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年蜕变千万富翁
- zt.wineast.com 发布时间:2010-12-20 11:35:00
作者:佚名 文章录入:网友(相伴一生) -
8年蜕变千万富翁
8年间,侯晓军的身份神奇变换着,这位年届40遭遇下岗的普通中国工人,电在8年间创造了一段颇有传奇色彩的财富佳话。
中国人讲40不惑,而在侯晓军40岁的时候,却碰到了最痛苦困惑的事情——下岗。1994年6月,古城西安已经热浪滚滚,而侯晓军的心却像掉进了冰窟窿。1975年参加工作,在邮电部第十研究所电讯元件厂工作了近20年的他,终于在这个夏天离开了自己的工作岗位。在家闭门不出、闷头大睡了半个月后,他终于痛苦地意识到:无论是作为一个家庭的顶梁柱,还是一个堂堂正正的男人,都不能这么就趴下,他必须要自己出去谋生。
干什么呢?正好侯晓军的一位朋友有一批积压的落地电扇,每推销一台可以赚10元。家庭和工厂两点一线生活了20年的侯晓军对推销一无所知,只好硬着头皮走出家门。积压的落地电扇应该向哪里推销呢?侯晓军想到的只有商场。这也难怪,对于已经习惯在工厂干活。从工厂拿钱的侯晓军来说,20年来他根本不用去考虑商品的销售渠道问题。他所能采取的方法也只能是费力不讨好的笨办法。
冒着炎炎烈日,侯晓军一家商场一家商场地问,流汗不怕,让他受不了的是不断遭遇的拒绝和白眼。转机出现在解放路的一家商店里,一个小伙子很热情地说:“等一下,老板马上就来。”受够冷眼的侯晓军非常激动,更让他感动的是老板爽快地要了100台风扇。这个上午,侯晓军淘到了自己的“第一桶金”——赚了1000元,比他在工厂当车间主任时工资多一倍还多。
但这样的机会毕竟太少了。随后的一年里,侯晓军推销过各种商品,但终于没能养活自己和家人。等到身上仅剩600多元钱的时候,侯晓军想,我必须去寻找新的机会了。1995年10月,他踏上了南下深圳的火车。
追公交车追到15%工厂股份
在深圳这个城市里,对于只有一张高中文凭、年过40的侯晓军来说,机会并不比西安多多少。由于举目无亲,侯晓军整整2个多月没有找到一份工作,家里人凑的1000元钱已经所剩无几了。尽管没挣到钱,可他从没有放弃的念头,总想着会有机会的。终于有一天,一张招聘电子玩具厂厂长的广告吸引了他的视线,侯晓军决定试一试。他这想法让身边不少一样在寻找工作机会的人十分不屑,人家都认为:你既没学历,年龄又这么大了,去了也是白耽误功夫。但是侯晓军还是要试一试,他和对方一联系,才知道厂子还没有建起来。于是,侯晓军毫不犹豫地找上门毛遂自荐,对老板谈了自己车间主任的经历,并对企业的管理和建设提了不少建议。大概是他的勇气和十几年当装配工的经历起了作用,这位老板当场决定聘用他负责生产流水线的设计和工程安装。
工资多少都没讲,侯晓军就干了起来。水土不服,身上起了疙瘩、腿上长了疮,但侯晓军依然没日没夜地泡在车间里。半个多月后,满手水泡的他竟然一个人完成了简易玩具流水线的设计和安装。
看到侯晓军如此能干,老板也很高兴,新工厂的启动需要各种人才,为了留住侯晓军,老板很快提升他为管理生产的副厂长,月薪1500元。那是侯晓军有生以来的最高工资。但是,他的好日子没有过多久,由于股东的原因,这个玩具工厂开工不久就关闭了。侯晓军又失业了。这段经历给了侯晓军从无到有开办一个企业的完整经验。不久,他又在一家只有几十人的彩印厂找到了工作,做经营部经理。
名为“经营部”经理,其实就是到处拉印刷业务的活儿,装备只有一辆破烂的自行车。有了从前的推销经验,侯晓军这次老道了许多,在深圳自谋生路的日子也使得他的思路开阔了不少,他知道寻找业务不能没有目标地瞎跑,而是应该寻找到一个更加快捷的方式。他敏锐地发现,对没什么技术力量的小彩印厂,大批量的矿泉水瓶包装印刷是主要的业务机会。
于是,在深圳繁华的大街上,人们常常看到一个中年男人骑着辆叮当作响的破自行车,狂追着驶过身边的一辆辆公交汽车,还不时停下来记着什么。那是侯晓军在忙着抄公交车上瓶装水厂家的地址和联系方式。在其他同事疲于寻找一次只能印一两盒的名片、包装纸、包装盒业务的时候,侯晓军却拉到了大批瓶装水商标印刷业务。这一回,侯晓军独辟蹊径的生意灵感获得了可观回报:彩印厂老板决定,将厂里15%的股份给侯晓军个人,并参与年底分红。
