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0只鸡孵出的亿万富翁--韩伟
- zt.wineast.com 发布时间:2010-12-20 11:39:00
作者:佚名 文章录入:网友(jinping) -
六年前,韩伟的公司来了几个日本人,说是要跟他做生意。然而,这些日本人闭口不谈生意,而是到处看,鸡蛋、鸡毛、鸡粪,……凡是与鸡有关的,日本人都感兴趣。此举令韩伟觉得十分蹊跷。
韩伟:他参观我们鸡场的时候,就是鸡蛋打开了以后。然后饲料,他再问很详细的问:这饲料的营养都是怎么搭配的?当然我们是有一些技术,我们是不会跟他讲的。但是他们的技术手段也是蛮厉害的,他就说:这个饲料不错。表扬了我们一番,拿一点走。这个给我们一点,我们看一看我们将来是不是也进口你这个饲料。然后这个鸡蛋呢,我们拿几个到宾馆里去吃。这么大的鸡场,一天生产几十吨、上百吨的鸡蛋,拿几个鸡蛋送给朋友嘛!
尽管日本人的举止让韩伟感到奇怪,但是韩伟还是热情友好地接待了他们。第二年,这帮日本人又来了,还是到处转,还是不谈生意。就这样,连续三年,日本人年年都来烦韩伟,而韩伟也有点不耐烦了。
韩伟:那么就是这样的考察和这样的访问,每年都要有一两次、两三次。那么连续三年,说心里话,到第三年的时候,我是真的不想接待他们了。我说我烦了。这些人怎么那么能忽悠!有兴趣、要进口,然后这个也要,那个也要,这个也参观,那个也参观。
其实,日本人考察的真实意图,是在检测韩伟集团的“咯咯哒”鸡蛋的质量,这是韩伟未曾料到的。在经过历时三年的跟踪、近乎苛刻的检验之后,日本人允许“咯咯哒”进入日本市场了。韩伟为这事儿,着实兴奋了一阵子。此后,韩伟开始重视开拓海外市场,也时不常的忽悠别人到他的鸡场去看看。
韩伟:我非常愿意请朋友到我们这里来参观。因为我介绍我是养鸡的,大家一定会联想:鸡场嘛!不就是盖几幢房子养鸡嘛!我说你们到我们这儿来看一看,这个鸡场绝不是盖几幢房子养鸡。它是一个非常尊重自然,非常尊重科学,这样一个生态养鸡场。我也一定来看。当我请一些朋友到山头去看的时候,我要向他们讲这就是躺在大地上的丰碑。
韩伟是踏踏实实做事的人,在旅顺口东泥河村的5个山头上,他搭建起一座特大鸡场,韩伟对自己所选鸡场的地理位置非常满意。为了永续经营,韩伟斥巨资买下了这5个山头。在别人眼里,韩伟算是有钱人了,而韩伟并不满足。
韩伟:就现在也有很多朋友,我的很好的朋友都说:韩伟,充其量你不过就是一个土财主。当时我对这个土财主,说实在讲我没有任何反感。我觉得中国需要很多实实在在的,在从事土财主这样的一种经营的人。
20年的打拼,韩伟积累了数亿财富,他说自己的成功主要是靠毅力。
韩伟:毅力。由于什么呢?大家都知道养鸡是非常传统,这种毅力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在我的身上,可以说你们找不到半点,就是愿意赌的这样一种(习性)。就像有的媒体,曾经有一位记者写;就是描述我非常有赌性。这么难的事情,而且风险这么大,韩伟愿意在这行业上一赌。我说错了。说起韩伟养鸡,人们最为费解的是他如何从养鸡专业户,成长为资产上亿的企业家。而要破解这个谜底,还得从头说起。
韩伟的家乡旅顺三涧堡镇,地属辽东半岛,是个美丽的地方。韩伟的母亲生了10个孩子,韩伟是最小的。在他的记忆里,难以抹去的是儿时生活的贫穷与无奈。
韩伟:我们小的时候,就是谁家有做好吃的东西。我们就跑过去,跑过去当然吃了。回来就跟妈妈讲:谁家做什么好吃的。那么我们就要挨一顿揍。为什么?因为妈妈也很痛苦,就是说她没有办法给我们创造和给你做好东西吃。因为生活就是这样的。那么时候我的哥哥、姐姐在生产队里工作,在我的记忆里从来就没有工作一年,在生产队里劳动一年,到了有收获的时候,每年年底要有一个分配,我们家里分配的都是一张红纸,就是赤字。就这一年到头粮食不够吃,到生产队里去借。钱不够花,到生产队里去支。那么一年都完全是在赤字里套。在我的记忆里,从来家里没有说,就是劳动一年最后有丰收的果实。
说来你也许不信,韩伟的父亲是沈阳有名的大五金商,解放初,其父把所有的家产悉数上交,自食其力,成为普通的山村教师。虽然韩伟不曾经历过富裕生活,但对其父富有过的风光故事时有耳闻。
韩伟:在沈阳做生意的时候,我们家是很富有的。你想在四几年我父亲上下班就坐轿车了。那个时候我们老百姓叫轿车不叫轿车,叫“小黑盖子”就是黑颜色的。大连土话黑颜色不叫“黑”叫黑就是“小黑盖子”,这个车他就是坐这种车上下班。那么到公司不叫到公司,叫到柜上。掌柜的嘛!
