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车大白菜引出来的创富奇迹
- zt.wineast.com 发布时间:2010-12-20 10:51:00
作者:佚名 文章录入:网友(lb168888) -
王丹玲,一个在财富面前不甘于只吃面包屑,而敢于拿面包的“财女”。她创造性地用一次演讲中小企业融资百万,她临场发挥妙计擦鞋收拢外商巨额投资;她与财富赛跑,她攻城略地,然而,她的生意仅仅是从三车大白菜开始。 生意从三车白菜开始
苏南的富庶天下人共知,在苏南的带动下,苏北也开始有一部分人先富了起来。然而,从小在苏北农村长大的王丹玲家里不但没有先富起来,却比一般的贫困人家还要贫穷。在亲戚的周济下,王丹玲勉勉强强读到高二,就再也无力读下去了。
辍学后,王丹玲随二表姐到上海打工。到了上海,王丹玲才知道生活原来可以如此流光溢彩。然而流光溢彩的生活不属于她们这些打工妹。王丹玲和二表姐在一家皮鞋厂当工人,每天工作长达十几个小时,工资却仅有那么微薄的几百元。
一年后,每况愈下的皮鞋厂苦撑了几个月后,终于关门大吉了。二表姐去了南京,王丹玲开始回家帮助体弱多病的父母照顾田地里的庄稼。从小王丹玲就喜欢读《农民文摘》之类的刊物,她曾多次劝父亲改种经济作物,倔强的父亲却说:“民以食为天,不种粮食,吃啥?”这次,在王丹玲的苦劝下,父亲终于同意将大部分土地改种大白菜。在父亲心中,女儿在上海生活了一年多,见过大世面,她的选择或许是有道理的。
大白菜长势喜人。一天,南京的二表姐在电话里对王丹玲说:“南京的白菜很贵,比家里的价格要贵好几倍呢。”言者无意,听者有心。既然南京白菜销路这么好,以后就把白菜运到南京去卖。
到了大白菜上市的旺季,王丹玲和父亲雇了三辆货车,满载着全部希望一路颠簸到了南京的白云亭蔬菜批发市场。一下车,王丹玲傻了,批发市场的门前到处都是满载着大白菜的卡车。一个小胡子农民上前说:“你们还往这运白菜啊,白菜太多了,卖不出去。今年也不知道哪来这么多的白菜。”
果然,像小胡子农民说的那样,没有销路,小商贩趁火打劫压价格,只出几分钱一斤,还只愿要菜心子。王丹玲愁了:今年寒流来得频繁,要是天气突然变冷,三车大白菜就全会被冻坏。
回到小旅馆,王丹玲一边偷偷地抹眼泪,一边打开收音机听天气预报。天气预报还没到,王丹玲却心里一激灵关了收音机,给二表姐打电话,让她明天有空过来帮忙。
第二天,二表姐赶到菜场门口的时候,却见王丹玲的车旁围了一群人,车上挂着一块白底红漆的大牌子:“爱心大白菜,免费赠送”。二表姐走上前冲着王丹玲喊:“丹玲,你疯了吧,咱能卖一分钱是一分钱,总不能白扔了吧。”
王丹玲的大白菜只赠送给普通市民,每人限领三棵,主要是防止小商贩哄抢。三车白菜免费送是个猛料,很快引起了媒体的关注,爱心大白菜一下子牵动了石城老百姓的心。
随着媒体的关注,领大白菜的人越来越多。但是很少有人不付钱白拿走的,来领白菜的都是些爱吃白菜又心肠热的人。三车大白菜在短短的三天里全部销售一空。
千里迢迢卖白菜,本是一个赔本的生意,经王丹玲这么一折腾,还就赚了。三车白菜卖了整整一万元,这一万元使王丹玲备受启发,也成了她生意的开始。
一次演讲中小企业融资百万
卖完大白菜,王丹玲留在了南京,她想在南京寻找商机,做点小生意。但究竟做什么生意,她心里也没底儿。每天吃完早饭,她就在南京的大街小巷转悠,寻找创业的路子。
一天,王丹玲路过板仓街的时候,见路两旁一家挨着一家的汽车装潢店,顾客盈门。板仓街地偏东郊,车流量不大,生意却出奇地好,王丹玲深感好奇地来到一家小门面,想多看看这行的门道。
小门面的老板是位中年人,乐于与别人攀谈。王丹玲与小老板闲扯了一阵子,才问到主题:“你们生意这么好,一年下来也有不少赚头吧!”小老板扶了扶鼻梁上的眼镜框,十分不满意地说道:“唉,我这是小打小闹,小本生意,赚不了几个钱,一年下来也就赚个一两百万这个样子。”
几十平方米的小店居然有这么大的赚头,街上车流滚滚,公务车、出租车、私家车这么每天在大街上跑来跑去,灰头土脸的,它们也总该要经常美美容,洗洗脸吧。
