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郑明:跨越1200公里的重生之路
- zt.wineast.com 发布时间:2010-12-20 11:19:00
作者:佚名 文章录入:网友(cheng111) -
成功与失败其实往往在于一念之差,人生的选择也在于此。要说这世间有个什么样的结局,总要看看有个什么样的开始。
16年前,他是武汉一家进出口公司的科员,凭着自己的能力26岁就做到科长。那时的他,是公司最年轻的中层干部。
6年前,因为中小企业的改制,他怀揣着重生的希望跨越1200多公里,从武汉来到深圳。与其说跨越的是两个城市之间空间的距离,到不如说,跨越的是茫然无措到坚定信念的涅磐之路。从国营公司的进出口部经理,到外资公司的副总经理,他学到了很多,感悟了很多。
3年前,他再次回到武汉,成立了武汉市迪睿道路科技有限公司,这次他不再为别人打工。
他就是郑明,与其它人一夜暴富或者突然而蹴的创富经历所不同的是,郑明的创业更多的是水到渠成、按部就班的过程。正如他所说,“我做过许多事,从科员一直到公司副总,几乎没有省略一个台阶,人总是要前进的,我只剩下一件事没做,那就是做自己的企业。”
——一张印着“副总经理”职位的名片
郑明一直保留着2003年年底印的、已经用了三年的名片,名片上的职位赫然印着“副总经理”四个字,对此郑明狡黠的说,“很多朋友问我,你在公司里原来只是副总啊?其实我就是总经理,但因为当时感觉能力不够,印副总在名片上就是为了遇到无法拍板决定的时候,给自己一个回旋的余地。”
现在有很多人一开业,就给自己印个名片上写着总经理,看似很风光,但郑明认为创业者心态一定要改变。他也曾羡慕过那些西装革覆、开着车、事业有成的老总,也曾暗自下定决心要做一名成功的企业家,可直到真正创业后才发现早已找不到那种潇洒自如的感觉,每天想的就是如何让企业生存发展下去,创业这三年以来,郑明一没买车,二没租一个好的写字楼,所有的想法都是如何把一个公司运作的更持久,不刻意去寻求排场,只有这样才能把企业做好。
“真正有生命力的公司,在于你追求什么?什么都配好了配齐了,但用什么支撑你公司的运转?办公家具我都淘旧货,怎么便宜怎么来,我们的资金本来就不多,就要把有限的资金全部用在刀刃上。”
——“创业不在早晚,足够才行。
人家创业就行,凭什么我不行?”
电影《阿甘正传》中有一段话:My mama always said, “Life is like a box of chocolates. You never know what you're gonna get.”
2000年做了5年业务科长的郑明也是如此,他怎么也没想到下一颗巧克力是如此滋味。公司改制,开始酝酿进行人员买断,摆在郑明前的只有两条路:要么继续呆下去观望;要么果断的重新开始。继续呆下去混日子不是郑明的个性,既然决定出来,干脆就到大城市去看去闯,就这样他来到了深圳。
郑明是聪明的,第一份工作他选的是“老本行”——贸易出口的国营公司,安顿好后,他开始谋划跳出国营的圈子,到外资公司去看看。因为以前在外贸公司做的就是和外商谈判,英语口语没有障碍,郑明顺利的被聘入一家交通设施公司,做为翻译兼外贸部项目经理,试用期三个月后,凭着出色的谈判技能和良好的心态,郑明被提拔为外贸部的经理。又因为把外贸部管理的井井有条,公司总经理看中了郑明的管理才能,让其去兼管业务部经理,可是郑明并没有做过国内的销售,在市场部遇到很大的挑战,怎么去推销国内市场他完全不懂,但不服输的个性让他硬着头皮上,给自己分了山东、河南、山西的市场。因为产品知识前期蓄备很足,郑明的产品推广非常成功,几个月内就卖了六套设备,成了业务部第一名。
在深圳的几年,郑明一直如鱼得水,一年多时间在公司就升到副总经理的位置,管理着市场、外贸、技术服务、财务几个重要部门,可是这时候,郑明对于未来有了新的规划,认为是到该离开的时候了。这次的离开是为了重新开始,重新开始一份属于自己的事业,在深圳,从比自己还年轻的公司董事长身上,郑明找到了自己缺少的东西——坚韧的性格以及决心。人家创业能行,凭什么我不行?就这样,郑明回到武汉重新开始。
——“我的设计就是找群志同道合的朋友,在关键时刻能帮你,
如果一个人又要经营,又要去融资,怎么能忙的过来?”
