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黄银华:残疾压不倒的追梦女子
- zt.wineast.com 发布时间:2010-12-20 11:13:00
作者:佚名 文章录入:网友(中泰集团) -
黄银华,小小的个子。 第一眼见她,一头齐耳短发衬着阳光般的笑容,让人感觉她不是34岁,而是一位大学生。如果不是胳膊下那对拐杖,丝毫不会感觉眼下开朗的她,曾是一个自卑内向、来自农村的残疾女孩。
记者到青山区红钢城的“文心书屋”采访黄银华,她正紧张地与设计师讨论装修细节,准备为连锁经营打造“旗舰店”。
21年前,读初一的鄂州女孩黄银华患上血源性骨髓炎,在家躺了四五年。为治病,父母花光了数万元积蓄,黄银华的左腿最终还是落下残疾。
1993年,学了3个月裁缝的黄银华提出到武汉闯荡,但父母极力反对:“你一个女孩子,又有残疾,到大城市去干吗?我们能养活你。”最终,拗不过女儿的执著,父母只得点头。
第一年,不放心的母亲陪黄银华来到青山区红钢城。母亲每天帮她把缝纫机搬到楼下,让她在一棵大树下摆起裁缝摊。两年后,黄银华的裁缝摊变成了有两个门面的裁缝店。她还请了师傅,招了徒弟,攒下1万多元。
1995年的一天,从小就喜欢写作、看书的黄银华突然写信告诉母亲:自己想开个租书屋。
黄银华租了一间10平方米的铁皮房子,开了家“文心书屋”。店里不少书都是找她做衣服的顾客捐的。书屋赢利后,她干脆关掉裁缝店,一心租书。
正当书屋的生意有点起色时,周围一下子冒出五六家租书屋,竞相压价。没多少经验的黄银华一时不知如何应对,生活又变得艰难起来,一度想回老家算了。
在朋友鼓励下,黄银华冷静下来。她没有加入降价竞争的行列,而是进了一批在别人眼里很难赢利的文学名著、科普书籍、杂志等。差异化竞争让黄银华赢得了更多顾客。“文心书屋”的面积也扩大到80平方米,图书总量达到5万册。
合理的品种、细心的服务,吸引了很多顾客大老远前来借书。黄银华又调整经营方式:针对路远的顾客调低价格;节假日、周末,对孩子、老人和残疾人实行半价和免费;提高部分精品书的租价。“文心书屋”又红火起来。
2001年,黄银华在常青花园将一家别人转让的水吧改造成休闲吧,为那些有共同兴趣的人组成朋友圈子提供方便。
“文心书屋”的服务方式也有了变化。黄银华发现周边小学生比较多,他们放学后因父母没下班,总在外面晃悠。她与社区联系,把“文心书屋”变成“四点半学校”,让孩子们在父母下班前呆在书屋里免费看书。
同时,黄银华经常组织“文心书屋”的顾客开展活动,如带着喜欢漫画的大学生们和漫画家交流、在书屋举办漫画展等。
开了13年的“文心书屋”已成为附近居民喜爱的休闲场所,顾客们不再称黄银华为“老板”,而是亲切地叫她“文心”。
黄银华告诉记者,红钢城街已经答应给她两间房,让她作为“文心书屋”连锁店经营。
她说:“连锁店会根据顾客的不同需要,提供售书、租书、休闲、借阅等个性化服务。我也想通过开连锁店,帮助更多残疾人和下岗职工就业。目前,连锁店的设计方案已经完成。如果能争取到一笔资金,规模就可以扩大了。”
· 有时失败无法避免
· 靠一只铁锅起家9年炒出2000万元家产
· 穷小伙2元闯天下到2个亿
· 真实的国美——黑社会老大式的企业文化(1)
· 备了一天的货,不到中午就卖完了,是好事还是坏事?
· “玩转”过亿资本的本土英语培训“女王”
· 一个自由撰稿人的生涯!
· 出国开店 大赚老外的钱
· 孟繁中—从卖袜子到占领“第三市场”
· “当代”创业故事昨打动武大学子 创业经送进大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