也许是现实的贫困与曾有过的富裕反差太大,韩伟打小便不安分。几经周折,只有初中学历的韩伟以工代干,成为镇里的畜牧助理,他的工作是帮助镇里的乡亲养鸡、养猪。
韩伟:在公社里工作,我就是负责畜牧业。养猪、养鸡。在推动农村养猪养鸡是一个非常难的事情,因为不到二万人口这样一个公社,每年国家给的派购任务鸡蛋是一万二千斤。那么我就要为这一万二千斤鸡蛋的派购任务,忙碌十一个半月。这是一项政治任务。然后我在忙碌、跑、每天做报表。这月完成了多少?下个月又完成了多少?到最后终于在十一月,每年基本上都是在十一月中旬,能够完成。这个时候要扎一个彩车,到我们区政府去报绩,就是我们这个公社胜利的完成了这个年度生猪鲜蛋派购任务。现在回想起来蛮有意思。一万二千斤是我们目前这个鸡场里五分钟的产量。
韩伟当畜牧助理时,曾得到一份资讯,当他得知发达国家的蛋鸡产蛋量比自己管的农户的鸡多好几倍时,天生不服输的韩伟决定下海,没想到除了妻子,家里所有的人都反对。
韩伟:在这样一个贫困偏僻的山村,一个穷小子能够进到政府机关也算是光宗耀祖了。多少人想进去啊!而你进去了又想出来,没有人可以理解。包括我的哥哥姐姐都反对我,他们说:你怎么可以呢?为了我辞职回家养鸡,我还和我的兄弟姐妹还吵了几架。就不行,你上你的班。兄弟媳妇有什么忙不过来,我们可以帮她的忙。
韩伟不顾家人的反对,毅然决然地下海了,他和妻子买了50只蛋鸡,风风火火地办起了家庭养鸡场。当然,最初的几年很艰难。
韩伟集团女工:他们跟我们一样,也是去干活,什么都干,特别是他夫人最累了。
韩伟妻子:所以我们要办养鸡场心里自信还是多一些但是也担心好多东西也是摸不着头绪。
韩伟:当时根本也不懂财务,我们也没有学过财务算。每天在算,基本上可以这么说,小两口晚上躺在被窝里,根本不是在睡觉,是拿着非常简易的小计算机在那儿算、算、算。算到最后了,说:“算了吧!鸡都叫了天也亮了,起来做饭吧!工作了。
天道酬勤,在韩伟与妻子的盘算中,鸡场一天天扩大,没过几年就从最初的50只鸡发展到八千多只鸡的规模,转眼间到了1984年,迫于资金的压力与发展的需要,韩伟向银行贷款15万,成为东北第一个贷款的农民。当时很多人不理解韩伟的做法现在要说起来
韩伟:写一本书都是蛮有意思的。当时要把这个鸡养好,需要向银行贷款,需要举债,而且这个举债在当时可以说,当时农民对一万块钱、十万块钱,那简直是天文数字。开玩笑,怎么敢借这么多钱?
