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个河南修车匠的清华传奇
- zt.wineast.com 发布时间:2010-12-20 11:25:00
作者:未知 文章录入:网友(yxp16) -
一个河南修车匠的清华传奇
一边是平凡的信阳在京务工的修车师傅,一边是备受瞩目的清华学子,他们之间并没有曲折离奇的故事,但他们却用真诚和爱心,演绎了一段感情相偕的传奇。
清华大学党委书记陈希直面这名平凡的信阳修车匠,对他寄予了厚望。
信阳市委书记刘怀廉看了他的事迹后,深情感叹“数风流人物,还看信阳人”,并誉之为“平凡事业的英雄典范”。
他,就是“小桥师傅”张保发,从淮滨县新里镇张塘坡村七组走出来的一名普通进城务工人员。虽然只是清华园里的一名修车匠,但张保发却赢得了清华师生的敬重。
张保发是我市劳务大军中的普通一员,但他始终能从自己所从事的平凡工作中找到幸福的源泉,他把信阳人诚实能干的形象展示得多彩多姿,他把新时期的信阳精神展现得淋漓尽致。张保发以其实际行动告诉我们,只要具有优秀的个人品质,既使是一名普普通通的打工者,也一样能活得很精彩。
信阳精神感动清华“手艺精,态度好,收费低,人品正。”这就是清华学子们信赖“小桥师傅”的原因。
9月19日下午,在清华大学党委办公室外宣办崔凯的陪同下,记者来到清华大学万泉河畔的一座小桥旁,正值下午放学之际,夕阳的余晖给喧闹而又有条不紊的校园涂上了一层暖色。“小桥师傅”张保发在夕阳里劳动的剪影显得格外清晰和亲切。“小桥师傅,你的老乡看你来了。”随着崔凯的一声招呼,“小桥师傅”张保发站了起来,满是油污的手伴着憨厚的笑容,构成了“小桥师傅”张保发真实的人生名片。
络绎不绝的修车学生拥聚到“小桥师傅”张保发的修车铺前。此时,正是修车铺一天中正忙的时段,充气、补胎、校正车圈、上螺丝……在偌大的清华校园里,自行车是清华学子学习和生活必备的交通工具,几乎是人手一辆。因为“穷学生”们骑的这些旧自行车经常出现各种“大病小灾”,修车棚就成了他们经常“光顾”的地方。张保发的修车棚就在清华大学校园内23号宿舍楼旁边,因为在学生中口碑好,摊位又设在一座小桥旁,学生们都习惯叫他“小桥师傅”。寒来暑往间,小小的修车棚便见证了“小桥师傅”与清华学子间的一段段友情和故事。
1995年,“小桥师傅”张保发离开淮滨县新里镇张塘坡村的老家,来到清华大学。在开了3年小卖部之后,他接手了一个几易其主的修车铺。生意慢慢火了。每天早晨,当学生们骑着自行车去上课,“小桥师傅”已经开始了一天的活计。夜里,学生们下晚自习,“小桥师傅”手头的活儿可能还没有忙完。
几度春秋,张保发以其个人品质赢得了清华学子的青睐,也收获了真诚和爱心。在水木清华BBS评比中, “小桥师傅”名列“修车师傅第一名”。“小桥师傅”张保发成了清华的名人。清华大学党委书记陈希特邀他到清华大学党政驻地工字厅进行面对面的交谈,亲切地对他说,学校里只有教育者和被教育者,清华不仅需要好的教师,同样也需要好的管理和服务人员。所有清华园里的人,无论是长期工作的,还是临时服务的,都要树立主人翁意识,都要担负起教育的责任,希望大家都能够在这个意义上成为教师,不仅做到时刻关心、爱护、帮助学生,还要为人师表。让“小桥师傅”惊讶的是,陈希书记居然也懂得修车,跟他谈一些技术细节,原本很紧张的张保发一下子放松了。
“我在网上看到同学们对你的工作是非常赞赏的,只要工作做得好,大家都看得见。”陈希热情地说,“清华建设世界一流大学需要各种各样的人才,也包括修车的、蒸馒头的人才,清华有很多师傅都有绝活。”清华大学师生对“小桥师傅”的希冀,延续着张保发对修车工作的激动和热情。
9月13日,市委书记刘怀廉在报纸上看到张保发的事迹后,遂批示:数风流人物,还看信阳人,张保发是平凡事业的英雄典范,是老区新时期精神的展示。
为人厚道赢得信赖“‘小桥师傅’为人厚道,值得信赖。”清华大学人文社科院历史系2005级博士研究生魏万磊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在‘小桥师傅’的修车棚里,打个气,安个螺丝,调调车,挂个车链子,上点车油等小修小补都不收费,只要有学生推着车来到这里,经‘小桥师傅’修整一番,都会高高兴兴地骑着离去。”
“小桥师傅”的修车原则是,能修好的都尽力去修,实在不能修的再换零件。这里的修理费和配件费都很便宜,很少有学生费力去讲价,因为他们所听到的报价往往已是最低的价格。“同学您好,车怎么了?”“小桥师傅”每天都用这句话迎接到这里修车的每一位学生。
“一天下来能修好多车,特有成就感。”“小桥师傅”说。
在张保发眼里,修车不仅是养家糊口的营生,还是一门学问:“同一辆车由不同的人来修,效果就不一样。有时问题表面上解决了,其实留下了很多病根,得摸透关节才行。”
