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代民企创业者要减压
- zt.wineast.com 发布时间:2010-12-19 23:08:00
作者:佚名 文章录入:网友(juyfdssdfgd) -
一代民企创业者要减压
在自己一手创办的企业正扶摇直上之际,38岁的王均瑶却离开了人世。
王均瑶,均瑶集团董事长。25岁时,这位温州商人就开辟了国内第一条私人承包的航线,并被人们冠以“胆大包天”的名头。如今,他的企业拥有航空、乳业和置业投资三大板块,总资产35亿元。可在他看来,这点财富离他所崇拜的李嘉诚还太远。
均瑶集团的总部设在上海,身为温州人的王均瑶还被选为上海浙商会的会长。王均瑶死亡的消息在今天的《温州日报》首次正式公开。报道说,因患肠癌医治无效,王均瑶于本月7日晚在上海逝世。一位医学专家解释,肠癌很可能由于长时间的生活、饮食不规律造成。“王均瑶病逝了?”正在广州出差的吴一鸣也是上海的一位企业家,听到王均瑶去世的消息后,他的声音停顿了将近一分钟时间。他似乎不相信,比自己小1岁的王均瑶真的已经走了。“创业的民营企业家压力太大了。”身为上海赛洋公司董事长的吴一鸣说,他最近相继听到好几个企业家英年早逝的消息。每一个消息,都让他震惊。
在今天(10日)网上登出王均瑶逝世的消息之后,一些网友的评论说,这一代的民营企业家财富来得都不干净,所以死了也是报应。吴一鸣说,如果这些网友看到了这一代企业家财富背后的艰辛,肯定不会这么说了。“除了睡觉,我们的时间全给了工作。”吴一鸣说,他的好友史玉柱每天中午都只吃一个简单的盒饭,一天除了应酬几乎不出办公室。
许多人以为,企业家们大部分的生活都是在打高尔夫或者爬山。听到这些,吴一鸣苦笑一声:这样的企业家全国都找不出几个,他们要么是不再进取,要么是企业管理已经非常成熟。在他看来,中国的第一代民营企业家们都还在创业阶段,“我们的企业都还很小很小”。
企业家们不止面临着竞争对手的压力,更重要的是,他们还要全身心投入市场之外的“潜规则”。吴一鸣和一些企业家朋友开玩笑时,经常自诩为“高压锅”,意思是说,他们这一代民营企业家一定是社会上最能承受压力的人。
吴一鸣认为,第一代企业家的压力主要来自三方面:
一,企业家自我加压。这恐怕是企业家的一个特质——天生喜欢进取,不满现状;二,由于他们是改革开放后的第一批企业家,在市场规则还不完善的今天,他们不仅要与人打交道,还要“与狼共舞”。三,周围人们的仇富心理也对他们造成了很大压力。
“最耗心力的应该是房地产企业。”北京一位房地产企业老总对记者说,干这一行不能超过10年,否则肯定短寿。
这位老总说,在中国做房地产,最重要的是与权力部门搞好关系,不但要傍一两个大官,连普通办事人员也得罪不得。如此,一个房地产企业的老总必须千方百计地搞好与有些政府官员的关系,除了给他们直接的好处外,还要不时地替他们的一些奢侈消费买单,“时间长了,不要说身体,人格都被扭曲了”。
这位房地产企业老总特别能理解一些知名企业家为什么要爬山,“除了个人兴趣爱好外,更重要的是洗涤自己的心灵”。
因其富豪榜而在中国颇有名气的英国人胡润,这些年一直在关注着中国的创业民营企业家。“中国的民营企业家都承受着巨大的压力。”胡润的助手陈冰说,从今年开始,他们专门为企业家举办了一个名为“生活奥斯卡”的活动,口号为“在重压下优雅前行”。他们组织企业家听世界提琴大师的专场演奏,组织他们慈善拍卖,请法国调酒师教他们调香槟……
陈冰说,后来,由于部分企业家觉着“重压”这个词太沉重,他们的活动口号改为“帮助别人,奖励自己”。她说,为了让企业家们真正轻松下来,他们的活动拒绝任何记者参加。据说,胡润的公司4月份在上海举办的那场“生活奥斯卡”,有100多个企业家参加,许多人都是从北京甚至更远的地方赶来的。“王均瑶没参加。”陈冰的解释是,因为他还没上胡润的富豪榜。不过她说,王均瑶已经在他们下一个富豪榜的搜寻目标之列,可如今,即使王均瑶的继承人能上榜,当初创下这片江山的人却看不见了。
“没有时间去逛商店或娱乐,如果有空了就带孩子去必胜客,排一个小时的队也觉得很高兴,那是一种做人的乐趣。”这是年仅38岁的王均瑶在当选浙江商人风云人物时说的一句话。还有更多的荣誉在等着,只是王均瑶不能亲自戴上这些花环了。今天,从上海市评选表彰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传来的消息是,被提名为“上海优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的王均瑶,已经通过了公示。不出意外的话,1999年才到上海发展的王均瑶将被当地授予这个优秀建设者的桂冠。
“这一代企业家大多都牺牲了个人的生活,他们的财富和荣誉大部分是用心血乃至生命换来的,我们应该给予这些民族精英应有的尊重。”北京一位长期关注民营企业的学者说,对大部分企业家来说,他们的钱一辈子也花不完,可他们并没有止步,继续在为自己的荣誉和社会的进步而拼搏着。
网友们继续在对王均瑶的辞世消息做着各种评论:一个没有当官的父母、没有博士学历、没有海归背景的人能做到今天这样,怎么能不让人敬佩呢?
· 刘玲:三次从头再来终成老板
· 李兆基创业史:当年一千元闯香港
· 大学生竟然养鸡 怪招赚了大钱
· 从瓜子小贩到彩印厂老板
· 故里创业 打工打成百万富翁
· 陈耀祥:看重舞台不看钱
· 淘米网CEO汪海兵:为淘米 头都想破了
· 人才断层危机加剧 方永飞:企业发展赢在中层
· 黄光裕:35岁105亿跃居大陆新首富
· 23岁总裁的创业传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