,他便聘请了一批职业经理人参与管理。可谁知这却是一群“硕鼠”,吕双辉不得不在2002年时又重新操作一线管理。也正是这种磨练,让他领悟了企业管理经——小企业做大项目,要揽到高级人才,公司甚至要资助员工脱产学习;产品进入市场,第一责任人要深入一线,吃透市场,寻求最佳营销模式。
> 相关专题:
· 三次创业经历第一次赚了100万
· 打工妹孙香云:一个奶瓶成就了她的创业梦想
· 刘庚明:艰辛创业荒山披绿 古道热肠见义勇为
· “刘管家”:减肥火锅第一人
· [原创]养牛带动全村人致富
· 卖麻花她一年赚了千万
· 雷汉辉:从菜贩到地产富商的传奇
· 张建功:像草原狼和珊瑚一样生存
· 投资人钱学锋:李开复年近50岁 创业很不易
· 王永庆:从米店小老板到塑胶大王
· 三次创业经历第一次赚了100万
· 打工妹孙香云:一个奶瓶成就了她的创业梦想
· 刘庚明:艰辛创业荒山披绿 古道热肠见义勇为
· “刘管家”:减肥火锅第一人
· [原创]养牛带动全村人致富
· 卖麻花她一年赚了千万
· 雷汉辉:从菜贩到地产富商的传奇
· 张建功:像草原狼和珊瑚一样生存
· 投资人钱学锋:李开复年近50岁 创业很不易
· 王永庆:从米店小老板到塑胶大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