汽车要美容要“洗脸”,王丹玲脑际突然闪过一个词“亮脸”。“好,就干汽车亮脸这一行。”王丹玲不禁握紧了自己的拳头。
创业需要资金,可是庞大的资金源泉在哪呢?没有资金是最大的烦恼,但王丹玲不怕,她说:“有着肥美的田地,却没有多余的麦子做种子,怎么办?借呗,总不能让这么好的田地荒着吧。”
几天后,南京几家有影响力的平面媒体上出现了一则显眼的小广告:免费讲座,给想投资的人一条金点子,演讲主题《商业奇谋:千万富翁从天而降》。
由于贫穷,王丹玲对经济有着特殊的敏感,她一直在自学经济学方面的课程,读了许多财富方面的书籍。她的知识积累这次派上了用场。在暂时租借的一家学校的礼堂演讲那天,前来听讲的人爆满整个礼堂。王丹玲激动异常,她讲得声情并茂,台下不时爆发热烈的掌声。
演讲结束后,王丹玲向所有听讲者发了自己的名片,希望能够寻找到合作者。第二天,就有几位有投资意向的人给她打来电话,约她详谈。几经筛选,王丹玲最终选择了一位在市场上倒卖鸡蛋的暴发户。
几个月后,王丹玲有着自己独特创意的“亮脸”公司营业了。
妙计擦鞋收拢巨额投资
“亮脸”公司开业后蒸蒸日上,王丹玲自是喜上眉梢,“倒蛋大王”更是心花怒放。但是,时隔不久,王丹玲就觉得市场需要如此巨大,而自己的“道场”又实在太小了。她敏锐地意识到必须乘大好时机,扩大规模,走规模经营的道路。
王丹玲把自己的想法告诉“倒蛋大王”,“倒蛋大王”却颇感为难,因为他又玩股票又炒房子,摊子铺得太大,实在无力再出资,他让王丹玲再等等,等手上资金充裕了再作打算,不急在一时。
王丹玲说:“等面包被别人拿光了,你就只能捡一些面包屑吃了。做生意有时候也必须与时间赛跑,与时间赛跑就是与财富赛跑,谁跑得快,谁掘得的金子就越多。”
就在王丹玲一筹莫展的时候,韩国一家公司的中国市场部经理杨经理来南京考察市场,王丹玲闻风而动,决定前往游说。
在杨经理下榻处,王丹玲侃侃而谈。杨经理虽听得目瞪口呆,但仍不为所动。这是一位久经沙场的老生意人,面对这样的老手,王丹玲有些心灰意冷。待王丹玲讲完了,杨经理呵呵一笑,说:“王老板,对于你讲的情况,我要向总部请示才能作决定。”
临走的时候,王丹玲执意要为杨经理擦一次皮鞋,杨经理惊呆了,这位风雅善辩并且事业有成的女老板怎么会肯弯腰给别人擦鞋呢?
王丹玲见杨经理不解,笑着说:“我在皮鞋厂打过工,跟一位老师傅学了一手擦鞋的手艺。我招进来的每一位员工,我都会为他们擦一次鞋。”
杨经理笑了笑:“你这是忆苦思甜呢,还是笼络人心呢?”
王丹玲爽朗地回答:“两者都有。”杨经理还是不解:“可我不是你们公司的员工。”
王丹玲说:“对待合作伙伴和可以成为合作伙伴的朋友,我都会为他擦一次鞋,只一次。生意归生意,朋友归朋友,要想真正在一起合伙捡金子,首先要成为真诚的朋友。为朋友擦一次鞋,就算是一片诚意和见面礼了,没什么丢颜面的?”
其实,王丹玲当时也只是死马当作活马医,一时突发奇想,想出擦鞋这一令她自己也有些哭笑不得的一招。没想到这次临场发挥,拉近了她与杨经理的距离。
半个月以后,杨经理陪同公司总部的老总登门“拜访”,王丹玲喜出望外,向这位老总捧出了自己的计划书。在计划书上,王丹玲分析了以南京为中心所辐射的都市圈内,苏、锡、常及杭州等城市的市场容量,提出了迅速占领市场,攻城略地的策略。
这位老总是带着赏识和满意离开的,当然,王丹玲因为上次的临场发挥,表演了一出擦鞋“闹剧”,这次也只得将计就计给这位大老总也擦了鞋。
时隔不久,杨经理带来好消息,韩国总部认为王丹玲是一位有能力有潜力并且值得信赖的合作伙伴,决定投资1500万元。
现在,王丹玲的亮脸公司正在呈遍地开花之势奋力发展。昔日的农家女早已脱胎换骨,成了远近闻名的“金凤凰”。
· 一个“茶水蛋”引发的创业 给自己提供岗位的创意案例
· 陈一舟漫长的网络创业故事
· 她靠小小纸箱赚30万
· 中华卖“声”第一人秦杰的创业路
· 华为:从两万到千亿的创业故事
· 电器小老板梦想做“乡镇国美”
· 我的婚庆公司这样发大财
· 看中国第一女富豪张茵的创业传奇
· 我做24万元网站单子的业务过程
· 创业:只要努力打拼 人生就会精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