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这一优势在移动互联网平台上未必能延续。手机卫士用户超过5000万,手机端应用创造的流量效应却不如PC平台。
洪波说这与相关产品对移动互联网辐射力低有关。PC时代windows平台统一,移动互联网目前平台分散,壁垒森严,割裂了市场。
此外,浏览器功能弱化、APP化客户端应用走强也使得流量贩卖难以用单一入口统括。即便手握一款热门应用,对流量贩卖者而言,也难有掌握全局的机会。
搜狗CEO王小川此前曾说,如果互联网公司能很好地回答智能机基础应用是什么,就可成功发现流量洼地。
手机ROM刷机业或许能做个参考。扎根华强北的一家水货手机淘宝金冠大卖家不久前说,以某款老牌手机浏览器厂家报价为例,每台机器预装费2元,手机售出用户激活后再加1元。
360此前做过布局。在PC平台与智能机连接环节,它联手网龙推91手机助手。不久前悄悄入股刷机业排名领先的刷机精灵。
不过,刷机业层级复杂,一款手机达到消费者手中,可能历经多次刷机,无法保证最终体验质量。周鸿祎或许不甘于此,他要更直接、更具主导地位的布局。
其他玩家思路类似,都想借手机端抢占硬件入口,整合已有资源,构建一体化的流量变现平台。
盛大之前曾试水电子书,但只适合文学,无法融入游戏、视频等服务。2009年起它开始寻找新方向,曾与富士康商讨平板代工,最终仍选了智能手机。
阿里也在强化其移动终端平台,已在阿里云手机中整合淘宝系应用,并将支付宝接入系统。
智能机产业链成熟也为新来者提供了便利。安卓系统成了孵化器,加上高通、联发科们正推出成熟的方案,降低了门槛。而互联网巨头们不缺资金、品牌、用户及流量,这是它们现有的粮草与弹药。
玩法当然不同。小米与盛大选择研发、运营品牌,外包制造;阿里则直接拥抱制造商;腾讯此前与华为等厂商合作输出自有应用系,如今也开发整合系统,360则是一种“类电信运营商模式”。
这与它们的资源有关。华为终端公司人士说,腾讯有强大的批量应用资源,对外没有特别参与定义终端的必要;小米、盛大试图塑造自有品牌。
周鸿祎选择非自有品牌补贴,可能是看到了小米初期的艰难,也想追求速度,绕开自制手机终端环节。
一位阿里云人士说,互联网企业做手机,已不再主要考量硬件利润,而是规模效应,硬件不亏即可。这改变了行业原来的游戏规则。小米的性价比、阿里的超低价+红包,周鸿祎的“零利润特供”,都将硬件低利润作为获取成功的通道。
黎万强表示,小米没资格说只凭硬件就能卖出去,没有用户会仅仅为一个idea、一款应用埋单,真正的诉求来自综合使用体验。雷军此前曾总结说这是“铁人三项”即硬件、软件、互联网应用的结合。
黎万强说,小米的目标是尽快冲过1000万出货关口,真正站稳脚跟,有此规模APPStore等看得见的模式就能产生效益,掌握大量用户习惯、行为数据后,可添设增值服务。
这显然是一场长跑。于小米而言,需要解决后续机型承接、持续稳定提升产能;对360而言,需要投入巨量补贴资金,并梳理打通流量收集、贩卖变现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