凭着对道路养护行业的熟悉和整个市场前景的评估,郑明依旧选定了这个行业,但仅仅如此是不够的,郑明是个凡事都有准备且准备充足才会行动的人,他认为他的创业必须满足两个条件:第一,要有足够的资金,第二,找到志同道合的合作伙伴。那么资金到底需要多少?郑明盘算着,代理美国的最新产品,两个月购货,花两个月销售,留一个月结款,也就是近半年周转一次,那么一年基本要销售100万,接新行业30点毛利计算,公司才能正常维持下去,也至少需要50万资金运作。就这么,一个资金运作的规模在脑中形成。
如果说找寻合作伙伴的设计展现了郑明的聪明,那么在人员的挑选上,郑明又一次展现出他的睿智,他认为合作伙伴要在熟人里选,大家必须有共同的志向,在创业初期不容易起分歧;并且拿出来的资金不能妨碍到各自的生活,这样才能保持良好的心态,做决定才不容易失误;他们达成一致的意见——三年不分红,如果老是分红,企业就没办法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这从某一方面就决定了公司的持久。当万事俱备后,2003年底,郑明的“武汉市迪睿道路科技有限公司”正式成立。
——“怎么放弃?。这个钱不光是我的钱,还有股东的钱。
我要对股东负责,还要对自己的信誉负责。”
因为担心以前的客户还认不认这个人,并且自己这么小的公司,在市场能不能被接受?一向沉稳的郑明开始仅拿出了20万元,购进第一笔货物,开始了市场的淘金。出乎意料的是仅仅一个多月,二十万的货物销售一空。这使得郑明乐观的估计了形势,胆子放大了,紧跟着又进了60万的货,但没想到恰在此时遇到了国家宏观调控,整个市场都在观望,生意锐减。加上以前市场上的几个老公司看到行业内出现一个新公司后,本能的对其进行扼杀及压制。凡郑明接触过的市场、客户,全部以低价位搏杀,一时之间郑明的货物积压在仓库里销售不出去。
怎么办?这个世上没有救世主,只能自己慢慢去卖,这一年郑明当起了公司“最大的业务员”。他去山东推销产品,在长途车上折腾10多个小时,为避免转车误点,经常中晚餐都要压到晚上10点以后当一餐吃,第二天清早继续出去谈业务,这样的生活整整持续了1年。但就是这样,货物也才卖了十几万。到了年底还有50多万的货物积压在仓库里。那一年郑明每天想的就是如何把这些积压的货卖出去,如何让企业维持下去。
回想起那一年的苦难,郑明感慨良多。但他同时也感谢这场苦难,正是因为有这种苦难,才会珍惜现在所有,不会草率做出决定。也是在那一年,原本在深圳拿每月六七千底薪的郑明,给自己开的工资仅仅为一千元,生活水平、质量比以前差了很多。
直到2005年初,国务院审议通过了交通部的《国家高速公路网规划》,确定中国8万多公里的高速公路网,这样局势就很明朗了。2005年春节过后,积压的货一个多月就全卖掉了。等重新从美国订货都来不及,以至于旺季空了一个多月没货卖了。对此,郑明感言道,没有坚强的信念和对未来的掌握的人,根本就不合适创业。
