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利郎男装王良星:我还有半杯水没喝
- zt.wineast.com 发布时间:2010-12-19 23:09:00
作者:佚名 文章录入:网友(艺术酒桶) -
利郎男装王良星:我还有半杯水没喝
有一则寓言说,两人面对一杯喝了一半的水,一个人说:“我已经喝掉了半杯水。”另一个人说:“我还有半杯水没喝。”人生四十,恰似那喝掉的半杯水,王良星说:“经过这么多年的磨练,我从一个生意人变成了一个商人。我喝掉的那半杯水,没有后悔、也没留什么遗憾﹔剩下的半杯,我要让利郎成为国际品牌,让利郎人都富起来。”
像许多人到中年的企业家一样,40出头的利郎男装总裁王良星正处在智力、能力、竞争力的鼎盛时期。站在人生中场上,往回看,商海搏击战果辉煌﹔往前看,事业已打下坚实的基础,正踌躇满志、希望满怀。
“一手交钱,一手交货”
创业初期,王良星只是一个一心想让自己过上理想生活的小市民。
上世纪80年代末,福建泉州、石狮、晋江服装业的蓬勃发展,服装个体户遍地开花。王良星拿出辛苦攒下的1万多元,买了几台缝纫机,雇佣了7个工人,在家里开始了创业。
“买来布料,在地板上用剪刀裁﹔做好衣服就拿到批发市场上买,大部分买给各地的个体老板。因为价格便宜,所以销路特别好。”业务越做越大,从1987年─1997年的十年间,利郎的销售模式与晋江大多数服装企业的草创阶段一样,采取定点销售的简单形式,接受来自各地的服装批发商,这为利郎积淀了第一桶金,并维持着利郎人“小富即安”的局面。
“我们就是一手交钱,一手交货。至于西服卖出去以后顾客有什么反应,我们的目标消费群是谁,一律不管。”当时的利郎,产品单一,只做西服,也没有对目标消费群的定位,只求产品卖出去就行。
这种粗放式经营的方式很快就带来了负面影响。1996年开始,虽然“利郎”的销售额还在继续增长,但是利润却下滑得很快。在市场调查中发现,“利郎”服装在福建知名度虽然很高,但没有美誉度。同时,服装产品的同质化程度越来越高,“利郎”产品在款式、面料上的优势不明显也成为其开始产生滑坡的原因之一。
王良星回忆说:“随着广东、浙江服装相继迎头赶上,后来居上的强敌、残酷的市场竞争,加上利郎自身一度停滞不前,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利郎逐渐衰落,一度面临倒闭。”那时,王良星甚至有了“关门大吉”的想法。
这个阶段,很多服装企业已经越来越注重品牌效应,开始进行品牌建设,而“利郎”还在过去的经营模式中挣扎和摸索,遭遇着企业成长、蜕变中的“方向性”危机。“我开始反思,我觉得应该敢于面对我不懂的东西,去承认失败。我当时就下定决心:从头再来,不成功便成仁。”正是王良星壮士断腕的决心换来了利郎的重生。“我最大的优点就是敢想敢学敢做,别人有的资源和能力,我没有,没关系,我脚踏实地的去模仿、去摸索、去实践。”王良星用一句话评价了自己20年的风雨创业。
“惑也品牌,明也品牌”
“当你看到自己阴影的时候,朝相反的方向望去,你会发现,那是照着你的一片阳光。”品牌让王良星苦恼,但也让他找到了利郎发展的康庄大道。
从1997年到2000年,王良星请了很多专家对利郎进行企业诊断,重新制定战略目标:从批发转向连锁专卖和品牌经营,从单一的西装转向整个男装系列。“品牌一定要个性鲜明,要有自己与别人不同的性格、脾气,要有所为,有所不为,要做自己擅长的领域来形成核心竞争力。”
一次出国时,王良星留意到西方人谈生意时并不像中国人那样西装革履,而是穿著显得特别宽松随意的商务休闲服装,既不失大体也保留了风度。王想到,倘若把目标群体锁定在此,利郎产品肯定会得到新发展。于是,王良星以商人的灵敏率先在国内提出“商务休闲男装”的概念,将利郎定位于商务男装,目标消费群锁定都市白领、商务人士和成功人士等“中产阶级”群体。
利郎由此定位于商务休闲男装,并从单一的西装转向整个男装系列,开始了由单项产品销售转入系列化营销方式、由卖产品转入“卖品牌”的准备和尝试。定位的转型充分体现了王良星的商人天赋。
梦想,借“融智”腾飞
2004年,利郎一跃成为服装行业最黑的“黑马”,销售增长10倍,达到了5亿多元﹔贴牌厂家由10家达到了40多家﹔专卖店增长10倍,达到了1000多家。利郎已成为“中国商务休闲”男装第一品牌,发展态势强劲。但过去的经验教训让王良星明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不进则退,小进也是退,而大进,则需要人才,需要“融智”。
“想做国际品牌,就得不断提高企业人才的素质。”仅有初中文化的王良星深谙此道,4年前,他首次参加北大晋江总裁班,仅仅记住了两三句话,回来就一举扭转了当时利郎的尴尬局面,并从此结下“融智”情结,非常重视人力资源建设。“没有好的人才、好的团队,发展是没有后劲的,可能三年五年做得不错,但一个大企业、大品牌需要的是一个成千上万的有一个共同的愿景,共同的价值观,共同来成就一个大品牌,单靠一个人、一个家族是不能成大业的。”今年2月,求贤若渴的王良星率利郎晋江总部中高层30多人、利郎全国各分公司及各省经销商40多人来到清华大学“利郎总裁班”,寻找智能之源。
这次培训耗资近200万元,但是王良星说:“今天的企业面临各种各样的压力,其中人才的竞争压力日益凸显。企业经常会遇上员工流失、中高层管理人员频频跳槽的情况,如何培育一支相对稳定、有战斗力的队伍对企业十分重要。”用200万元换来整个企业管理团队层次的提升、视野的开阔以及员工对利郎的忠诚度,王良星觉得很值。
“经过这么多年的磨练,我从一个生意人变成了一个商人。我今后的目标,是要把利郎变成一个造梦工厂,让每个利郎人在自己的梦想上努力、学习、不断攀爬一层层台阶,过上想要的生活﹔让利郎成为国际知名品牌。”站在人生中场,面对未来,王良星豪情不改。
· 王佳芬走出“光明危机”
· 从300元到1个亿
· 张永利:新法搓“大”五芳斋老汤圆
· “钱柜”创始人刘英:“贩卖快乐”的高手
· “喷泉大王”的创富之路
· 海归创业 像候鸟一样迁徙奔波
· 两个40岁富翁创业路 敢想敢做机会至上
· 奇瑞尹同耀:我的中国汽车梦
· 一不留神成了亿万富翁
· 天门农夫勇闯沪上物流市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