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店小生意火 头头是门道
- zt.wineast.com 发布时间:2010-12-20 11:28:00
作者:未知 文章录入:网友(fhgfsafg) -
店小生意火 头头是门道
李峥嵘笑着对我说:“我开小店完全是被逼的。”然而,听完她的讲述,我更愿意相信,天生有着不服输精神、闯劲的她,是自主走上当小老板这条路的。
坎坷经历 成就不服输的性格
1998年,李峥嵘大专毕业后,就业一直磕磕碰碰,从武汉到深圳,又从深圳回到武汉。不久她进了武汉原来有名的新华印刷厂,在厂里,她结识了她现在的老公陶黑然。不久新华印刷厂改制,李峥嵘出来在汉口一家网站公司当业务员,陶黑然则应聘到东西湖一家印刷厂。在网站公司拉业务的日子里,李峥嵘已经在计划着建立人脉关系,她心里隐隐约约有着一个念头:不能一辈子就这样替人打工。
正当生活向她展开崭新的一页时,陶黑然却被检查出骨坏死,一条腿完全不能得力,他只好离开环境恶劣的印刷厂车间。
出了厂,两人一时茫然无措,李峥嵘又怀了孕,怎么办?思前想后,两人一商量,干脆趁机开家店算了,但是一切都无准备,开什么店?怎么开?这场无准备之仗打得并不容易。
2004年年初,夫妻俩的钟表维修店在陶黑然的老家黄陂开业了。店面设在一个小学的旁边,事实很快证明,这条路行不通,现在很少有人带表,质量好的表不容易坏,质量差的表别人不愿意修,即使修也赚不了几块钱。店开不了几个月,完全是入不敷出,只得扩大维修范围:配钥匙、修单放机、复读机、替人开锁等等。
这一切都是在摸索中进行,然而摸索的成本太高了。大约不到半年,他们的钟表维修店宣告关门,亏了8000元。8000元不算多,但是对于身怀有孕,丈夫身体不太好的李峥嵘来说,绝不是一个小数字。
这次开店给他们留下的一个教训就是:仓促上马,绝对没有好果子吃。要开店,还得做足调查,选一个好的项目才行。经营之道 三招制胜顾客多
2004年6月,随着儿子的出世,李峥嵘一家的生活费用更是大大增加了。2005年春节,生活上捉襟见肘的他们回到了李峥嵘的老家新洲李集。在闲聊中,李峥嵘无意中听说村里的一个同乡在武汉开了一家手机维修店,生意还不错。说者无心,听者有意。李峥嵘马上找到这个同乡李保峰,希望他能够教陶黑然学会手机、小灵通等的维修,李保峰很爽快地答应了。
2005年5月8日,李峥嵘的“玉峰通讯”手机维修店开业了。由于手上资金不多,选择店面时,只能尽量靠近那些租金较低的店面,但是也要考虑到人流量,如果位置太偏僻,顾客都不知道,肯定也吸引不了人气。
幸运的是,他们很快找到一个街面上的小店。这个小门面只有8-9个平米,李峥嵘与陶黑然将墙面进行简单的粉刷,做了两节柜台,除了修手机、小灵通,还附带着卖配件、充电器、电池等。你别说,生意居然不错。
李峥嵘告诉我,这条街上原本还有两家专门卖手机的店铺,附带着修手机与小灵通等。自从李峥嵘的“玉峰通讯”开业后,原来那两家竟然自动放弃附带着修手机的生意,专门只卖手机了。笔者开着玩笑说:“肯定是别人一看你们是专业的修手机、小灵通的,害怕了呗!”李峥嵘认真地对我讲:“不是这样的,做生意,里面其实有很多学问,可能是我们有几点做得好一些吧。”