第一年的压力这么大,有人会问郑明到底想过放弃吗?“想过,但怎么放弃?这个钱不光是我的钱,还有股东的钱,我要对股东负责,还要对自己的信誉负责,而且我从小就不轻易认输,而且我始终相信这个行业,你修这么多的公路和高速公路,难道不养护吗?这只是时间问题。我当时压力很大,是因为从来没有压进去过这么多钱,有多年的积蓄,还有人家因为信任你而投给你的钱,说实话,那时候也不那么自信了,也不再像以前那样坚持自己的观点:绝对没问题,肯定会卖出来的,虽然知道春天始终会来的,但不知道自己能否熬到春天的来临。做企业就是这样,一旦上马,你已经没办法轻言放弃了。我最感动的就是第一年,股东们从来没有批评说我做错了,都是鼓励我,包括我的家人。”郑明认为,创业就如同开弓之箭,没有回头。所以在作决定前要慎重,要么就不要轻易创业,创业了就不要轻言放弃。
——“不要盲目找大的客户,而是和小企业、小客户共同成长,
因为他们往往能成为你最忠实的客户。”
没有天生就成熟的人,就如郑明自己的话来说,第一次货该进多的时候进少了,第二次该进少的时候进多了。这两年的成功,就在于坚持一个观点,怎么在一个大市场里做,把一个有优势的、生命力的产品做精,把这个产品做成市场前几名,以这个拳头产品来带动其它产品。另外,选择客户也很重要,不要盲目找那种大的客户,大客户小企业掌控不了,和小企业、小客户共同成长,他们往往能成为你最忠实的客户。凭着这一策略,郑明代理的产品已经做到了安徽地区的第一市场份额。这无疑又一次的展现了他的机智。
——“其实扩张是个问题,扩张的确很有诱惑力,
但创业就忌盲目跃进,企业先做强做稳,再来做大。”
公司创办三年以来,郑明总结道,做生意首先要讲诚信,其次是坚持,就是要有韧性,第三个就是要不停的磨炼自己,要做个成功的人,有成功的信念和心态。对于未来,郑明显得很有信心。“我们把产品定在维护,目的就不是想暴利,而是觉得其有生命力,美国和加拿大的高速公路都发展40年了,目前道路养护是他们重心。国家还有很多高速在修,高速公路修到6万公里,二级以上公路45万公里即十一五末才会到达养护的高峰期,这个行业是很有生命力的,就象医生给人看病一样,我们做的是道路的医生。而且在高潮来临之前,我们还可以有几年的时间去积累去发展来换取在市场上的份额。我们现在代理最尖端最先进的养护设备和材料,接触最先进的养护技术,随着实践经验丰富,我们可以结合中国的实际自己研发产品,创出自己的品牌。”今年公司的销售远远超过了年初的目标,在这种不愁销售的情况下,郑明想过扩张吗?郑明淡然一笑,“其实扩张是个问题,扩张的确很有诱惑力,但企业就忌盲目跃进,我要先做强做稳,再来做大。”
编者后记:郑明是个有些特别的商人,他创业的出发点仅仅只是想做属于自己的事业,而并不是养家糊口,对他而言,赚钱仅仅只是结果。也许他的创业故事没有那么波澜壮阔,但从他身上,我突然想到一句话,评判一个人是否成功,是谓其是否具有成功素养,在这点上,我想他是成功的。郑明创业的激情不是来源于无知或冲动,而是百般谋定而后动,这种激情是长久的、持续的,“人的一生不要做很多事,只要做到一件事,持续的做下去,终会成功。”
· 15年狂赚25亿的财富传奇
· 刘永好:李嘉诚是我的榜样
· 创业故事:驰骋非洲的传奇
· “80后”夫妻上演“神貂侠侣”
· 小商品生意从57元到百万
· 武汉大学生演绎创业传奇
· 小小粘合剂创出大事业
· 张毓创业路:采野花采的发家致富
· 让照片变油画 80后大学生创业1年多净赚8万元
· 创业“盯上”孔明灯、十字绣:一年进账几千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