修车棚里贴着北京市海淀区统一的修车价目表,但“小桥师傅”自己有一套更低的收费标准。别处调钢圈收25元,他却只收10多元。许多修车师傅都不愿补胎,觉得换胎省事又赚钱。可“小桥师傅”却认定补胎是修车的本分:“在我手里补过几个补丁的车胎要是破了,还接着补,能用就没必要浪费。”有时候,在别处花了大价钱也没修好的车,“小桥师傅”就能给弄好,收费却是别处要价的零头。
“我看着‘小桥师傅’在冷风里忙来忙去的,满手油污,当时就决定不管他向我要多少钱我都给,决不还价。末了他却只要了2元,我还真有些失望。”一个学生在网上发帖说。在清华园里修了8年车,“小桥师傅”时常会像这样出现在学生们的论坛和博客上。
“每次修完车后,‘小桥师傅’都会顺带检查一下刹车、加固一下螺丝,末了还不忘给链子上点油。然后淳朴而又略带腼腆地笑了笑,那神情就像刚完成一件精心雕琢的工艺品,快乐而满足。”清华大学建筑学院2005级硕士生彭志远颇有感慨。平凡人生也有精彩晚饭时间,一名男生推来一辆自行车,“这车太破了,骑着真沉,是不是轴不行了?”“小桥师傅”看了看说:“没有,轴还可以用。”“那您看着修吧,该换哪儿换哪儿。我吃完饭再过来取。”“好,没问题!”“小桥师傅”给这辆自行车上点油,原先“哗哗”作响的链盒很快没了声音,接着,他又用工具做了一番调试,最后抬起车轻轻蹬了一下车蹬,看到后轮飞转,便满意地把车放在了一边。男生来取车时,“小桥师傅”分文未收,“没换什么零件,就不收钱了。”他笑着说,“每天像这样调一调车,不收费的活有很多。”同这个男生一样,很多同学都喜欢在午饭和晚饭时间来修车,把车放在这儿,自己吃完饭,车也修好了。于是,“小桥师傅”每天吃饭的时间就这样被一拖再拖,天黑的时候,他还在灯下忙活,偶尔在旁边买个煎饼果子充饥。
从前,“小桥师傅”的修车摊不通电,天黑后只能使用蜡烛或者应急灯照明,很不方便。热心的学生发现后,便有人开始在网上的水木清华BBS上呼吁给“小桥师傅”的修车摊通电,安装电灯。清华大学研究生会生活部部长杜建峰说,他们在网上看到同学们的呼吁后,立即向学校有关部门反映了这件事,要求给这位为同学提供优质服务的修车师傅解决夜间照明问题。“也就一周的时间,‘小桥师傅’修车棚的灯就亮起来了!”
随着在学生中间树立起的声望,“小桥师傅”还有机会做起了真正的“师傅”,而他的“学徒”正是这些清华学子们。有时候,一些学生来这里修车时,会主动向他请教修自行车的方法和技巧,“小桥师傅”总会毫无保留地将自己的手艺传授给这些聪明的学生。闸线断了,车圈偏了,车轮左右晃动……渐渐地,一些在父母溺爱中长大却喜爱动手的工科学生也能自己把车修好了。“小桥师傅”说,有几个学生看他太忙,活儿干不过来,还会主动帮他给别的学生修车,换个闸线,补个车胎,他们都会做。
毕业前夕,有的学生会到“小桥师傅”这里聊聊天,告个别,穿着学位服和他合影留念,并对他说:“我要毕业了,以后有机会回来看你。”这些学生,“小桥师傅”也大多叫不上名字,但他们骑过的自行车却不知在他手里被摆弄过多少次。
每逢元旦,“小桥师傅”总会收到一些贺卡,其中一张贺卡上面用工整的钢笔字写着:“车摊的师傅:感谢您一年来的辛勤劳动!祝您和家人新年快乐,万事如意!”落款是“在您处修过车的清华学生”。
“小桥师傅”从一个破旧的夹子里拿出很多名片,都是在这里修过车的学生和老师留给他的,有校研究生会的部长、材料系的博士、法学院的律师……小小的修车棚里还真藏着一个大“人才库”。
“清华师生有3万多人,也就意味着有3万多辆自行车。”崔凯介绍说,“修车师傅是很辛苦的。”
短短的两个小时内,近百辆“问题”自行车在张保发娴熟的摆弄下,又被学子们骑上急驰而去。
“刚开始干这行时,有些高档一点的自行车还真修不好呢!”张保发不好意思地搓着手。
“小桥师傅”出名了,有很多学子们来问他,你姓桥吗?张保发就摇摇头,我不姓桥,我姓张。信阳人张保发不会上网,他不知道,他已成了清华的名人了。
成了名人的张保发还是那个诚实而淳朴的“小桥师傅”。连续3年的暑假,张保发都踊跃参加清华大学举办的义务修车活动。每年免费为来自贫困地区的100名清华学子免费修车。迄今,他已免费修了300多辆自行车。
张保发的女儿以爸爸的修车经历写了一篇声情并茂的作文,在其所在学校引起了强烈反响。
“我只有初中文化,我最大的愿望就是以我的诚实劳动来供孩子上学,最好也让孩子走进神圣的清华园。”信阳人张保发憨厚地憧憬着未来。
· 老项目新做,出奇制胜!
· 从千元赚到百亿的创业神话
· 周晓光 从不足百元到亿万富翁
· 浙江分水:造圆珠笔一年赚回28亿
· 瓜果书致富 20岁农村娃新奇创业
· 设计师把装修市场搬上网
· 豆腐大王做出千万元
· 韦国庆,返乡创业富路宽
· 女大学生当上“擦鞋匠”走出创业之路
· 两大学生当“豆腐郎”带着豆腐会鲁豫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