首先是定价低,做事认真。李峥嵘的老公陶黑皮是个比较实在的人,每次别人拿来手机维修时,他都仔细检查,清楚地指出手机哪里有毛病,不像有的手机维修店一开口“语不惊人死不休”,说你手机这里有毛病,那里有问题,必须大修,不管是不是,狠狠剜你一刀再说。在报价上,他也通常狠不下心来报高价,除掉成本加路费,有点利润就行。为此,他的亲友常常叹息着对他说:“这个伢,不是发财的料。”
其次是要有耐性。维修手机是个细活,有些零件是单独设置在里面的,有些零件却是有连接性的,要是个性急的人,修理这个零件可能会不小心破坏了另一个零件,这也是手机维修成本较高的原因之一。陶黑然是个很有耐性的人,很小很小的手机配件,他可以稳稳几个小时坐在那里帮你细心地换、粘、焊等。所以他做出来的活,很少碰到顾客回头扯皮。
再就是经营要灵活。这话是李峥嵘说的,因为陶黑然是那种比较执板的人,所谓一张一驰,一黑脸一白脸,都是有道理的。小店只有生存下去,才能服务顾客。对于一些看上去比较破旧的手机,陶黑然通常是开价极低,他觉得这么破的手机,再收高了价,别人肯定不会修。而李峥嵘与他的看法不同:“既然别人愿意来修,说明它就有修的价值,只要是来修的就是值钱的东西,无论如何,你总得保证我们有一点利润在里面。”与顾客打交道 和气生财财源广
要开店,就注定要与形形****的人打交道。虽然大部分顾客都对小店的评价很好,但时间长了,终究还是会遇到一些难缠的人。
一次,一个二十多岁的年轻人拿着手机来修,说是手机听筒坏了,当时小店生意很忙,陶黑然检查一下就收下了。谁知年轻人来拿手机时,说听筒是修好了,怎么别人打电话过来时手机没有声音呢。陶黑然一看,原来手机的振铃也坏了。这下可扯不清楚了,年轻人说手机送来时振铃是好的,肯定是陶黑然在修的时候弄坏的。因为接手机的时候并没有很仔细地检查手机的振铃是不是坏了,陶黑然只好免费给他换一个新的振铃。为了这事,李峥嵘还把陶黑然好一顿埋怨,陶黑然接修手机前也就检查得更加仔细了。
还有一次,一个六七十岁的老人送手机来修,修好后,他却说屏幕不亮了。陶黑然给他一检查,屏幕是亮的,因为这是款老手机,屏幕里的灯光板有些老化,所以反光不是很强烈。陶黑然解释给老人听,老人却十分固执,说他晚上看手机看不清楚,肯定是灯光板被弄坏了。没办法,陶黑然又给老人重新换了一块新的灯光板,老人才高兴地走了。
更好笑的是有一个人来修手机,最后非说陶黑然把他的手机外壳给换了。李峥嵘真是哭笑不得,来修的手机本来都不是很新的,外壳也值不了几个钱,谁会换掉他手机的旧外壳卖给别人呀。
与顾客打交道多了,李峥嵘也渐渐练出一身处变不惊的功夫。她本来就是一个性格开朗的人,无论顾客怎么生气,她都能够笑眯眯地解释,慢慢地顾客的气也消了。碰到特别难缠的,跟他解释行不通的,除了以后要更小心而外,再就是尽量少跟他们打交道。做生意最忌讳地就是跟顾客吵,今天跟这个吵,明天跟那个吵,以后还有哪个顾客敢上门啊。李峥嵘说。
进货之道 三少原则要灵活
李峥嵘经常要三天两头去大智路进手机配件,对于进货,她也有自己的一套:首先是货比三家,这是经久不衰的真理。其次是“三少”原则:质量不好的供货商少去,不守诚信的供货商少去,服务态度不好的供货商少去。
由于各种手机、小灵通的型号不同,进货时有时不免要带着顾客的手机前去给供货商看,然后供货商再给你配上相同型号的配件。但有的供货商为了让你多进货,故意趁你不注意时,用力一拉一扯,原来好的东西都被他扯坏了。李峥嵘就经常碰到这样的情况,有一次,一个供货商趁她不留意,把手机上好的排线给剪断了,还故作惊奇地对她说:“怎么回事,你看,排线都断了。”因为李峥嵘自己不会修手机,她也不知道情况,只好多买了一根排线;但下次去,她又碰到这种情况,就留意了起来,第三次去的时候,终于被她抓了个现行,她从此再也不去这家店里进货了。
