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一年以来,二级市场的低迷以及新股发行改革措施的不断出台,使得IPO渠道拥堵异常。
数据显示,自7月底以来,作为首次公开募股(IPO)的三
数据还显示,今年前10个月共有155家公司成功上市,A股IPO平均每月发行15.5家。若按此速度推算,目前在排队的这些拟上市公司至少需要3年时间才能消化完毕,这也意味着当前开发的IPO项目,不得不面临三四年后才能上市的窘境。
然而,上述等待的过程并不轻松。记者注意到,在这99家“过而未发”的公司中,多数为今年上半年之前过会的企业。而按照以往惯例,通常情况下,如无特殊原因,已经通过发审会的IPO项目在2个月内便会获得核准发行批文。但是,自今年以来,由于市场环境等缘故,此周期被拖长至3个月至6个月,更有部分公司过而不发耗时更长。
如今时过境迁,部分拟上市公司目前业绩大不如前。其中,不得不提的就是遵义钛业。2007年即作为贵州省重点推动的IPO项目,遵义钛业被当地政府寄予厚望,但是自2008年年初过会至今,已经4年半过去,遵义钛业依然“待字闺中”,由此也创下A股资本市场的一个纪录——新股发行采用保荐人制度以来“过而不发”耗时最长的IPO。
资料显示,在错过数次上市时机后,2009年遵义钛业经历了钛行业的大幅下滑,当年业绩并不理想,甚至未能满足盈利的基本要求。若遵义钛业2009年发生亏损,这就意味着要满足发行条件,必须至少再等3年才能实现连续3年盈利的发行制度规定,因此导致其上市时间一拖再拖。
实际上,积压的问题正在凸显。记者注意到,在这些拟IPO公司中,类似遵义钛业的“烂尾楼”还有许多。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证监会上市政策收紧,许多企业自身的“硬伤”也使其始终难以迈过上市最后一道门槛。它们或因财务问题、行业周期低迷,或因官司纠纷、侵权诉讼难平,更或涉及举报黑幕而麻烦缠身,很长一段时期都将难以按正常程序发行上市,沦为了IPO过程中的难题。
而按照相关规定,拟上市公司对补充财报时间的要求是“6+1”,即财务资料在7个月内有效,过了7个月就要补充财报。因此,上述许多过会但尚未核准发行的公司都需要补财报,也就是说下一步又将会有不少企业会因为业绩变化面临二次上会的可能性。
与此同时,今年企业上市成本也比近3年总体水平明显增加。据Wind数据统计显示,2009年7月IPO重启以来,共有893家公司上市,募集资金合计10603.26亿元,累计发行费用为500.05亿元,占募集资金的4.7%。而今年以来共有149家企业上市,募集资金合计959.05亿元,累计发行费用达63.81亿元,占募资总额的6.6%。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受外部经济环境恶化影响、上市融资成本高企外,随着新股发行速度放缓,排队上市的企业面临的财务压力也在加大,各种隐形的成本也因时间的延长而增加。
据了解,发行费用一般包括券商的保荐和承销费、注册会计师费用、律师费及资产评估费等。而在项目正式上马后,券商、会计师和律师一般会在现场常驻,所以又会产生食宿费用。除此之外,企业还要支付券商的差旅费和佣金等,这个阶段的花销可达数百万元。
但这还只是一个开始,除了上述公开费用外,企业在上市过程中还存在不少被隐藏的经营性成本。其中,占比最大的就是补交前期经营中所欠的税款。因为大多数民营企业在上市前的财务报表漏洞百出,或多或少会少计利润抑或做高成本。而上市前审计时真实情况会被还原,因此涉及一笔金额不菲的财务费用来补交欠税。而且,公司在备齐材料之后,企业就要正式报会,这个过程中需要疏通各种关系,这又是一笔巨大的开销。
此外,还包括比较隐蔽且难以估算的财经公关费用。尤其是企业进入预披露环节后,财经公关费用会明显增加,而且该环节时间越长所需支付的费用也就越高。据业内人士介绍,虽然具体金额因企业资质、市场口碑、炒作模式而各有不同,但是大致估算一下,企业在申请IPO的流程中平均最少也要支付500万元至1000万元“封口费”。
而这也非冰山的全貌,随着上市审核时间的延长,企业的上市成本也随之不断增加,其中的大头便是会计师审计费。由于企业所有申报的材料一般只有半年的有限期,所以也就意味着每过半年企业就需要会计师加审,而每次费用大概在40万元至50万元之间。
虽然这些过程是企业上市必然要经历的过程,一定程度上有助于优胜劣汰,但是在当前的弱市行情下,监管层审核或难轻易提速。总体来看,时间的拖延更加重了企业的负担,对于这些排队的企业来说,财务压力会因各项费用开支、外部经济环境恶化的影响而加大,甚至让前期的融资此时变得杯水车薪。
正因如此,面对史上最严重的IPO“堰塞湖”,应该如何疏导,成为监管层所必须要面对的难题。对此,证监会副主席姚刚曾公开表示:“要从过去千军万马走独木桥的情况中转变过来,利用多层次资本市场为直接融资提供服务,建立覆盖全国的新三板市场,以及四板区域性股权交易市场,要让不同发展阶段的企业在不同的市场中运行。”
市场在不断变化,企业应该根据市场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融资方式,例如发行企业债或通过信托等途径募资,不必把IPO作为进入资本市场的唯一选择。目前有数百家企业在上交所和深交所排队等待上市,所需的时间会比较长。或许花上3年时间企业最终如愿以偿,但也有可能等待良久,消耗掉高额费用,最终却被拒之门外。
但若想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IPO改制才是关键。当前的IPO制度是由证监会来审核并判断一家企业是否具备上市资格,才造成了IPO排队企业“高库存”的情况。若能变审核制为备案制,哪家企业能上市、哪家企业溢价高,这些都将由市场和投资者决定。如此一来,企业的IPO过程才会向着更加健康有效的方向发展。
当然,这还需要规范上市公司信息披露、退市制度、监管机制等配套制度的建设和完善,同时更需要成熟的市场参与者。就中国股市目前的形势来看,还有很长的路要走。