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产玻璃器皿打入欧美主流市场--邹仲华创业记
- zt.wineast.com 发布时间:2010-12-20 11:13:00
作者:佚名 文章录入:网友(poet_sq65) -
邹仲华叼着一支烟,斜睨着眼睛,望着窗外。
一抹余晖扫过来,映着他头上间杂的白发。
在他眼皮底下,一辆大货车徐徐驶出厂门。
车上装着他亲手研制的钢化玻璃餐具——这批产品将运往土耳其。
一丝久违的笑意爬上眉梢。他想起——
那个令他久久发呆的搪瓷脸盆
决定生命质量的某个“必然”,通常是由人生旅途中许许多多的“偶然”构成的。从武汉大学哲学系毕业的邹仲华,是在社会的大学堂里读懂这门人生哲学的。
哲学助长了他不安分的性格。他当过报社记者,又转身跳入商海;曾到南方淘金,又回归本土创业。
1994年,他在一位朋友家遇到了那种曾经千百次使用过的搪瓷脸盆。
一盆清水,微波荡漾,盆沿上水草吐翠,清水中鱼儿摆尾。
朋友告诉他,脸盆上的印花就是他老家咸安一家花纸厂生产的。
他久久地凝视着这个搪瓷脸盆,一个创业梦想在心中腾起。
凑了两万元钱,招了10多个技术人员,租了几间校舍,买了两台旧机器,邹仲华开起了自己的丝印花纸厂。
没想到,厂子日渐兴旺之时,不慎被一把火烧得精光。
邹仲华二次创业,把花纸从搪瓷贴到陶瓷,再贴到玻璃器皿上。几年间,成长为全国最大的花纸生产企业。
花纸要找买主。他盯住了一家大主顾,但人家硬是不买账。于是——
一句气话引出又一张蓝图
温州有家钢化玻璃器皿厂,产销两旺,邹仲华早就盯上了。
2002年,他派一位业务经理去推销花纸,遇了冷脸。
他亲自上门。但无论你磨破嘴皮,人家就是不买账。憋了一肚子气,邹仲华顺手拿起桌上一只玻璃盘,冲口说道:“你不要我的花纸,我要生产你这个盘子。”
当时脱口一句气话,却让邹仲华认真起来。通山的石英砂,嘉鱼的模具,加上自家的花纸,上这个项目完全有条件!
缺的是技术。邹仲华派人到高校进修,与武汉理工大学玻璃研究所合作,就配方、窑炉、压膜等工艺技术开展研究。
一个新的跨越等待着他。但跨越的过程充满艰辛——
坚守在“炼狱”和“天堂”的通道上
2006年,咸安区凤凰工业园冒出一家新企业:汇美达工贸有限公司。
当年5月1日,汇美达点燃窑炉第一把火,开始试制钢化玻璃用品。
谁也没有做过,一切全靠摸索。
一炉产品出来,碎了;又一炉产品出来,还是碎了。
从5月烧到7月,破碎的玻璃在厂区里堆成无数座小山。
这可是烧钱呀!两个月下来,公司就“烧”掉了1200万元。
邹仲华血一般的眼睛盯着炉火,仿佛在火中熔炼的,不是洁白的石英砂,而是自己泣血的魂灵。
从“炼狱”到“天堂”,也许并不遥远;但跨过去却需要坚韧的意志。
他把铺盖搬到窑炉边。一连二十多天,不分昼夜,邹仲华和技术人员反复试验。
9月,捷报传出,出炉成品率达到85%。10月,生产线磨合到位。
汇美达,成为全球第四家乳白耐热玻璃器皿生产企业。
邹仲华的眼光迅速转向市场——
广交会上收获喜悦
10月,邹仲华捧着刚出炉的玻璃餐具赶赴广交会。
尽管只租到地底层一块方寸之地,但50多个花色品种一露脸,马上引来成群的外国客商。
几天时间,汇美达签下1500万美元的订单,19个国家的客商等着要货。
去年春秋两季广交会,汇美达共签下5000万美元的订单,产品热销38个国家和地区。
进入收获季节的汇美达人不敢稍作停歇,邹仲华又在谋划一幅全新的创业蓝图。
2008年,汇美达第三期工程开始投建。这期工程将采用最先进的离心技术,生产更精美、更高档的产品,目标是进入欧美主流市场。
据规划,三期工程竣工投产后,汇美达产值可达5亿元,年创外汇超过6000万美元。
> 相关专题:
· 索尼的故事
· 蒙牛——牛根生的两招发家秘籍
· 卡特莱特:从危机中寻找机遇
· 牛肉干大王的成功故事
· 周宇和他的“七种武器”
· 3个在校大学生办起农村养殖场
· 打工仔惊天创业故事:从1.2元到20亿
· 武汉一高校毕业生回老家创业 借120万养鸡鸭
· 盲人网店:“80后”视障大学生用创业拓展就业新路
· 四名大学生合伙卖服装
· 索尼的故事
· 蒙牛——牛根生的两招发家秘籍
· 卡特莱特:从危机中寻找机遇
· 牛肉干大王的成功故事
· 周宇和他的“七种武器”
· 3个在校大学生办起农村养殖场
· 打工仔惊天创业故事:从1.2元到20亿
· 武汉一高校毕业生回老家创业 借120万养鸡鸭
· 盲人网店:“80后”视障大学生用创业拓展就业新路
· 四名大学生合伙卖服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