严格的说,韩伟的第一桶金就是靠贷来的15万赚来的。他未曾料到的是,正在他准备大干一番的时候,麻烦也跟着来了。
韩伟:但是现在有的时候我在想,那个时候我的技术水平要达到今天,我的钱赚很多了。当时死亡率非常高,痛心啊!那鸡蹦一蹦、跳一跳就死了。那个死的鸡,说心里话,埋都没地方埋。一点办法没有。
创业初期,韩伟最头疼的事就是给鸡治病,虽然镇子里有兽医,但镇子里的事情已经够他们忙了,韩伟的鸡闹病的时候,他们有时也顾不上。万般无奈之下,韩伟的妻子到北京的一所大学专门学习给鸡看病,回来之后,他们为了摸清鸡的习性,做了大量的工作。
韩伟:然后这个时候,就是每天我们要把死的鸡全部进行剖剪,剪开看看到底是什么毛病?是营养代谢问题,还是病毒病,还是细菌病,是大肠杆菌还是沙门氏菌?进行分析。那么就这么久而久之的剖剪,久而久之的分析,慢慢增长了很多知识。
近水识鱼性,靠山知鸟音。时间长了,韩伟只要听到鸡的叫声,闻到鸡的气味,就能够判断鸡是否有病。
韩伟:这个时候已经练出来了,当我们走在这个鸡场里面。鸡群非常健康的时候,我们听声音就听出来了。然后不健康的时候,我们一听声音,我们心里马上:坏了,这个鸡场肯定有问题了。我们现在到河北地区、到保定地区到任何一个地方乡村去养鸡,我们去有的时候,我就在笑。我们问老农:怎么样?挺好的吗?“好,这鸡群好。”我们都在笑,好什么?那个鸡叫声都不对了。“咕咕嗒嗒、咕咕嗒嗒”那鸡已经有病了。他还说好,那是打肿脸充胖子。那鸡已经有病了。一个鸡群非常健康的时候,它“咕咕咕咕咕咕咕”,它这样一种叫声。这个鸡是健康的鸡群。
尽管韩伟在实践中练就了一身过硬的养鸡本领,但不合理的养鸡环境,却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鸡瘟的问题。在养鸡的头几个年头,韩伟对庭院养鸡的弊端深有体会.
韩伟:因为什么呢?在乡村里人住在正房,然后小鸡在厢房。人和畜混住,这样一种环境你怎么去防病?你没有办法防。然后隔壁还在养鸡,在邻院还在养鸡,然后这么多地方都在养鸡,你家鸡安全了,他家鸡不安全。然后你把鸡的病治好了,他家鸡的病没有治好,相互就生成了一个恶性的生态链环境。这个环境不行。
经过思考,韩伟把鸡场挪到了山头,在科学养鸡的路上迈出了关键的一步。从那时候开始,韩伟非常注重人才,直到现在他还经常和科研人员在一起。
韩伟与科研人员:
“来,咱们来研究一下。看一下那个刘总呢?所有的原料要化验也是在这儿化验。都在这边化验。她现以在正在化验饲料里的盐份。刚才和小高说的那个事,就是现在咱们这个饲料,就是刚才测的那个含盐,含盐量。但是我们还要考虑水质的变化。如果盐份和正常盐份的差距,我们是不是要考虑饲料的盐?要给它降低下来。要找它那个含盐量的平衡。这个一定要研究。
韩伟的家乡旅顺三涧堡镇,现在还算不上富裕,东泥河村还比较贫穷,在赶往韩伟集团的路上,我们看到”咯咯哒”鸡蛋的广告牌.周围荒凉的景致,与醒目的广告牌极不协调。韩伟告诉我们,他从小就把改变这里的贫穷面貌做为已任。
韩伟:还挺奇怪的,当我背起书包上学的时候,走在村间那个小路上往学校走的时候,我就会想这个地方为什么会这样穷?我那时候的梦想就是我长大以后,一定会带领全村。我会成为这个地方的首长。我不会让这个地方就这样的永远穷下去。
韩伟有钱之后,为家乡做了很多实事,村里的学校是韩伟捐款修建的。当有人提出用他的名字为学校命名时,韩伟坚决反对.他认为离开政府与乡亲们的帮助,他的事业也无从做起。
韩伟:我始终这样认为作为一个企业家也好,作为一个创业者也好,还是想创业也好,最重要的一点是,我现在越来越感觉感恩之心一定要有。因为我觉得我们在创业和发展的过程当中,之所以能够非常的顺利,我觉得父辈尤其是我的母亲,对我的影响是非常大的。
进入本世纪后,韩伟集团加大了发展力度,韩伟说他要抓住新的机遇,把企业做大做强。对于自己走麦城的经历,韩伟并不避讳,他也曾陷入多元化经营的误区。
韩伟:过程当中我们也不是没有过,就是有跳跃型发展的多元化。讲一个鸡蛋不要放到一个篮子里面去,实际上这种多元化发展,我认为是一个陷阱,它是一个误区。那么我们曾经搞过广告公司、房地产公司,我们搞了很多还有商贸公司等等。一些各方面的产业,搞了一年多我就发现不对劲。因为什么呢?我作为一个从事农业的企业的领导者,我怎么能够把广告这个策划会搞的非常熟悉,那是没有可能的。由于我不懂这个产业,不懂这个广告策划,我怎么去判断我请来的CEO,请来的广告策划人,就是非常优秀的呢?