侯晓军在深圳的日子逐渐好过起来,同时南方城市由于经济发展迅猛,也显露出更多的创业机会,侯晓军一边忙活着自己的工作,一边开始留心身边的机会。他已经40多岁了,长期在深圳打工毕竟不是最终的出路,他希望可以寻找到一个让自己能够回到家乡运作的项目。同时也正是在深圳的经历磨炼了侯晓军的经营意识。他发现,在经济相对发达的广东,随着汽车进入家庭,与之配套的汽车服务业正逐渐成为朝阳产业,他自己就眼看着一些小小的汽车装饰店很快扩展了门面,增加了员工。这些眼皮底下的成功案例刺激了侯晓军,终于有一天,他决定回西安,自己创业。
1997年春节,当侯晓军积攒了5万元创业资本后,他决定回到西安创业。
“傍”着大经销商开汽车装饰公司
回到西安后,侯晓军开始着手市场调查。他注意到,尽管汽车开始进入寻常百姓家,但那时的西安汽车经销商只卖车,不做新车装饰装修等配套服务,车主只能开着车满西安城跑,寻找汽车装饰店。而当时全城也只有几家汽车装饰装修店,规模和服务都不能满足需求。同样是在深圳打工的经历告诉他,如果像其他几家汽车装饰装修店一样去运作,不但生意无法保障,而且自己的5万元钱也不够支撑。他仔细琢磨了西安购买汽车的主要环节后,突然想到了汽车销售公司。于是,一连许多天侯晓军守在汽车销售公司门口,观察每天销量。与汽车销售公司的人熟悉后,大家都说从没见过这么能吃苦的人。估算了每天大致的汽车销量,他开始四处找店面。1997年5月,侯晓军的“猴王汽车装饰公司”第一家店开张了。
小店员工加上他自己只有6个人,门脸又不比其他店醒目多少,如何揽到生意呢?侯晓军此时在心里已经有了主张:买车的人一般都选择到大的销售公司购买,图的就是一个信誉,要做汽车装饰,肯定会更相信这些销售点的推荐。另外,要能让买主把买车和装饰装修就近一次完成,不跑第二次,肯定也会赢得不少生意。
于是,侯晓军试着找到陕西当时主要的汽车经销商长征机电公司,要求在他们的销售大院里租一块地方设立分店,公司售出新车后,自己的装饰公司就能及时为车主提供装饰装修业务。而机电公司觉得侯晓军的装饰服务有利于为自己吸引客户,双方一拍即合。
侯晓军这一着把对了市场的脉,开店第一个月,收入就达到4000元。随后,侯晓军继续通过或租房或交管理费的形式,先后进入陕西5大汽车经销点。稳定的客源帮助侯晓军在资本较少的创业初期,通过数量优势完成了资本的原始积累。这种“服务跟进销售”的经营方式,也使侯晓军在后来竞争日渐激烈的西安汽车装饰业中脱颖而出。
为了扩大业务,1999年夏,侯晓军开始涉足旧车装修业。在当时一些汽车装饰店“来一个宰一个”,用伪劣产品冒充高档次产品的时候,侯晓军坚持保证质量,同时在服务上下功夫。他率先在西安同行中引入CIM(Customerlnformation Management)管理,即客户资料管理。他将所有顾客资料集中管理,与客户建立长期经常的联系。这使他的公司与那些只做一锤子买卖的汽车装饰装修店再次区分开来,而利用客户资料管理,侯晓军的公司能够不断为汽车车主增添更多的、更新的服务,可以将汽车装饰装潢做成一个持续的项目,公司的销售也自然得到稳固、持续的增长,这也使得他的公司逐渐飙升到陕西汽车装饰装修行业领头羊的地位。如今,侯晓军已经开了6家分店,有员工160多人,总资产超过千万元。
向产业上下游延伸
在汽车装饰装修市场上站稳了脚后,侯晓军的心思开始游走得更远,他已经不甘心只做装饰装修这个环节。侯晓军意识到:一个企业必须形成自己的产业链,才能让事业延续下去。在经营中他发现,由于陕西冬天特别寒冷、干燥,遇到碰撞,汽车玻璃很容易发生爆裂,车主受损失不说,还可能伤及司机人身安全。于是,他请有关部门设计制定了适应当地气候的技术参数,然后由美国一家公司以“世纪猴王”的品牌贴牌加工专用汽车防爆膜,应用到公司的装饰业务中,并在市场上推广,效果相当不错。
从2003年开始,侯晓军再次进行他的扩张,他向省内外推广直营连锁店和特许加盟店;同时,侯晓军与前身为西安公路交通大学的陕西长安大学合作,创办了汽车服务技校;另外,由他创办的陕西猴王科技公司还成了西安下岗职工再就业培训基地,数百名下岗职工通过这里的专业技能培训,重新找到了工作,侯晓军的企业也获得了更多拥有专业技能的员工。
如今,“猴王”的筋斗不仅仅是越翻越远,由于侯晓军以他习惯运用的长远目标考虑着企业的发展,“猴王”的筋斗越翻越稳健、越翻越持久。
· 大学生竟然养鸡 怪招赚了大钱
· 3万印刷工一年“印”回30亿
· 同一领域人脉熟络 新创业族热衷无缝衔接式创业
· 乐高:创新不仅仅是造件新玩具
· 2000元起步 卖蚊香赚到手软
· 一碗热干面养活一家11口
· 为700多名女工找到饭碗
· “一根扁担”创出人生奇迹47名下岗人员创业之路
· 王老吉的创业发家史
· 故事:开中国人自己的汉堡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