还有一次,李峥嵘帮一个顾客带光盘。没想到买回去,光盘原来被刻过,虽然只有很少的内容,但这种光盘被刻之后就再也不能接着刻了。李峥嵘拿着光盘去找那个供货商,供货商先是东拉西扯说是哪个营业员卖给她就让她找哪个;李峥嵘说,不行,是你这里买的,就找你,你那么多营业员,万一她走了不回来了,我不是要等到头发白了;供货商又说:几块钱的东西,你还来扯皮;李峥嵘说:不是钱的问题,是诚信的问题,我不能拿着钱买个水货东西;供货商说:那你在光盘面上写了字,你要把它擦掉我就换;李峥嵘说:我买的东西,就是我的,我愿意写就写,擦掉干什么,这本来就是个坏光盘,你还想拿着它害别人……
听着李峥嵘复述这一段,笔者感觉她简直就像在与供货商斗智斗勇。李峥嵘苦笑着说:“没办法,你要像我这样,也会变得伶牙利齿的。”防骗之术 练就鹰眼巧应对
做生意久了,碰到骗局是免不了的。但是李峥嵘在之前却没有想到这一招。就是几天前,她为此损失了450元钱。
一天小店里先后进来了三个青年,一个装作看手机皮套,一个要买充值卡,另一个说要上手机号。当时李峥嵘与陶黑然都在店里,陶黑然被那个买手机皮套的人拉住问这问那,李峥嵘见买充值卡的人拿出了一个一百元的钞票,就给他拿出一张100元的充值卡,可是那人说要几百元钱的充值卡,于是李峥嵘就拿出了450元的充值卡给他看;这时那个说要上手机号的人借口说这里没有他要的号,就走出了店,一会儿,他又回来了,说要再看看其他的手机号。于是李峥嵘低头给他拿号,估计就在这时,那个要买手机号的人就用他刚才出去准备好的废卡换掉了李峥嵘店里的新卡,而且这些废卡与新卡一模一样,也分别是面值50元与100元的。
等到其他的顾客来充值,李峥嵘才知道这些卡被掉了包。
不仅如此,小店里几乎每天都有人用****来买东西。有一次,一位顾客拿着****来充值,李峥嵘检查后说这是****,那人一言不发夺过钱就走了。也有听说是****,马上掏出真钞来换的,总之时时刻刻要提高警惕,一次的受骗,就会让她损失掉好多天的营业额。
为此,李峥嵘说她练出了一双“鹰眼”。她特地跑到银行里对真钞与****的区别作了详细的研究,现在,一般的****她一眼就能够识别出来。
目前,李峥嵘刚扩大了店面,现在的店面有40个平米。由于有孩子要照顾,在家与店里两边跑很不方便,所以她将新店面隔成两个部分:后面的住人,配有厨房、厕所,前面20个平米作为营业厅,墙面是自己涂的,涂料大约花了100-200元钱;新做了四节柜台,成本也是400-500元;另外店外做了很大的广告牌,灯箱广告等,也花了400-500元。
店里的营业范围也增加了:维修手机、小灵通还是主项,手机配件也卖,但开始卖手机、充值卡和手机上号。
谈到未来,李峥嵘表示由于店面才刚装修,暂时没有考虑那么远。不过,她眼里闪烁着的自信光芒,向我昭示着她的明天会更辉煌。
· 家居弄潮儿笑谈风云30年
· 从一袋水饺开始的艰辛创业路
· 宝玑:跨越两个世纪的传奇
· 一个四川农民的天生财技
· 刘大喜:“搓”出来的女老板(2)
· 《老板是怎样炼成的》简介
· 80后家具卖场老板的成功创业史
· “安冬”传奇
· 对话施正荣(2)
· “黄房子”如家5年疯狂复制86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