经过二十多年的历炼,韩伟已经是一个成熟的商人了。在他看来,一个成熟的商人首先要有正确的赢利观。
韩伟:那么当鸡蛋爆涨,大家都在炒价格的时候,我们就把价格平下来。我们在二十年的过程当中,我们就用平易价格(让利)。我们平易了十几次,我们初步算了一下,我们让利给消费者我们就让了两千万元。很多人都会想你为什么要这样做?那么钱有多少会咬手的?对不对。作为企业发展就是要获得更高的回报,但是我在我的发展过程当中,我始终坚持这样一个信条:就是作为一个企业经营者,一定要树立良性的义利观,就是说无利可图不可以做,唯利是图是坚决不能做。
对待采访他的记者,只要有时间韩伟总是亲自开车接送,对我们也是如此。韩伟是个很重感情的人,在他身上有很多农民式的质朴.他说对他影响最大的人是他母亲,母亲的谢世是韩伟心中永远的痛。
韩伟:后来就是母亲去世的时候,我确实非常痛苦。后来我就决定搬回来,我在家里一待就是三年。那么这三年守孝,不是说我就一定要回来守三年孝。实在讲,当时就有一种想法就是:孩儿,在母亲最后的时刻没有更多的时间来陪。就是很难受这一点,很难受。我现在想起来也是蛮难受的。去世的这一年,我就回来了。然后家就回来了。每天在管理这个企业同时呢,早晨、晚上我一定要到母亲坟地去。
按照中国的传统,母亲谢世后韩伟守了三年孝,在今天做到这一步很不容易。韩伟集团在早期是家族企业,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韩伟求贤若渴,对待财富韩伟也很豁达,他在为企业寻找优秀的人才.并不要求子承父业,他非常尊重孩子们的兴趣和选择。
韩伟:我经常会去这样想:如果我要我的女儿、要我的儿子一定要来继承我的企业,那我就一定要定向的培养他。那么当我定向培养他的时候,他的兴趣不在这里,你想他会多么痛苦。那么我在他从小学读书的时候,一直到初中、高中报志愿的时候,我不给他任何意见,就是你喜欢做什么,你就做什么。干你最愿意干的事情。
目前,韩伟正在实施生态农业的构想,打造绿色产业链条.搭建新的产业平台.以适应新的商业模式的要求.家乐福的中国区代表在参观了韩伟集团之后,愉快的表示,像韩伟集团这样的企业,正是他们在中国寻找的合作对象.韩伟:我们韩伟企业集团,在过去二十年的发展过程当中,我们率先打造了一个巨型的产业平台。我们已经形成了一个能够和联华、华联和沃尔玛、家乐福相匹配和相对接的这样的一个平台,两个平台对接。那么我们在我们的未来,在未来的发展过程当中,就是一定要将我们这个产业平台做强做大。在做大的同时,我们要通过拉动更多的农户,借助我们这个平台。就形成一种产业群体。那么也就说公司加农户。在我们这个企业会有效的实施,那么我们不仅富裕起来了,我们不仅发展起来了。而且我们还可以带动更多的农民富裕起来,因为每一个农民的单体想做大很不容易。
上世纪五十年代,美国有七千多家养鸡厂,现在只剩下七家了,其中最大的一家有两千万只蛋鸡.韩伟说中国的禽蛋产业也一定要走集约化、高科技的道路。韩伟力争要使自己的鸡群超过两千万只,要达到这个目标,韩伟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 从100元到千万资产的创业之路
· 小伙大学毕业两年后卖豆浆创业 创业首日收入7元
· 罗红胜:湖北盲人创业养小龙虾致富传奇
· 一餐馆老板9年10个教训
· 彭琪:80后创业故事 梦想的天堂不寂寞
· 女孩王卯卯和她的兔斯基
· 3年50倍:一个股市淘金者的传奇
· 穷小孩从小商贩成商人的发迹史
· 80后海归创业从小做起:冻酸奶作为创业起点
· 黄敏杰 中国“吊带衫之父”的传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